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头牌”的三皇五帝

梳理过中国神话的女神,要正视我们古代的男神。与其他文化中一些体系清晰、谱系明确的神话相比,中华文明的神话具有分散、破碎、重叠的特点。神话人物之间的关系很难找到一个清晰的图解,所以只能选取最受欢迎、相对清晰的重要男神和组合。

男神的故事各不相同,他们之间的关系也很复杂。我在查阅女神神话的时候,更注重对个体功德和作用的理解,而当我把目光转向男神的时候,我发现把他们作为一个群体来看更有意思。从小受童话影响,“三皇五帝”是最常见的词。除女娲外,其余七神均为男神所居,男神也是古代神话中最重要的男神。从他们开始,应该能描绘出男神世界的大致图景。除了“三皇五帝”之外,还有一位独一无二、独立的创世男神——盘古,他也一定会被纳入代表男神的圈子。

男神级别由高到低依次是盘古、黄三、五帝。其中最有趣的是“五帝”。排名,候选人的变化,他们负责的内容,他们之间的关系,最能代表神话背后的社会文化意蕴。我们可以用“抢头把交椅”来描述他们之间的竞争与和谐状态,通过对他们的了解,也可以发现男女神之间完全不同的地方,以及他们所代表的更加世俗化、社会化的人类氛围。

形状:龙头蛇身

在“三皇五帝”的等级之上,高高挂起的是俯瞰众生的创世神盘古。说他在上面可能不太合适,毕竟盘古全身化为山河。但说他高不可攀也是有道理的,因为在中国神话男神的排位争夺战中,他从未被拖入“抢椅子”的游戏,属于孤独求败,不参与世俗斗争的类型。

盘古从宇宙的混沌中生长出来,拔出牙齿变成斧头,把混沌劈成天地。脚踏大地,双手撑天,死亡之身创造万物。呼吸入云,声音如雷,眼神如闪电;左眼是太阳,右眼是月亮,四肢头是山,血流成河.....盘古身上的跳蚤和其他虫子被风吹到人身上。

如果有谁能和盘古争夺大造物主的位置,那可能只有创世女神了。但是,如前所述,随着历史的发展,女神的神格逐渐衰落。在后来的中原神话中,盘古地位高,女娲地位下降,成为众神的第二梯队之一——“黄三”。

从《黄三》的排名中,我们已经可以看到一些性别斗争和权力斗争的影子,但还没有《五帝》的竞争激烈。根据候选人和排名顺序,“黄三”有不同的版本。从几位大神的历史功绩和神祇中,得出一个更合理的“伏羲、女娲、神农”版本。

伏羲神

身份:托尔之子

外观:人头和龙身

成就:教人类用火,织网捕鱼,制造八卦,制定嫁姓制度。

有意思的是,希腊神话中的宇宙之神宙斯和我们的天帝伏羲大人都是雷神,东西方神话中的人物如此相似,可能预示着人类意识、感知和思维方式的发展有着相似的趋势。伏羲是华胥氏的一个女人踩着雷神留下的脚印出生的。这种出生方式可以推断伏羲故事诞生于母系氏族时期。在伏羲的事迹中,有很多是和女娲重叠的,比如姓氏、婚姻制度的制定,再加上与女娲的双重关系,以及兄妹创世的神话,明显体现了男女神之间的权力博弈。

女娲

在侧重于男神神话的章节中,女娲的故事和她的重要性就不再赘述了。无非是说在目前形成的神话人物谱系中,最重要的“三皇五帝”只剩下一个女神。

神农

身份:农业之神,中医始祖。

外观:牛头

成就:创立了农业和中医体系。

通过了解神农的故事,我们发现他比伏羲和女娲要接地气得多,感觉更像人,算是半神。神农虽然和伏羲女娲一起被列为“黄三”,但神祗明显低了很多,神祗开始有了烟火。换句话说,随着对自然认识的提高和农耕文明的创造,人类开始对自己控制自然的能力有了信心,才出现了“人神”。神农的事迹里有很多有趣的部分。比如有些故事说他随身带了两个口袋。他广泛地品尝植物,把它们放在他的左口袋里作为食物,放在他的右口袋里作为药物。他天天吃草药,天天中毒。中毒的时候,他靠茶解毒。后来他看到一朵小花,吃下去肚子就被切掉了,还没来得及吃茶解毒就死了。杀死神农的植物叫“.”神农尝万药,五月天可治断肠伤”,意思是疼。

在“五帝”一一出现之前,我觉得有必要对“五帝”这个概念进行一个小讨论。离开母系社会后,中国社会发展迅速,出现了阶级和统治集团。文化上,神话人物变化很大,男神逐渐形成等级分明,各司其职的状态。五行观念在汉代开始盛行。东西南北五个方位就成了“五方”,中间最尊,东边次之。“五天帝”也沿用了这个排名。

在描述“五帝”的特点时,更需要了解古代文化对这五种取向的认知。从《山海经》可以看出,古人认为东方象征着生机勃勃的春天,日出而作,万物复苏。南方是炎热的地方,太阳下没有影子;夕阳西下,万物凋零,死亡前的绝望弥漫各处,但死亡也意味着重生,所以西王母和她的长生不老药在西方;北方极寒,四周黑暗,冥界;对于中华民族来说,他们生活的中原当然是世界的中心。

