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对善与恶的批判没有宽恕

《善恶无赦》影评(一):没有善恶就没有宽恕。

?标题的直译是悬崖上的隧道。虽然有些地方,导演的编排或者演员的表演都相当牵强。但总的来说,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扣人心弦、发人深省的故事。

整部电影围绕一个谋杀案展开。其中,证人是樵夫,受害者是将军,涉案人员包括将军的妻子和最终被判为杀人犯的强盗。小和尚在整个案件中是一个“旁观者”。或许是因为泰国的佛教历史悠久,一部普通的电影对佛教的分析如此深入,令人惊讶,令人难忘。

所有涉案人员,包括一个被女巫附身的将军的鬼魂,对这起谋杀案给出了完全不同的描述,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强盗说他英勇地杀死了将军;妻子说,她杀了丈夫,因为她失去了童贞,无法忍受丈夫的轻视;将军的鬼魂自己说,是因为心爱的妻子荒淫不忠,让他觉得人生无望,所以喝了刀锋自杀了。这个故事的魅力就在于根据不同人的叙述反复回放案发现场。观众一直在推理,谁是凶手。随着故事的推进,不断推翻自己的猜测,形成新的观点。

佛教中强调“空”。即任何事物本身都不是绝对的好于坏,人所做出的是非判断无非是角度不同而已。很多时候是因为人们无法感知到自己所持有的这些“角度”,比如一个吊线上的玩偶,被它们拖死。这叫“我执”或者“无知”。换句话说,人的价值观本身其实就是束缚我们最深的一根绳子。

我们常说:“人活一口气。”这句看似勇敢的话,其实隐含着我们最顽固、最难以松动的“自我”(价值观),对于任何需要内心平静或智慧的人来说,也是最大的障碍。比如剧中的强盗,这种腔调是他对自己“英雄”形象的坚持;妻子们以女性的“正直和贞洁”为借口;将军最怕失去的口气,是身为将军的“威严”;让樵夫恐慌的是对自己生命的恐惧。影片揭示了一个深刻的观点:当人们为自己的举止寻找原因时,往往会开始自欺欺人,陷入更深的“无知”悬崖。

于是,我们开始撒谎。

在某些时候,我们自己也相信。

电影中最打动我的是小和尚的觉悟。刚开始,他很痛苦,因为他分不清是非。但随后他突然释然了:其实在这个世界上,人是注定要有意无意地说各种各样的谎言的。而撒谎的行为本身并不一定是坏事。因为各种原因,人会形成需要防范的东西。可以是某件事,某个人,某个想法。守护的过程也是害怕失去的过程。于是,各种“恶”就出现了,包括谎言、愤怒、残忍、偷窃、杀戮等等。但即使是这种“恶”,从某个角度来说也是可以理解甚至原谅的。

《善恶无赦》这个标题翻译的很好。因为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善恶,也就没有宽恕。心中没有对错的判断,眼中只有观察。也许这就是世间无法企及的大智慧大慈悲吧。

《善与恶的宽恕》影评(二):生命的开始与固有的罪恶,但我们一心一意行善。

之前没看过《罗生门》,所以对这部电影是否翻拍没有偏见。介绍说电影最后变成了喜剧,我不这么认为。

我更喜欢人物美、画面美、音乐美、内容体面的电影。这部电影正好符合我的所有要求,每一帧都可以作为CG绘画的参考文案。

强盗是谁,将军的妻子是谁,将军的骗子是谁?

樵夫给出的答案可信度如何?

偷着说实话,谁愿意接受?

其实每个人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讲一些经历的故事。他们隐藏的东西连自己都唾弃,他们吹嘘的东西其实是他们所缺乏的。所以我宁愿说这个也不愿说那个。每个人都是他内心的英雄,即使不是,也无法突破。

谁会原谅谁,谁能原谅谁。

其实人内心的平静不是谁都能给的,善恶自我都会被无情审判。

《善恶无赦》(三)影评:这是颠覆吗?

