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格里拉的真正含意,为什么它书名要叫消失的地平线?
香格里拉一词是英语shangri_la的音译词,意思是“世外桃源”。而这一英语单词则来源于藏传佛教“香巴拉”一词。香巴拉意指偏远山林中的一处理想完美的地方,藏语称为“心中的日月”,它来自藏传佛教的净土信仰。所谓净土,是与秽土相对的,在大乘佛教经典中指的是菩萨修成的清净处,也是佛的居住地方。据藏传佛教经典记载,香巴拉王国隐藏在西藏南方的雪山之中,整个王国被雪山环绕,八个莲花瓣的城市和区域是人们的居住处,中央又有雪山内环,这里的人们无恨、无仇、无夺,且永远长寿,更为神奇的是香巴拉不同于来世成佛才能到达的极乐世界,这是一片人间净土,是现世就能到达的净土。千百年来,寻找香巴拉的故事就在藏传佛教的信徒中广为流传,近代世界各国的藏学家们也把香巴拉作为一个课题进行专门研究。
时间推移到20世纪30年代,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以香巴拉藏民族的理想王国为蓝本,综合19世纪20年代各国传教士和旅游探险者到中国康藏地区的所见所闻,于1933年出版了长篇小说《失去的地平线》。小说描写了一个名叫康威的英国外交官和他的三个朋友,乘坐一架从南方飞往印度的飞机,在飞跃世界屋脊南侧时,因为汽油燃尽,飞机被迫降落在冰天雪地里。绝望之中,他们得到了好心藏民的搭救而脱险,并在一个神奇的地方度过了一段时光。那里阳光明媚,雪山连绵,鲜花盛开,牛羊成群,以藏族为主的多种民族有着不同的宗教信仰,却过着宁静和睦的生活。后来他们踏上了归途,但再想回来看看时,却怎么也找不到那个地方,只记得那里有个被藏民族称为“香格里拉”的寺院。于是《失去的地平线》就把这个地方称为“香格里拉”。此书一出,十分畅销。特别是上个世界40年中期,美国好莱坞将它拍成电影更是轰动一时,加之电影主题歌《这美丽的香格里拉》脍炙人口,顿时,“香格里拉”一词和它所代表的祥和、宁静的理想社会为人们所熟知,香格里拉成为人们追求的精神家园和完美境地。众多的旅行家、探险家、民族学家和相关人士开始了寻找“香格里拉”的历程。直到1971年一个名叫郭鹤年的马来西亚籍华人以独特的方式表达了他们的呼唤。郭氏兄弟当时在新加坡投资,建造了一座五星级酒店,在为酒店命名时,他们煞费苦心,反复思量,最后把它叫做“香格里拉”。到1998年,郭氏香格里拉豪华酒店在亚太地区***有36家,其中中国内地有14家。伴随着郭氏兄弟事业的发展,在年轻一代人的心中,“香格里拉”称为现代化高级酒店的代名词,至于《失去的地平线》倒鲜为人们所知了。然而,熟知情况的执着的人们还在继续寻找香格里拉。他们到中国的西藏,到印度、尼泊尔。。。渐渐地人们把更多的目光投向云南的西北高原,《失去的地平线》小说中许多情景与这里十分吻合。
到了90年代中期,许多证据表明,“香格里拉”就在云南的迪庆。1996年12月,根据云南省政府的指示,数十名专家和有关方面的人士对“香格里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调研、论证,并从迪庆藏语方言,自然地理环境,宗教庙宇,以及社会、环境等方面证明了:香格里拉就在迪庆。 1997年9月,云南省政府在迪庆向世界宣布了这一消息。从此,世人纷纷追寻的香格里拉最终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在后来的发展中,香格里拉在迪庆这一结论得到了更进一步的证实,于是经国务院批准,于2001年12月17日,将迪庆州原来的中甸县更名为香格里拉县。这一更名使人们对香格里拉这个虚拟的名词有了一个参照的坐标,从虚拟走向现实。
那么,人们为什么会寻觅香格里拉,最后为什么说在云南迪庆找到了呢?小说《失去的地平线》是这样描述香格里拉的:那里有金字塔般的雪山,群山环绕的草原,神圣清谧的湖水,辉煌神秘的寺院,高深莫测的活佛,纯朴善良的人民。那里土壤肥沃、阳光灿烂、鸟语花香、民风古朴。生活在那里的人们和睦相处,而且与自然和谐***生。这不正是西方人梦中的伊甸园,东方人心目中的世外桃源,人类理想的乌托邦吗!而这一切正是厌倦了繁忙的都市生活和日益物质化的社会文明,而渴望没有世俗污染,纯洁宁静的社会的人们所追求的***同目标。
然而香格里拉不是一景一物所能体现的,不同的人进入香格里拉所能寻找到的、领悟到的都会因人而异,但只要你没有世俗的偏见和傲慢,你一定会在香格里拉感受到自然景观的博大和纯净,民族文化的博爱与善良,而且现如今人们对“香格里拉”已有了深层次的认识,人们不再追究“香格里拉”从哪儿来,在哪里,而是各自用特殊的方式理解香格里拉,想象香格里拉。与其说“香格里拉”是一个地方,不如说它是一种精神和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