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活动计划_科学教育活动百科
大类中科学领域的活动计划1
活动目标:
1.通过玩陀螺,让孩子了解陀螺的形状特征和旋转的奥秘。
2.启发幼儿表达、交流、探究、验证陀螺制作过程,记录制作方法,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能力。
3.在情境游戏中激发孩子的探索欲望。
4.愿意大胆尝试,与同行分享经验。
5.激发孩子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1)老师和小朋友共同收集不同形状、大小、颜色的陀螺仪。(2)火柴棍、别针、硬圆纸和几张记录卡。(3)相机和陀螺比赛。
2.体验准备:在科学探索区提供各种陀螺仪供儿童操作探索,寻找教育目标与儿童体验的交汇点,从而收集适合完成教育目标的信息资源。
活动流程:
一、“围着记者会转”——设置情境,激发孩子观察和探究的欲望。
1.“调转记者会”后提问:
(1)如何使陀螺转动?
⑵陀螺旋转和不旋转有什么区别?
(3)如何让陀螺旋转的时间更长?玩陀螺后,孩子会根据问题进行分组交流和讨论,表达自己的感受、探索过程和结果,激发孩子观察和探索的欲望。
2.欣赏陀螺,从而了解其形状特征。
说明:上衣是什么样子的?
(比如底部是尖的,中间有一个圆盘,可以启发孩子回忆陀螺仪的共性)
第二,“陀螺”的诞生──让孩子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尝试设计和制作陀螺,并记录结果。
1.讨论如何制作指南:有趣的陀螺是怎么产生的?
(教师要给孩子充分的讨论时间,注意孩子不同的设计思路,引导孩子探索可行的制作方案)
2.总结并记录制作步骤,引导孩子大胆说出自己的设计想法。
设计步骤如下:
(1)用中心对称的方法装饰圆形纸,并均匀涂抹;
(2)裁剪装饰图形;
(3)用大头针在纸的中心戳一个洞,然后将火柴棒插入洞内。
3.生产的陀螺
孩子们根据自己的设计方案,自主探索陀螺的制作过程。
注意:(1)启发孩子大胆地用各种颜色装饰,画出不同的图案,设计出不同的形状。
⑵找中心,注意重心。
三、陀螺比赛——引导孩子交流经验,体验成功的喜悦(拍摄此过程)
1.比较一下,谁的陀螺旋转时间长?
2.启发孩子思考:为什么陀螺静止时能看到几种颜色?转一下就没了?
活动扩展:
用纸板和火柴棍,试着把陀螺仪做成三角形、正方形等。看看他们是否能转向。
大班中科学领域的活动方案2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和动手活动,让孩子感受到土壤中有水、空气、腐烂的物质等成分,以及它们与植物的关系。
2.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操作能力。
3.培养孩子对事物的好奇心,愿意大胆探索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与同行分享经验。
5.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要准备的活动
三盆土(粘土、壤土、沙土)、挖的铲子、卫生纸、可以种的菜苗、一小盆水、三个盘子、四个纸杯(其中三个杯底有洞,一个杯里盛水)和一个量杯。
活动过程
1.孩子们提前两天去种植园,拔一些蔬菜和草。看一看,植物能离开土壤吗?观察前几天拔的菜和草。
(1)青菜青草都干了。
(2)因为它们的根离开土壤,离开土壤就会干枯。
2.探索的问题:土壤中有什么?用小铲子挖土。
(1)土里有根,有烂叶。
(2)土里有死虫子。
(3)土壤中有蚯蚓和蚂蚁。
3.轻轻捏卫生纸包的土。
(1)纸湿了。
(2)土壤中有水分。
4.将土壤放入盛有水的杯子中。
(1)有泡沫。
(2)土壤中有空气。
5.告诉我为什么植物生长在土壤里。
(1)植物生长在土壤里,因为土壤里有肥料。
(2)因为土壤中有水分和空气。
6.比较一下,三种土壤(粘土、沙、壤土)有什么区别?在三个盘子里放三杯土,在每个杯子里倒入等量的水。
(1)沙子里的水迅速流向下面的板块。
(2)只有少量的水在壤土中流动,其余的被土壤吸收。
(3)泥里的水在杯口,不能往下渗,下面的盘子里也没有水。
7.想想植物种在什么样的土壤里,根系吸收的水分和养分最多。什么样的土壤最适合植物定居?幼儿在三种土壤中种植蔬菜,每天指导他们观察和记录蔬菜的生长情况。记录了绿色蔬菜在三种土壤中的生长情况。
需要注意的事项
