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问你一个问题,你可以回答。80后小时候都玩什么?
我们生活的20世纪80年代是中国乃至世界发展最快的20多年。很多我们记忆中的事情,在一瞬间成为了历史,有些在我们还没来得及记住的时候,就已经永远的离开了历史舞台。当我们回首往事的时候,突然发现自己已经在不经意间失去了太多的美好。我想是时候在我们离开校园,彻底告别童年的时候,盘点一下这些纯真的岁月了。有人说我们80后是垮掉的一代,有人说我们80后是报应的一代,这是真的。那么我们不妨从今天80后经历的十大绝版财富开始,盘点一下曾经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记忆。1,还有更幼稚的玩法活动。我们小时候没有电脑,连闭路电视都不是很发达,只能自己“开发”和模仿更多的游戏玩法,不然真的过不下我们期待长大的童年。这些游戏的费用一般都不高,有的甚至是零,还锻炼身体。现在我们来大致盘点一下这几款游戏:捉迷藏:一款零成本的游戏,在我们宜昌的方言里叫“躲墙”。其中一个劫持者蒙着眼睛靠在墙上从1数到30,其他人迅速找地方躲起来。抓捕者人数达到30人后,开始到处搜查。这时候其他人可以避开抓捕者,找个机会到刚好人少的地方,就算赢了,但是如果被抓,就是输了。这个游戏只能在老居民区玩,尤其是农村。现在在居民区玩是不可能的。不被保安和小偷抓住就好。斗鸡:零成本游戏。当然,这个游戏与“鸡”无关。两个人各自把一条腿绕在另一条腿上,用手托住,单腿站立,然后互相碰撞。谁被击倒谁就输了。最近这种草根游戏比赛在中央连赢五盘,刚开始觉得不可思议,但是想想也对。Cabadie这样的游戏能进多哈亚运会,为什么不去央视斗鸡呢?战斗:战斗是一个怎样的游戏?其实现在孩子之间打架和大人之间打架是不一样的。人长到我们现在这个年纪,就不会随便打架了。而且以我们现在的实力,如果真的打起来,没人拉,打死人,打残废会很快。孩子不一样。打架就是跳上去扭在一起。最多就是脑门上打个包,衣服脏了。只是孩子们的力量很难杀死。愤怒来得快去得也快(我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和一个同学打架被锁了,下课后笑着拥抱了一下)。对于他们来说,打架其实就是在特殊时刻以特殊形式进行的游戏。很少有人会刻意去玩这种“游戏”,但很少有男生童年没玩过。我现在看起来相当虚弱,但我小时候是个战士。那时候幼儿园每年都要重新分班。我进班第一件事就是找每个男生先打,这样别人就不敢欺负自己了。当时除了一个高个子男生(据说他爸爸开的是“飞车”,我还不知道什么是“飞车”),基本上没敢打。还有一个很帅的家伙没做成,因为他一直不肯和我PK。一开始我不明白他为什么不肯和我PK,后来才发现“他”其实是个女的!(汗死!李宇春和我同岁。谁能帮忙确认一下她是不是在宜昌上的幼儿园?还是零成本,也就是俗称的金库和金库。一个人低着头蹲在地上趴在胸前,一排人像马一样从他头上跳过去,每跳一轮就涨一点,也就是站起来一点,直到这个人完全站起来。谁不能跳过他的头,谁就输了。因为大部分人都是先跑起来再跳起来,跳不过去的人往往会把骑马的人撞个底朝天。这个游戏是胖子禁止玩的,所以不用说,任何一个骑马的人都不希望被泰山压顶,而姚明小时候肯定是被禁止参加的,除非有人练过飞技。三个字:这个游戏的要求是要有比较大的空位。游戏是一组中的一个人接住,其他人藏起来。躲的人要被抓的时候可以喊“三个字”,然后暂时不能动或者被抓。谁抓人只能抓别人。其他被抓的能在场上活动的人,只需要跑过去用手摸一下不能动的人,这叫电,救这个人,这个人又能活动了。如果被抓的人在被抓的时候来不及喊“三个字”,那么他就是被抓的人。还有其他几种情况可以算输。一个是喊三个字的人又动了,一个是最后喊三个字的人。小时候身体不好,玩的身体游戏比较少。跳房子:仍然是零成本。在地上画一个建筑,中间分层,底层和顶层为天空。捡一块石头扔一层,单腿跳一层,再捡一块扔一层,再跳……一直跳到天上。小时候腿短,手短,所以从来不玩。辊环:前面有钩子的铁条;一个铁环,然后用棍子前面的钩子推铁环,或者跑。现在不知道这个游戏是什么意思,很吵,但是小时候很喜欢玩。这一套东西还是哭着给爸爸要的。陀螺仪:陀螺仪大家都见过,形状类似倒置的蒙古包,一般用木头或尼龙棒做成。鞭打工具是用牛筋或其他绳子绑着的棍子。陀螺转得越圆越快,抽打越好。这个游戏可谓咸宜老少皆宜,很多老人也喜欢玩。但是那时候我虽然爱玩,但是技术不行。牛筋绳摇不好。我经常能听到棍子撞击地面或陀螺的刺耳声音。有时候陀螺干脆在我的暴力下飞了出去,砸到其他小朋友(幸好唐僧不在,不然...)...我爸说我不是抽陀螺,是打陀螺...沙袋:沙袋就是把沙子或大米放在布袋里(在。夹沙袋是指两个人每隔10米左右站在一边,中间划一条线,然后把沙袋夹在两脚之间,突然跳起,利用小腿的爆发力把沙袋扔出去越过线,然后对面的人再用同样的方法扔回来。