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鸿祥的艺术人生

陈鸿祥从小就很有音乐天赋。他七岁开始在舞台上唱歌,并在福州成名。那时,他被称为“童星”。一位老师评价他说:“这孩子很聪明。”从7岁到13,陈鸿翔在全省所有少儿歌唱比赛中名列前茅。八岁赴北京参加第二届全国艺术节少儿表演比赛,获一等奖。当时在北京比赛的时候,有一个声乐教授很欣赏他,推荐他报考中央音乐学院,但是陈鸿祥因为年纪还小,没有考上。但那次在北京的经历开阔了他的眼界,为他后来走上艺术之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回到福州后,13岁的陈洪祥正赶上福建艺术学校闽剧班招生。他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去报考,一首童谣惊艳全场。招聘老师欣喜若狂,很高兴找到这个未来的闽剧人才。陈鸿祥一路绿灯,专业免试。他是福建戏曲班直接引进的人才。一年后,他被分配到小升初,学校专门请来了江苏省昆曲剧院的昆曲表演艺术家周世忠开导他。从此,陈鸿祥走上了一条不同于唱腔的戏曲艺术之路,而且越走越宽。

小剧出了大大小小的学生。

1994年,陈鸿祥毕业于福建艺术学校,进入福建实验福建剧院。那年他18岁。一年后,福建实验福建剧院的领导给了他很重的担子,让他演主角。陈鸿祥的第一部戏是《玛多的一天》。第一次演主角,对19岁的他来说是一个挑战。回忆起当时的情景,陈鸿祥说:“我属于‘人疯了’。压力越大,人越多,我越有精神,发挥得越好。”陈鸿祥饰演的第一主角马多是老学生,陈鸿祥饰演的是青年学生。为了演好这个角色,陈鸿祥在编剧和导演的启发下,虚心向老演员求教。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和刻苦学习,《马多伊君》一炮而红,陈鸿祥的表演得到了观众的认可。那些年,只要剧院去长乐演出,观众总要他的《玛多的一天》。马多这个角色的成功塑造,让陈鸿祥在闽剧表演的舞台上找到了自己的支点。从此,福建闽剧圈升起了一颗新星。

一位著名的戏剧家看了陈鸿祥的演出,高兴地说:“小戏出了大的,小的。”闽剧老艺人对他的评价更高:“像陈鸿祥这样的年轻人,六十年才出一个。”

练习,他在自杀。

2002年,陈鸿祥赴湖南参加首届“芙蓉杯”地方戏曲展演暨戏曲青年演员大赛。那时候他刚从新加坡回来,被安排了排练《水狱触印》的任务。对于陈鸿祥来说,这部剧是文艺剧,也是武打唱功。“在武学方面,比如翻筋斗,我平时练的比较少,但是任务接手的时候,我只能当一个月的武术家。为了完成那些高难度动作,我把自己置于死地。”陈洪祥回忆道。

陈洪祥至今还记得当时的彩排场景。“排练的第一天,我的膝盖骨折了,血流不止。晚上伤口结痂,第二天练功的时候弄断了。我不得不练习‘高台抱背’和‘360度僵尸落地’这两个动作,简直太可怕了。但是没有办法,一定要把这些动作练好。早上起来,床单上都是血。”正是凭着这样的毅力,陈鸿祥从众多高手中脱颖而出,获得了一等奖。

生活中的偶像化。

生活中的陈鸿翔和其他年轻人一样,喜欢上网、网游、开车兜风。闲暇时,他还会去酒吧看同龄人“high”。当他尝试在KTV唱歌时,他被一大批年轻人迷住了。用陈鸿祥自己的话说,“我也有很多粉丝。”陈鸿祥说自己也是追星族。他迷恋张学友的歌,喜欢李圣杰。但他的爱不是盲目的。“我探索那些超级明星成功的秘密,探索他们的长处为我所用。”

沉浸在国剧的世界里,陈鸿祥有时会“迷失”自己。一场演出后,在卸妆,别人笑啊笑,他却久久不能平静。“我分不清生活中的我和舞台上的我。我的情绪还在角色里,喜怒哀乐还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主导着我的大脑。我陶醉在舞台上的具体情境中,无法自拔。”

在舞台上,陈鸿祥以其细腻优雅、洒脱的表演、优美动人的唱腔、韵味十足的表演赢得了广大戏曲爱好者的喜爱。“我的戏迷是老年人,年轻人,一个戏迷。我必须看每一场戏。我玩腻了,他看不腻。”陈鸿祥笑着说。“我想走前面的路,就像上台阶,爬楼梯一样。我不能总是在一个平台上转来转去。”陈鸿祥带着自信在无尽的艺术道路上跋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