由此对“五帝”的定义和神力特征有了基本的了解,他们的五行和各自的神也就很好理解了。

小前提:“五帝”的阵容既有众神的版本,也有五大部落首领人类王的版本。因为我们这里讨论的是神话中的男神,所以我们定位在神的版本。

与女神的描述方式不同,在观察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男神时,发现他们除了各自的故事之外,更多的是纠结于彼此的权力归属、血缘关系和地位斗争。所以,在讨论这种现象之前,我们应该大致了解一下他们,以便在后面玩“抢头牌”的游戏。

泰提,东方的蓝色皇帝

属木,主春;属于神判(G不是U),拿着指南针。

太提是东夷族的祖先神,地位极高。东夷族是华夏族的重要来源之一,崇拜太阳和鸟,但目前关于太提的故事很少。

颜地,南方的赤帝

属火,主夏;祝融,一个神,拿着秤。

传说颜地和黄帝是兄弟,但他的哥哥颜地被弟弟黄帝打败,去了南方当了南帝。他的女儿们都很有名,包括那个女孩(精卫)和姚姬。

少昊,西方的白帝

属金,主秋;上帝蓐收,拿着一把尺子。

少昊和东皇太尉同属东夷部落。泰蒂的故事重视太阳,而少昊的故事更多的是关于鸟。比如他的官员由不同的鸟担任。西帝规定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与收获有关(神蓐收是割草的意思,也象征着砍伐),“秋后算账”也应该算是一种“收获”。

Zhuān xū,北方的黑天帝。

属水,主冬;玄冥,一个神,举足轻重。

颛顼是一个严格的天帝。他掌管寒冷黑暗的冬天。他命人挡天梯,还制定了《颛顼历》,方便人们办事。后来的中原神话把颛顼列为黄帝的曾孙。颛顼曾经起死回生,有研究认为有“冬去春来”的比喻。在许多文化中,死亡与重生联系在一起。

中央四面帝——黄帝

属土,统领四季;属于来世,牵着一根绳子。

黄帝最特别的外貌是他有四张脸,分别面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不管天帝是否关心黄帝,黄帝总是关注他们。这么想吧,天天被人观察有点恐怖。侯迪手里拿着一根绳子,意思是“标准”,为世界上的一切制定标准。黄帝和后土生动地体现了统治者的形象。

首先要明确的是,辽阔的土地上曾经生活着不同地理环境和生活习惯的部落。自然,他们所崇拜的神是不同的。随着中原民族对周边民族的不断征战、吞并和融合,中华民族逐渐统一,形成了我们现在所熟悉的中原神话。在文化相互吸收的过程中,各个部落的神要么被收归中央体系之下,地位下降成为附属,要么被主流文化吞噬。目前的《五帝》就体现了这一特点。一部分来自非中原部落,一部分属于中原却被打败,导致地位下降。可以说,“五帝”的起源和地位分布,反映了诸神权力斗争后的平衡结果,从中可以看出中华民族形成背后的一些细节。

根据他们各自的信仰,东方皇帝太乙和西方皇帝少昊属于东方鸟图腾部落。北天帝颛顼院北面或东北面崇拜鱼蛇的部落;南天帝颜地来自火图腾部落,可能是中原的一个分支。原来我们一直讲究民族大团结的传统。从东夷人在五帝中占据两席来看,应该是中华民族的一个重要分支。

强行融入不是最好的办法。让文化互相感染,形成共同体。如何在神话中体现?似乎最重要的手段就是让他们彼此成为亲属,这和真正的亲属关系差不多。亲亲热热的一家人,就这样不折腾了,分封个诸侯,安居乐业。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南方的颜地是黄帝的亲兄弟,北方的颛顼是黄帝的曾孙。五神中,侯迪是黄帝的第六代孙,南方的祝融是黄帝的第四代孙(或颜地的第三代孙),北方的玄冥是黄帝的孙子。

但对于清高强大的东夷神祗,黄帝并没有把他们整编成自己的亲人,而是让他们分东西。剥夺了人们对东帝泰帝这位大神更高的地位和更老的资历的关注,东夷诸神围绕着西帝少昊,东西方诸神句芒和蓐收也是少昊(少昊之子或少昊之叔)的亲戚。五天帝中,地位仅次于中央黄帝的东方天帝太帝被边缘化,诸神中没有亲人。这种安排很棒,不是吗?

更令人兴奋的是结局,因为西帝少昊也可能被隐约列入炎黄系。《山海经》黄达《东经》提到,北帝颛顼是少昊的“儒家皇帝”,并说颛顼小时候去过少昊玩耍。有研究说颛顼是少昊的侄子。在这种情况下,颛顼和少昊有血缘关系,而少昊与黄帝有血缘关系。太乙被边缘化,少昊成了黄帝的亲戚,东夷族的男神都被灭了。

无论从形式上还是实质上,黄帝(也就是中原)的神统一了五神。恭喜你。嗯,“抢顶卡”这个游戏真的很好玩。

在我们的神话体系中,除了上面提到的这些,其实还有很多男神,但我觉得上面的男神已经可以代表中国神话中男神的整体形象和文化特征了。分别了解了女神和男神之后,最大的感受就是女神崇拜时期,人们更注重内心的体验,也就是情感部分。女神崇拜是超世俗的,更多体现在与自然和宇宙的对话中,对万物保持着尊重和敬仰的谦卑态度;男神的世界是世俗的,人们开始关注自己对外界的控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规则的制定,阶级的划分,开始把自己当成宇宙的中心。从感性到理性,从世俗到世俗,从天人合一到以自我为中心,这是我从女神时代到女神时代,从童话演变中感受到的变化。

还是那句话,神话不仅仅是漂浮在天空的遥远而模糊的故事。如果你有心,它会给你带来超乎想象的启迪。

上帝,这个世界。

神的时代

出版:北京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