1.当孩子拿土用卫生纸包好后,老师要注意引导孩子选择湿润的土。这样纸张润湿的效果就很明显了。
2.孩子给三杯土浇水时,水不要太多,以免水从杯口溢出流到盘子里,影响观察。
拓展思路
启发孩子观察和探索仙人掌为什么能在沙漠中生存,了解不同的植物对土壤条件有不同的需求。
大班科学领域的活动方案3
活动目标
1.喜欢玩报,积极探索不同玩报方式。
2.我可以想办法把报纸变成纸团,探索固定纸团的方法。
3.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
要准备的活动
孩子的准备:让孩子有一些玩纸的经验。
教具准备:报纸、小筐、彩色毛线、彩色橡皮筋、包装袋、透明胶带、双面胶、胶棒、乒乓球拍、羽毛球拍、足球门、小篮球架、剪刀、小筐。
活动过程
1.自由玩报,积极探索不同玩报方式。
老师指导:老师今天带了很多报纸,我们会和他们一起做游戏。请你们每个人拿一张报纸来玩,看看你们怎么玩它。比较谁玩报纸的方法更多。
孩子们可以自由地玩报纸。(折、扔、扔、跳、头上打等。)
老师和小朋友分享玩报纸的方法。(孩子把报纸放在地上,找了把椅子坐下)
2.探索把报纸变成纸团的方法。
老师指导:刚才,我们用报纸做了很多游戏。有的把报纸折成小动物玩,有的扔起来玩。要不要把报纸变成球来玩?怎么做才能把报纸变成球?你想成为什么样的球?(能提供足够的报纸,然后,给我看看羽毛球拍,乒乓球拍,足球球门,小篮球架)我们自己带球去玩吧。
孩子们自由玩耍。教师的巡回指导。
3.探索固定纸团的方法。
老师指导:玩了这么久,看看你的纸团发生了什么变化。
孩子:散了,也不圆。
老师:玩了一会儿,纸团有点散了,不像以前那么圆了。怎么能让你的纸团又紧又圆又好玩?我们用什么来固定纸团?(老师展示材料)我们来试试谁能修得又快又好。
孩子们探索固定纸团的方法。
4.师幼共同游戏:射击。
老师指导:刚才小朋友拍的架子没动,很容易拍。现在,我来当篮球架(老师把小筐放在胸前),跑在前面,看谁有本事把球投进我的小筐里,好吗?
活动反思
(一)崇尚简单
幼儿园科学活动简单化是指对科学活动中各种教学要素的准确把握和有效运用,如情境创设、资源选择、活动组织、结构安排、媒体运用等,使教学活动更加简洁、清晰、流畅、凝练、深刻。简化的幼儿园科学活动,意味着孩子有足够的时间去探索操作,有足够的空间去展示自己;老师有足够的机会促进一代人,有足够的时间研究孩子。
1.材料简单实用。
本次活动提供的操作资料是孩子们生活中最常见的报纸。儿童在折叠、滚动、固定纸团等活动中,建构了关于报纸的相关经验,体验到探索、发现和成功的快乐。因此,科学探究要从孩子身边的事情入手,引导他们关注周围的生活和常见的事物,发现他们的兴趣和奥秘,这有利于保持孩子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使他们从小就善于观察和发现。
2.过程简单明了。
课堂是孩子学习和思考的地方,不是展示老师才华的地方。教学的过程设计应该简单有效。简单的设计可以给孩子留下更多的学习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去发现和建构新的知识。链接的预设不多,精、简。本次活动的教学环节简单明了:自由玩报,探索不同玩报方式→探索将报纸变成纸团的方式→探索固定纸团的不同方式。这三个环节看似简单,却是我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以及对教材的重、难、疑的深入分析,拟定的一个大致框架。
3.内容简洁充实。
幼儿园的课堂教学时间是一个常数,一般是小班15 ~ 20分钟,中班20 ~ 25分钟,大班25 ~ 30分钟。一堂课的教学不可能深入全面地探究一个物体或现象,因为孩子的学习精力也是有限的。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必须追求教学内容的简单性。活动重点是让孩子在积累自由玩报纸相关经验的基础上,探索把报纸变成纸团的方法,然后自然引入固定纸团的环节。虽然内容简单,但是孩子们的探索是充实的,快乐的。
(2)回归真实
真实课堂中的“本”是指以人为本,以儿童发展为本;“真实”是指课堂教学的真实,也是指孩子的天真。正宗的课堂应该尊重孩子的真实体验,让孩子获得有限的自由,让他们在自由的世界里自由驰骋、自由创造。
1.尊重孩子的真实体验。
