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女儿在学校受到了批评。这个五步法让我可以帮助她提高适应能力。

本文摘自《好父母是孩子一生的朋友》。原作者:慢跑的乐杰。

到了四年级,我女儿班上的老师,包括语文、数学、英语都换了。这种变化本身没什么特别的,但对女儿来说却很特别:初三结束时,因为找到了合适的学习方法,得到了老师的认可,她整个学习状态非常好,可谓学习精力充沛,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在全班同学和家长面前受到了老师的表扬。

这曾经是一件好事,但是好景不长。不久,我女儿注意到了明显的变化:新老师不理她了,她的同学似乎没有以前友好了。她第一次跟我提的时候,我觉得很正常。我让她放心,每个老师的风格都不一样,有变化很正常,让她自己调整,慢慢适应。

没想到,情况越来越糟,我们渐渐发现女儿没有以前开朗了,话也越来越少。她不喜欢在课堂上分享东西,偶尔被问到也很不耐烦。也听到其他家长传言“* *(女儿的名字)没什么”“只是她妈妈和以前的老师关系很好”。

一天晚上,女儿吃完晚饭坐在书桌前,沮丧地耷拉着脑袋,沉默不语,一动不动,好像不想做作业。

这种情况我观察了很久,我觉得是时候正面应对了。所以我走过去和她说话。原来,当天下午,她莫名其妙地被老师骂了一顿。她在学校的时候就已经很难过了,回到家还是很压抑,只是不好意思告诉我们。

我还清晰地记得当时的情景,我怒不可遏,但我反复提醒自己:冷静!冷静点!

面对负面情绪,抱怨是最简单最廉价的处理方式,也是最不利于解决问题的方式。

孩子做错事被批评并不稀奇,家长也反对这种护短的教育方式。

但是,其中一个关键的分水岭在于,批评是基于事还是基于题。孩子做错事是不可避免的,要就事论事,认真改正。吸取教训后不再犯同样的错误是好的。但如果被反复恶意诋毁、栽赃、抹黑,甚至自信心受到打击,父母就不能再坐视不管了。

这件事让女儿伤心了一段时间,但是抱怨有用吗?但是家里有学生的家长或多或少都会遇到类似的情况。

我试图控制住自己的愤怒,耐着性子听完分析:

“你觉得老师和同学说的对吗?”

“你是因为他们的态度难过,还是因为你自己没有做到?”

“你觉得什么能改变现状?”

……

母女聊了很久,最后在以下几个方面达成一致:

(1)如果你在新老师的课上表现不好,恰恰证明流言蜚语是对的,你要避免给人下命令!

(2)从四年级开始,女儿真的没有以前努力过,学习退步了。她做得不够好,不能让别人有话说。真的是该反思了!

(3)既然发现了问题,那就面对现实,改正错误,用行动对恶意中伤者说“不”!

我还和女儿分享了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的一句经典名言:“没有力量的愤怒是没有意义的。”所以,我鼓励她收起伤心可怜的心情,用实际行动反击流言蜚语。

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女儿一步一步向前,我一点一点见证她的成长。从那以后,她每次进步都很开心,但并不骄傲。最后,好事多磨。四年级期末考试,她的成绩重回榜首,并一直保持至今。

我很欣慰,不是因为她的分数和排名,而是因为女儿现在很平静,不那么在乎表扬和批评。得到表扬,开心的时候一笑而过,然后做自己该做的事;被批评了,有就改,没有就鼓励。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八卦。如果你站在阳光下不认真对待,久而久之就会消失。

现实生活教给她的教训比老师和家长的苦心有用得多。

回顾整个过程,有效的解决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1.面对现实,客观地找到并列出和女儿在一起的缺点。

这是最难的,所以排在第一位。因为你首先要尽可能客观地描述弱点的具体表现,并进一步推断出背后的原因。比如只说“慢”是没有用的。你得找出背后真正的原因,是因为行动力不足,心理抗拒还是其他原因。

2.闭嘴“批评家”,专注解决1 ^ 2核心问题。

大部分家长对这一步已经气得咬牙切齿。我们做什么呢抓住它!孩子告诉你真相和想法。请记住这个时候不要做裁判。如果被训斥,孩子以后会跟你说实话吗?

陪伴

让孩子知道她进步的时候父母在背后支持她。她得不到尊重和理解。即使在公共场合被羞辱,她回家后也能得到父母温暖的拥抱。

告诉孩子们,韩信经历了双腿的屈辱,朱元璋做了乞丐。落后一段时间也没什么。看看自己有什么做得不好的地方,然后继续改进。最重要的是给孩子弱小的心灵安装一个“防火墙”,保护她的自信和好奇心。

4.阶段性的成绩是值得鼓励的,但不应该笼统地表扬“你很棒”,而应该鼓励具体的行为。

比如“你最近的作业基本都是晚上9点前完成的,准确率也提高了不少”,让孩子不仅知道哪里做得好,也有坚持下去的动力。

5.不以进步为荣

父母和孩子多一些作为朋友的平等交流,少一些上级对下级的训斥,这样孩子的性格通常会更平和。

经过这些经历,女儿明显自信多了,成长速度也比预想的快,给我和老公都带来了惊喜。我们默默陪在孩子身边就够了。我们应该相信孩子,给她时间。她真的会比我们想象的更有能力。

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我们手把手教她的能力越来越少。这件事也让我开始反思:真正能给她什么,能陪她一起成长?

一方面,孩子们更喜欢传统教育而不是游戏;另一方面,媒体上层出不穷的负面新闻也让人疑惑,为什么物质生活丰富的新一代看起来很脆弱。由此可见,挫折教育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当然,我们陪伴孩子的时间会越来越少,我们最终会发现,即使给孩子一座金山一座银山,还不如教会他们处理生活难题的关键方法,培养一种坚不可摧的真本事,打造一个适合我们、属于我们的“护身符”,这远比父母24小时左右跟着我们强10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