关于懒人你不知道的事
熊太行老师的《关系策略》里有一篇关于懒人策略的文章,对我很有启发:
如果我们要讨论懒人,我们必须弄清楚什么是懒人:
了解了懒人的定义,自然就能明白懒人形成的原因了:我们体会不到工作学习的快乐!这样,我们就不能一味地强迫自己违背身体的意志和需要去工作和学习,而是要想办法让身体喜欢工作和学习,从而消除懒惰。
向一个懒人强调,懒人是不负责任的,会失去朋友,会变穷,不会改善。不如让他们看看,用道德问责,用迷信恐吓,改变自己能得到多少好处。打倒懒人,让他们处于废柴状态的不是他们的懒惰,而是“我好懒,我有罪。”这样的错觉。这是非常严重的内心冲突,会破坏一个人的自我一致性。如果人内部的自我一致性被破坏,就会变得纠结,害怕,害羞。
我们很多人都认为,懒人是天生的,可以通过外在条件约束懒人,惩罚懒人来改变他们。对于懒惰的家庭,我也尽力去唠叨他,教育他。效果不好,很失望。
对我自己来说,我觉得我是一个自律的人,但是我也明白自己很懒,很多事情都很纠结,比如出去应酬,主动向领导汇报,做长远规划等等。,而且很难改变我懒惰的一面。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我们不能用道德来追究一个懒惰的人,这会让他感到与家人的纠缠,害怕和害羞。这是人内部自洽性的崩塌。虽然可能是潜意识的,表面上并不明显,但一个人内部的自洽性崩溃后,很容易消极,更没有动力去改变现状。
如果刚开始学习或者工作的时候没有那么顺利,那就要尽可能的增加一些人工干预,启动自己的“自我奖励机制”。我们常说某人学习能力很强,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很聪明。说明他有很强的管理能力,干扰他的情绪,并从中获得回报。
在建立奖励机制时,我们应该注意:
1,奖品一定在你的掌控之中。
2.不要违约。
3、最好奖励金额小,次数多,及时。
4.提前支付报酬。
想激励一个懒惰的人,可以提前给他奖励,如果没有完成预期的工作或事情,可以扣除奖励。惩罚你可能得到的奖励是非常有效的。
要知道,拿着现金和听着承诺是完全不同的。
确实是奖励懒人成长的好方法,但也是及时得分止损的好方法。
对于一个公司来说,如果一个员工在几次奖励后都不能调动他的积极性,说明两件事:1。这个人天生真的很懒,改不了。2.这个人家庭条件好,公司没有办法提供能激励他的物质条件。
第一种情况,这类人还是尽快被辞退或者边缘化。第二种情况,有可能是家里不缺钱,小时候养成了懒的习惯。这种人应该尝试其他的激励方式,比如荣誉感、归属感、认同感等。如果没有,他只能拿第一个。
对于他们的懒惰,我们总是可以奖励自己来刺激他们的成长。李笑来说,所有牛人都是花钱赚钱,只有当他们知道钱的意义和好处时,他们才会努力赚钱。否则,他们赚钱是没有意义的。在做一件事之前,李笑来也会赋予它重要的意义。他不缺钱,所以一定有钱以外的意义,比如被粉丝认可;王煜全老师还举了一个例子。美国一位创业者在成功创办公司后,给自己买了一艘游艇,然后马上进入下一次创业。看来牛人真的是通过有意无意的奖励自己来鼓励自己努力的。
但是,对于拿死工资的人来说,收入变化不大。如何设计奖励机制?
我觉得可以先做一些短时间内能看到成效的工作。这项工作不一定能带来加薪,但能带来领导的认可和表扬,或者直接丰富我们的简历,比如写一份领导满意的报告,调查一个项目,制定一个计划等等。如果这些作品成功了,我们一定要奖励自己,哪怕是大吃一顿,买个手机,换个笔记本电脑。
然后渐渐的,你可以尝试一些长期的工作或者提升自己的能力,比如组织一个大型活动,参加一个长期的课程学习,管理一个项目,制定相应的目标等等。如果你的单位或公司没有这个机会,你也可以考虑换工作甚至换公司,然后激励自己去实现更高的目标,奖励自己。
对于家庭成员,比如孩子,我们应该通过剥夺他们本可以获得的奖励来试图教育和激励他们。比如你吃的好,爸爸吃完饭陪你去公园,或者你考了100分,我给你买个新玩具,等等。我们必须信守诺言,绝不违约。但是也要注意尺度,注意奖励和任务难度的比例,避免以后需要完成高难度,但是有能力奖励孩子,孩子没有能力奖励自己,这样不好。
配偶是我们最重要的家庭成员,所以我们应该多鼓励我们的配偶。首先,我们应该以身作则,然后我们应该经常鼓励他尝试突破自己,努力工作,并给他适当的奖励。
生活充满了谋略,套路是一种智慧,对外人和家人都一样,甚至对自己也一样。
学会休息和放松,这是对自己的另一种奖励,也是一种能力。当我们从事一份长期的工作,没有突破和进步的时候,要学会跳出现在的工作,去拥抱生活,家人和朋友,与人和自然相处。这也是一种学习。虽然这种学习目前看起来不太实用,但绝对是一件重要的事情。在未来的某个时刻,这种无用的用途一定会发挥作用,可能是健康,也可能是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