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输不起的时候,父母应该如何回应孩子才能真正帮助孩子?
1.重要的是把孩子的情绪往积极的方向疏导。首先,倾听,正确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情绪,不必把情绪压抑在心里。其次,回应孩子的情绪表达,表示“理解”和“认可”。但是,接受“不良情绪”不等于接受“不良个人行为”。在缓解孩子情绪的基础上,正确对待孩子,了解社会规则,创造良好的习惯。
2.培养孩子的逆商很重要。孩子不肯输没有错,但是“不能输”和“玩不起”很容易变成“偏执的坚持”。培养孩子的“逆境商”,让他明白“不成功”和“失意”都是一生的资本,不是万丈深渊。两者都是挫折,逆境商数不同,结论也大相径庭。帮他分析这个“怎么输”和下一个“怎么做才有可能赢”,让输的结论成为下一次赢的动力。
3.角色扮演游戏,培养孩子的同理心。家长可以按照角色互换的形式让孩子在游戏中感受——不成功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家长可以先“扮演”获胜的“角色”,告诉孩子如何获胜。然后“扮演”掉的“假面”,告诉孩子:我已经尽力了,输了没关系,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下次找对方法,你就赢了。根据不断的小游戏,让孩子觉得不成功也没什么,塑造他的同理心,在不经意间改变他玩不起的局面。
4.更重视孩子而不是挫败自己孩子明显的求胜的市场需求,是他们内心缺乏对个人价值的认同,而孩子最初的个人价值的原点,大多是从父母那里获得的。如果一个孩子在童年生活中缺乏关注,被评论和比较,被贴标签,经常被忽视,这种心理状态投射最终会体现为明显的求胜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