真理是课堂的生命。这个活动的三个环节,从单独玩报纸、两人一组玩报纸、集体玩报纸,到自己摸索把报纸变成球的方法,再到最后一个环节选料固定纸球。孩子们的体验是充实而真实的,是孩子们自己对真实材料的真实观察和操作所获得的真实体验。在每一个环节,老师都充分尊重每个孩子的表达方式和创作方式,及时肯定他们独特的体验和表现。比如,在自由报玩的活动中,教师关注孩子在活动中的表现,及时肯定孩子表现出的独特玩法,引导孩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探究过程。
2.营造自由创作的氛围。
自由是生命的形式,是创造的源泉,创造是人类本质力量的追求。在这次活动中,从孩子们兴奋的表情可以看出,他们的探索是自由的,快乐的。幼儿手中的报纸成了他们最喜欢的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和沙滩排球...他们在进行激烈的足球、乒乓球和射击比赛。当孩子们在比赛中不断地搓、搓纸团时,老师们及时提示,激起了他们固定纸团的欲望。在这个环节中,他们自由选择材料,独立或两人一组或向老师求助固定纸球,然后用固定好的纸球进行篮球、足球射门等游戏,从中体会到自由创造和成功的快乐。
大班科学领域的活动方案4
活动目标:
1.在交流和讨论中分享关于蚂蚱的经验和信息,有进一步探索的愿望。
2.能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发现或问题,并记录下来。
活动重点:孩子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索,并做好记录。
活动难点:交流问题:蚱蜢是怎么长大的?
活动准备:蚱蜢、投影仪、童书《认识蚱蜢》。
活动流程:
1,回忆经历:
说一件抓蚂蚱时发生的趣事。
2.勘探活动:
(1),提出探索的任务,比如蚱蜢怎么跳得高。
(2)幼儿分组探究,并做好记录。
把发现的秘密写在纸上,把问题记录在标有问号的纸上。
3.交流问题:
(1),各组派代表介绍。
(2)根据孩子的问题进行讨论和交流。
(3)问一个预设的问题:蚱蜢是怎么长大的?
(4)用图片概括蚱蜢的生长过程。(蚱蜢妈妈产卵后变成幼虫需要一段时间,蜕皮需要5-6次才能变成真正的蚱蜢。)
4.留下疑惑:
把孩子提出的尚未解决的问题作为下一阶段探索的内容。
大班科学领域的活动方案5
活动目标:
1.尝试匹配相关对象。
2.学会用连贯的语言表达相关事物之间的关系。
3.愿意大胆尝试,与同行分享经验。
4、在活动中,让孩子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连接笔、教学挂图。
活动流程:
首先,谈谈介绍,
1.你有好朋友吗?告诉我谁是你的好朋友。为什么觉得你们两个是好朋友?
2、总结:好朋友喜欢在一起,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开心的东西,愿意和好朋友分享;好朋友在有困难的时候会互相帮助。
3.如果你没有好朋友,你会有什么感觉?
第二,帮助物品找到朋友,理解关联的意义。
1.对于不会说话不会动的东西或物体,孩子有好朋友吗?
2.桌子的好朋友是什么?(椅子)桌子和椅子为什么是好朋友?谁是VCD播放器的好朋友?他们为什么是好朋友?你可以说出碗、瓶子、电视、录音机、刷子、锁等。反过来,并让孩子帮自己找好朋友,说为什么是好朋友。
3.总结:有些物品吸引一个好朋友,有些物品有不止一个好朋友。这些物品的好朋友不在一起怎么办?
第三,独立发现一组相关条目。
1.让孩子在活动室里找出谁和谁是好朋友,并说出为什么是好朋友。
2.引导孩子把几个是好朋友的物体连接起来,说一句话。
第四,展示挂图。完成上述关系的对应连接。
1,让孩子看挂图,让好朋友手拉手,完成连接。
2.把三个好朋友连起来说一句话,然后想想每组有没有好朋友。如:雨——雨靴——雨伞和雨衣的好朋友。
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的活动_科学教育活动百科相关文章;
★小班科学领域的活动方案
★科学领域幼儿园大班教案
★科学领域幼儿园大班教案
★大班科学领域的教育计划
★2020年科学领域大班额教育计划最新汇总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学方案
★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五个精选教案
★大班2020科学领域教育节目创意节目集锦
★大班科学领域的教育节目集
★幼儿园大班选择科学领域的教育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