几个回合下来,谁不过线谁就输了。扔沙袋就是每隔十米左右两边站一个人,然后中间站一大群人。两边两个人拼命往中人堆里扔沙袋。你打他们,我捡起来再打,中间谁被打谁就下车,直到剩下最后一个人。那时候我很小,很快,很灵活,这一局我几乎没输过。弹弓:我曾经自己做过一个弹弓,但是我太虚弱了,拉不动(我小时候连女生都赢不了)。打了好几年都没击落过一只鸟。唯一一次一颗小石头设法飞到树梢,砰的一声打在一只鸟的肚子上,鸟只是转过身,连飞都懒得飞(羞)!更气人的是这只鸟还唱了一首歌。如果现在放在一边,我一定要发誓:“你是一只骄傲的鸟!”幸运的是,我当时没有能力把鸟打下来。现在连拍蚊子都不忍心。如果我小时候有杀鸟的经历,我还是要每天忏悔念大悲咒。橡皮筋跳绳:女孩们玩这种游戏。如果一个男生用他的小脚丫跳到那里,我不知道他会不会被叫做东方不败人妖变态(还好当时没人知道这些词,因为——我玩过...),所以我就不介绍这个游戏了,大家应该都看过。踢毽子:这个游戏基本都是女生玩的,但我还是在一堆辫子里玩的(我用行动证明了“男生女生都一样”,我的兴趣爱好也很广泛)。但我还是打不过一个轻盈灵活的姑娘。后来有了毽子,但已经是初中了。这时,中国人做水货的习惯开始显露端倪——一个不贵的毽子经常在我脚上几下就断成两截,但后来我成了足球运动员。过家家:这个基本上是小女孩玩的,也有小男孩玩的,比如当爷爷当爸爸。没具体演过,感觉像是在演一部剧。绳手翻:好久没听过也没看过这个游戏了。小时候CCTV 1套《边做边玩》栏目也连续做了几期相关节目。玩法是把一根绳子打成绳圈,然后套在不同手的手指上。不断转动,可以挖出各种形状和图案。有的需要一个人做,有的需要两个人做。这种简单又复杂的游戏,恐怕现在的孩子都没听说过。棋盘画:这个游戏有点像赌博。在湖北、四川很多地方,把一个板状的物体往地上扔的动作叫“板”,外国画宜昌话叫“盖尔”,是一个大纸壳,上面有一个方形MP3大小的图案。一件大的要50块左右,一件小的只要1美分。内容是变形金刚和忍者神龟。玩的时候往地上扔一张,“进攻”的时候拿起自己的外国画,用力的在地上板着,利用外国画触地时气流的力量把别人的外国画掀翻,就算赢了,而且还能赢走这张外国画。如果不能翻转另一边,就切换到另一边。这时候有的人就要拼命踩自己的外国画,尘土飞扬,恨不得卡在地下,让自己的外国画牢牢贴在地上,不被别人的气流掀翻。有的人用纸叠一个厚厚的方块,而不是外国画,然后互相搭板,但这样比较耗纸,有的人甚至把课本撕了叠起来。我见过一个四年级的学长把语文书撕到差不多封皮。外画的玩法有两种,一种是拍,一种是扇。拍就是把它放在桌子上,轻轻的拍在桌子上,用手拍下的气流把外国画掀翻。有些人抽筋了就不愿意停下来,可见其瘾。扇子就是把它放在地上,然后挥动手臂拍打在画的上面或者侧面,利用风把画吹翻。这个游戏有赌博的性质,但却是很多80后男孩童年的必备。但我很少玩——我从不搞不定赌,也不在乎输赢,哪怕只有一分钱。弹珠:也有赌博的性质。一般都是玩跳棋里的珠子,以至于有的男生家里剩下的跳棋不多,有的男生家里连棋盘都没有,但是珠子很多。有两种玩法。一种是卷起来反过来打别人,就像打台球一样。如果你被击中,你就输了,珠子是别人的。还有一种高尔夫,类似高尔夫。在泥里挖几个洞,一个个滚进去。谁先跑到终点谁就赢了。这个游戏我还是很喜欢的,但是仅限于不赌珠的情况下玩,不然我是绝对不会玩的。现在想来,大概是当时养成了不打麻将不打牌的习惯,而那些玩过以上两种游戏,赌过输赢的人,现在多半会打麻将和扑克。挖沙坝:这是生活在大江大河冈川部的孩子的专利,也是我们80后的专利。我的“工地”当然是在长江边。那时候每年秋冬春,长江沿岸的气候都会比较暖和,沿江的沙滩就会裸露出来,于是我就会跑到河边,在沙滩和河流的交汇处筑起一个围堰,然后用手或者小工具在围堰里挖一个大坑。当有船经过,或者葛洲坝不远的时候,河水会突然涨一点点把围堰围起来。只要你有想象力,你可以用沙子和河水玩更多的游戏。但是现在的长江沿岸的孩子没有福气玩这个游戏。虽然长江因为严重缺水,具备了更好的“筑坝”条件,但长江里总是弥漫着机油的味道,河水里也经常蒙上一些油污。谁敢把他白皙的手放在这样的河里?如果长江水质得不到改善,挖沙坝的游戏只会成为我们80后手中的绝唱。电子游戏:家用游戏机对很多80后的童年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所以后面会单独召回家用游戏机。除了家用游戏,还有街机和掌上电脑。街机游戏币本来是30美分,后来1变成了4元。不过1元也有六七个,只是程序难度更大,挂得更快。经典街机游戏有:著名军旅玩家、三国历史、恐龙岛、街霸、民国教委、麻将以及各种手淫游戏。网吧出来后,街机游戏厅基本冷清。当然,最经典的手机是坦克撞飞机。当时60多块钱,买得起的人不多。小时候一直想玩,却只能看着别人玩。现在有的手机不到十块钱,但基本都是俄罗斯的。
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