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打击乐活动《大象与蚊子》的讲稿中包含了反思。
首先,谈谈教材
打击乐教学是幼儿园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孩子都喜欢敲击,对声音有天生的敏感。在活动中,儿童用手、眼、脑、心建立复杂的神经联系,使大脑灵活、聪明。《纲要》指出,教育内容的选择既要贴近儿童生活,又要有助于拓宽儿童的阅历和视野。既符合孩子的现实水平,又提高了孩子已有的经验,有利于孩子的长远发展。大班的孩子对大象和蚊子非常熟悉,可以模仿大象笨拙可爱的走路方式和蚊子轻盈调皮的飞翔方式。因此,我们选择这两种儿童生活中熟悉的、形态反差较大的动物,将故事与对比鲜明的音乐结合起来,通过简单乐器的演奏,为儿童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让他们在音乐情境中获得快乐的情感体验,极大地激发了儿童对打击乐的兴趣。
第二,说目标
对于我们班的孩子来说,日常生活中只知道一些简单的乐器名称、形状和使用方法,对于乐器音色的辨识和故事的搭配接触很少。根据打击乐教学的任务,培养幼儿演奏乐器的兴趣,使幼儿在演奏乐器中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和愉悦;为了发展孩子们对音乐的感受力和理解力,培养节奏感,我为这次活动设定了三个教学目标:
1,培养孩子的听辨能力和根据故事搭配乐器的能力。
2、引导孩子理解弦铃的声音,会用手臂肌肉带动手腕摇动弦铃,并能在理解鼓和沙锤声音形象的基础上参与游戏。
3.激发孩子对打击乐的兴趣,体验演奏乐器带来的快乐。
第三,说重点和难点
教学的重点是:通过大象和蚊子的故事,让孩子理解故事和乐器的对应关系,玩乐器。
教学的难点在于,我们可以在理解鼓和沙锤所表达的声音形象的基础上,在游戏中进行合作。并且可以控制自己的振铃。困难的基础是:由于儿童的年龄特点,他们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但儿童很难忽视个体意识,服从群体的需要,达到更加协调有序的表演效果,这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也需要儿童自身的努力。所以,这就是教学的难点。而我突破难点的策略就是使用难度等级下降法。也就是说,最后一个环节的多通道练习,是在前一关一步一步练习,达到半自动化的程度,根据故事情节搭配乐器做铺垫,然后我带领孩子边讲故事边玩乐器。
第四,说准备
知识准备: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孩子观察大象和蚊子的形状,并能够模仿它们的各种动作。
材料准备:大象和蚊子的故事,手铃,鼓,沙锤。《射蚊子》的音乐。
动词 (verb的缩写)说话和教学方法
针对教材的内容和分析,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情境法:教师以幼儿为玩伴听故事、讲故事,与幼儿融为一体,形成合作探究的互动场景。
2.提问方法:问“大象走路的声音是什么?(咚咚咚咚)小蚊子飞起来是什么声音?(嗡嗡)大象最后愤怒的跺脚时发出了什么声音?(董)“这一系列问题为打击乐的配乐做了铺垫。
3.发现法:引导幼儿积极探索,发现本次活动中使用的打击乐器:鼓、手铃、沙锤。以及对应的匹配关系。即大象走路的脚步声“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与击鼓的节奏相匹配,然后大象睡着了,蚊子出来了,“嗡嗡”的声音与敲钟的声音相匹配,大象摆动尾巴的声音“刮-刮-刮-刮-”与剃毛相匹配。
4.游戏法:活动设计贯穿游戏,整个活动让孩子一直处于愉快的游戏活动中,充分体现了“以孩子为本”的教育理念。
5.操作方法:通过用打击乐来表达故事,让孩子在动手操作中进一步激发对打击乐的兴趣。
六、表示学习方法
多感官参与法、情境游戏体验法通过主动参与让幼儿运用多种感官探索问题,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充分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让幼儿在积极愉快的探索中发展。
七、说教学程序。
1,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老师:孩子们,森林里的风景真美。今天,让我们随着音乐在大森林里玩耍。我们由两个动物朋友陪伴。
活动一开始,教师就注意给孩子营造一个童话般的游戏环境,在这种轻松的氛围中引导孩子,从而激发孩子参与活动的兴趣,调动孩子融入活动的主动性。
2.展示乐器识别音色,
教师参与并引导孩子注意摇铃的重量和速度。在引导孩子区分大象和蚊子不同的音乐属性时,孩子基本上可以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区分。
3.播放故事
我鼓励他们积极参加比赛。对孩子来说,演奏乐器很难。于是我选择了两种孩子容易分辨、音色对比明显的音乐,让孩子在扮演游戏角色的过程中,伴随乐器,进一步增强对乐器的感受和理解。乐器不仅可以用来伴奏旋律,还可以成为孩子们喜爱的游戏道具,达到活动的高潮。
4.“射蚊子”游戏
引导孩子运用各种感官创造自己的动作,在音乐的伴奏下感受游戏的乐趣。进一步激发孩子对活动的兴趣
5.活动扩展
活动延伸可以起到巩固和拓展的作用。集体授课的时间很短,转瞬即逝。仅仅在这个时候让孩子接受知识是不够的。所以我会继续在表演区放更多的乐器,让孩子们继续探索哪些乐器发出的声音像大象走路,哪些乐器发出的声音像蚊子飞,哪些乐器发出的声音像大象甩尾巴,继续听音乐,玩乐器。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为了避免孩子们从头到尾都在唱歌,我采用了说话的方法解决高难度的四分音符和情绪技巧,让孩子们短暂休息,活动做到动静结合,孩子们的表演基本达到了我预设的目标。当然,这个活动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希望老师和专家多指教。
延伸阅读:大象和蚊子教案与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欣赏音乐,感受其幽默趣味。
2.通过连接故事线索、角色表演、动作模仿来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3.体验和同龄人玩耍带来的快乐。
4.感受音乐的节奏,愿意参与音乐游戏活动,体验游戏的快乐。
5.在活动中与同伴共舞,交流感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活动:幼儿可以用肢体动作体验和表达故事。
活动难度:幼儿能根据故事记住动作顺序,并与图谱一起做音乐游戏。
为活动准备完整的音乐、图集和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首先,开始部分
1,播放课件,老师讲大象和小蚊子的故事,小朋友根据故事创造动作。
二、基础部分
2.听音乐,用动作表演故事。
(1),老师带孩子听音乐,完全做肢体动作。
3、出示地图,老师指着地图,幼儿看着地图表演完整的肢体动作。
(1),展示地图,明确地图上的角色。
(2)、教师指图,幼儿试着说和做。
(3)、老师指地图,幼儿跟着音乐看地图,做动作。
4.裂角性能。
(1),老师和孩子扮演不同的角色。
(2)儿童扮演不同的角色。
我们玩得很开心!邀请嘉宾、老师和小朋友一起玩游戏。
3.最后,请听音乐,表演故事,走出活动室。
教学反思
在这个活动中,孩子们很感兴趣,善于表达自己,也很投入音乐游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充分体验蚊子叮咬和大象的乐趣。孩子们非常高兴。活动结束后,他们都跟我说,老师,我们还是想玩这个游戏。我听了之后很欣慰。然而,该活动也有不足之处。作为活动的支持者、指导者和合作者,我在语言组织的某些方面还不够精炼,需要加强。活动的设计也存在一些不足,需要在今后进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