之前听说马里奥和ploy有这样一部电影,所以就来看了。

刚开始的时候,很迷茫。我以为我要写一个关于僧侣和他们家人的感情的故事。那首有倒叙的长歌很无聊,我觉得这首曲子对毛来说太文艺了。

直到法院出现,我还以为和他一起打官司的是和尚的家人。因为他父母的没落,和他哥哥有矛盾什么的。可见我太大意了,那个坑的捕头出现了,我恍然大悟——该死,这不是罗生门吗?中间大段大段抄袭剧情,连灵媒的服装都没换,很无语,但总体来说表现还不错,三个都能演。

《罗生门》结尾出现了泰剧一成不变的狗血,颠覆了《罗生门》的氛围。然后通过收尸人和和尚的口,说出了一句对世界如此慈悲的台词,符合泰国国情。但这样一来,整部电影的风格就和《罗生门》完全不一样了。反而让人觉得罗生门那种通过那些人的文字寻求真相的怀抱和对描述的迷茫简直就是一个残破的东西。

-所以,这部电影是尸体的亮点。(这有没有一点逻辑关系,仅此而已,,,咳咳)

《善恶无赦》影评(四):我们都是愚蠢无知的(一篇关于善恶无赦的长篇评论)

愤怒

这部电影以字幕开始。

“这部电影是为了颂扬佛陀的美德,弘扬佛教教义。

本片献给克里·巴莫先生、黑泽明先生和芥川龙之介先生。"

黑泽明是日本电影《罗生门》的导演,芥川龙之介是原著的作者。

每次有这样的字幕,我都觉得电影的导演值得别人尊重,会认真看他的电影。

因为懂得尊重别人也会赢得别人的尊重。

主要讲了一个将军被杀的故事,与之相关的人提供的证词也不一样。谁是真正的凶手?阿南和尚恰好目睹了将军一行去清康。所以他成了证人,听了整个审判过程。因为每个人的证词不一样,他很困惑,于是质疑自己是不是一个合格的和尚,能不能传道。

可能有人会奇怪,将军太容易被强盗骗了,但将军是个爱面子的人。他手里一直拿着剑,一副趾高气扬的样子。强盗们正是看中了他的弱点,所以轻而易举地把将军骗走了。)

“罗生门”的主要用法是指每个人都为了自己的利益编造自己的谎言。(来自百度百科)

提到《罗生门》,很多人会想到芥川龙之介的短篇小说《罗生门的故事》。

在日本传说中,罗生门是一扇通往生死分界线的门,门上有许多象征死亡的图像。

读了芥川龙之介的小说,我觉得《罗生门》也暗示了人性善恶的界限。生与死,善与恶,很多人一生都在这两者之间徘徊。

我想在读芥川龙之介的《罗生门》之前,你还可以读一读芥川龙之介的另一部优秀短篇小说《地狱变》。

关于电影《善恶无赦》的片名,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善恶总是第一?

因为更容易阅读;还是因为它提醒人们善良总能战胜邪恶,所以要善良?或者说“善”之后是“恶”,但是当人变得恶的时候,再做好人就没那么容易了。

因为人可以去未来,再也回不到过去。所以善恶皆同,有罪必不赦。

也许没有任何意义,只是善恶同时存在。

这让我想起了一个禅宗公案,“狗如佛”。狗是不是佛一样的。

影片开头,有一件事让我深感不快。在去寺庙的路上,阿南(马里奥·毛瑞尔饰演)回忆起了过去。有一个场景是安安的嫂子生孩子的时候很痛苦,而安安的哥哥却很开心,因为他要有孩子了。安安看到小姑有点难过,因为安安的妈妈同时生病了。安安哥一脸开心的跑过来告诉他宝宝出生了。阿南哭着说:“妈妈死了。”

