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楝子的作用和功效,有哪些副作用?

有关来源,请参见川楝子种子带。

拼音姓名Kǔ连

别名川楝子、心血、川楝子枣、川楝子果、川楝子子。

来源

药材来源:楝科植物苦楝的果实。

拉丁动植物矿物名称:1 .苦楝L.2 .川楝子sieb.etzucc

采收与贮藏:秋冬季果实发黄时采收,或收集落果。在阳光下、阴凉处或烘箱中干燥。

原来形状

1.楝树,15-20米高。树皮暗褐色,纵向裂开,有紫色老枝和大多数微小皮孔。二至三片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卵形至卵圆形,长3-7厘米,宽2-3厘米,顶端长,基部宽楔形或圆形,边缘钝锯齿,顶部深绿色,底部浅绿色,幼时有星状毛,后期除脉上有白毛外无毛。圆锥花序腋生或顶生;花淡紫色,长约65438±0厘米;花萼5裂,裂片披针形,两面有毛;花瓣5,平展或下弯,倒披针形;雄蕊管通常为深紫色,长约7毫米;子房上位。核果卵圆形或近球形,长1.5-2cm,浅黄色,4-5室,每室有1粒种子。花期4-5月,果实成熟期10-165438+10月。

2.川楝子树,高达10米。树皮淡灰棕色;幼嫩部分密被星状鳞片。二至三片奇数羽状复叶,长约35cm龙;4-5对羽毛;小叶卵形或狭卵形,长4-10厘米,宽2-4厘米,全部或部分有锯齿。圆锥花序腋生;花萼灰绿色,萼片5-6;花瓣5-6,淡紫色;雄蕊10或12,花丝合生成筒。核果大,椭圆形或近球形,长约3厘米,黄色或粟褐色,木质果皮硬,6-8个细胞,种子长椭圆形,扁平。花期3-4月,结果期9-165438+10月。

栖息地分布

生态环境:1。生于旷野或路边,常栽培于屋前屋后。

2.生于海拔500-2100m的混交林和疏林中或平坝、丘陵地带的潮湿处,常栽培于村落附近或公路旁。

资源分布:1。北至河北,南至广西、云南,西至四川。

2.分布于甘肃、河南、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性状鉴定核果长圆形至近球形,长1.2-2cm,直径1.2-1.5cm,外表面棕黄色至灰褐色,稍有光泽,干皱。偶尔,在顶端有花柱的痕迹和在基部有花梗。果肉柔软,淡黄色,用水浸泡后有粘性。核呈卵圆形,坚硬,有4-5个棱,分为4-5个腔,每个腔含1粒种子。气是特定的,酸的,苦的。

化学成分果实中含有楝酮、楝醇、楝内酯、7-三十烷醇、菜豆碱、羽扇豆醇和β-谷甾醇。β-谷甾醇-3-O-葡萄糖苷(β-谷甾醇-3-O-葡萄糖苷)、香草醛、肉桂酸、印楝素、1-肉桂酰印楝素(654)。种子含有6-乙酰氧基-11-羟基-7-酮基-14β15-环氧印楝新元素-1。5-二烯-3-O-L-鼠李糖苷(6-乙酰氧基-11-羟基-7-氧代-l4β15-环氧-xymeliacin-1,5-二烯-3-o) Meldenin,6-乙酰氧基-7-酮基-14β 15-印楝素-1,5-二烯-311-二乙酰氧基-7-氧代-l4β15-e-环氧米力菌素-1,5-二烯-3-O-e-吡喃葡萄糖苷).种子油中含有多种脂肪酸,其中不饱和酸约占85%,主要成分是亚麻酸和油酸。水果油中含有肉豆蔻酸、亚油酸、油酸、棕榈酸和棕榈酸。

药理作用苦楝醇提物、水提物和水煎液的抗真菌实验表明,醇提物的抗真菌作用最强,10%的醇提物有明显的抑菌作用,尤其是对白色念珠菌和新生隐球菌,而水提物和水煎液的抑菌作用较差。

用炒的方法制备草药

1.《朱锐·汤芳》:碎了四块。2.《本草纲目》:去皮,取肉,核用。3.《医宗金鉴》:泡去核。目前取原药材,挑出杂质。用时间捣碎它。

4.饮片性状:参照药材鉴别。储存在阴凉干燥处的干燥容器中。防蛀防霉。

性质苦;冷;有点毒

归经肝;胃经

功能主要是行气止痛;杀虫剂。腹部胁痛的适应症;疝气痛;虫积腹痛;头癣;冻伤。

用法用量:煎服,3-10g。外用:适量,研磨,涂膜。清炒行气止痛,用于杀虫。

注意脾胃虚寒的人。不适合超剂量和长期使用。过量口服可能引起恶心、呕吐等副作用,甚至因中毒而死亡。

《中华本草》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