由此可见,作为女性地位低下,很多人把女性当成性发泄的对象,传宗接代的工具,做家务的保姆等等。很多女性也是这样定义自己的。她们可以靠丈夫生活,还得结婚生子。

女性在宗教中的地位也不高。希腊神话中爱与美的女神维纳斯,以及象征她的五角星,在一些宗教中已经成为邪恶的象征。

而且基督教三位一体也是圣父、圣子、圣灵,只是没有圣母。

当然,我不是未婚人士,也不是女神崇拜者。我的意思是我讨厌站在自己正常的位置,从一开始就把自己当成一个弱者,把别人当成一个弱者。

影片中,ploy饰演将军的妻子Kanjiao,容貌姣好,给人一种淑女的感觉。强盗被坎娇迷惑了,因为他在一阵风中清楚地看到了她的脸。

在坎焦将军告白的过程中,导演安排了一场很有意味的戏。通灵师和强盗讲故事的时候,衣冠楚楚的判官是威严的,而阚蛟讲的时候,却是衣冠不整,衣冠不整,表情中带着一丝淫荡。我想大家都知道导演在讽刺什么。

人们很容易亲近表面上的美丽,坎娇内心看不起丈夫,颠覆了淑女形象。看完电影,可能有人会觉得将军夫人很淫荡。

但那不是反抗自己命运的表现吗?女人一定是贞洁的,但是一个软弱的丈夫,一个爱面子的丈夫,没有给阚椒一个做好妻子的机会。

做一个好妻子一定要自杀吗?牺牲自己的生命来满足丈夫的自尊,是一个好妻子吗?Kanjiao不这么认为,所以她反抗了。

当然,对与错在每个人心中都有不同的答案。

这部电影从不同的视角解读了同一个事件,但每个人的将军(通灵者)、将军的妻子、强盗和樵夫却讲述了不同的故事。

从每个人的证词中可以看出,你说的每一句话都是对自己有利的,每个人都展现了自己美好的一面。

一个强悍勇敢的强盗,一个睿智的神武将军,一个温柔贤惠的将军夫人,一个忠厚老实的樵夫,这些都是大家心中的形象。

为了维护自己的形象,我觉得大家都撒过谎,说过伤害别人形象的话。

而且旁观者也没有介入,所以也不清楚谁对谁错。

每个人都做过错事,并试图抹去它。也许很多事情对我们来说太多了,但是我们自己呢?

隧道里的老人最后从孩子手里接过毯子去卖。樵夫说:“你太过分了,连婴儿的东西都拿走了。”

老人说:“你就那么老实?这把银柄剑你花了多少钱?”

“用将死之人的东西换钱”和“抢夺无助婴儿的东西”这两点,与芥川龙之介先生的《罗生门》有着直接的联系。

善与恶之间有一道门。其实这就是我们心中的平衡器。我们两个都有。

我突然想起来,当强盗试图欺骗将军的妻子去寻找将军时,他发现了像在仙境里玩蝴蝶一样的Kanjiao。

强盗慢慢靠近坎娇,他和坎娇之间隔着一条小溪,仿佛是两个世界。美丽的将军的妻子,丑陋的强盗。至少看起来是这样。

我发现这部电影的导演非常注重细节。如果你关注很多地方,可以发现导演在创造两个世界,很多地方隔着一条线。

老人在地道里说:“和死人待久了,会发现死人比活人好。”死人虽然会臭,但不会出轨。"

他还说:“我不应该做贼,撒谎。我怎么能活到今天?”

我认为善与恶,生与死都是同时存在的。不管长什么样,每个人都有善恶的一面。

所以我们分不清谁对谁错。没有办法宽恕任何人。为了保持平衡,我们只能处决看起来最不对的那个。于是强盗死了。

阿南说:“我们都是愚蠢无知的。”安安在隧道里对樵夫说的最后一句话意味深长。

用社会设定的规范来评判一切。而我心中的门,有时通向“善”,有时通向“恶”。

就像《狗的佛性》,禅宗公案。

“我们都是愚蠢无知的。”“帕蒙特隧道没那么可怕。”

感觉这里的佛教就像是对人心净土的隐喻。

当你保持一颗宁静的“心”,看清事物的时候,很多东西在灯光下就不会显得那么可怕了吧?

人性是一样的吗?

这部电影有很多古色古香的音乐和画面,为这部电影增色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