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停不下来》帮助孩子戒掉网游瘾,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
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父母这样咆哮。但是对于沉迷网络游戏的孩子来说,这真的管用吗?
事实上,当一个孩子被贴上“网游成瘾”的标签时,他的身心承受着巨大的痛苦。他会充满自责,认为自己有问题,不道德。另一方面,父母往往说教更严厉,监督更粗暴。
家长往往用“堵”的方法帮助孩子戒掉网游瘾,严格控制孩子玩游戏的时间。如果孩子不遵从父母的要求和意志,父母要么责备,要么打骂。事实上,这导致了孩子的失控。孩子越失控,父母的虐待就越升级,从而进入恶性循环。这样一来,孩子不仅越来越沉迷于游戏,也越来越不喜欢父母希望他们做的事情——学习。父母越是控制,孩子越是反抗。最后父母没有帮孩子戒瘾,没有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还破坏了亲子关系。
那么,应该如何解决孩子网游成瘾的问题呢?
家庭治疗师沈家鸿在《永不止步:用心理学戒瘾,做一个自律的人》一书中给出了解决方法。他认为成瘾的本质是错误的自愈,即借助某种物质或行为习惯,对难以承受的负面情绪和心理创伤进行隐藏和逃避。所以,对付成瘾最重要的是处理过去的创伤,重建现实生活中的亲密关系,尤其是和父母的亲密关系。
根据上述理论,孩子沉迷网络游戏是为了满足现实生活中未被满足的需求。孩子上瘾的背后一定是缺乏亲密感。他们通过与网络游戏建立亲密关系来弥补现实生活中的亲密不足。
孩子在网游中的自我价值感、自信心、成就感,是他在现实中得不到的东西。父母应该反思,你是否给了孩子无条件的爱,价值感,以及教会他们面对生活挑战的能力。
很多家长一看到孩子玩电脑就打骂,孩子成绩不理想就断网和零花钱。这种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交流方式很像交换,而不是爱。在孩子心中,学习成绩高于一切,孩子感受不到来自父母的爱。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另一本书——《与孩子终身成长》。樊登老师在这本书中提到了育儿教育的“三大支柱”。第一个支柱是无条件的爱;第二根支柱是价值感;第三个支柱是终身成长的心态。樊登老师认为,这是一个人获得内在力量和更好地应对生活的关键。当一个孩子有了这三根支柱,就像一个三角形,会让他的生命变得无比强大。
所以,解决孩子网游成瘾问题的根本是家长要树立对孩子的爱,增强孩子的价值感,帮助孩子建立终身成长的心态。在现实生活中,要给孩子更多的认可、欣赏、尊重和信任,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价值感。当亲子关系缓和,当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真爱和温暖,他们就不需要在虚拟世界里追求认同和价值感。
游戏和学习都是孩子的需求,可以兼顾。其实我们家长也明白,孩子偶尔打打游戏,放松一下,是没有坏处的。父母只是希望孩子不要沉迷其中,尤其是不要上瘾。
家长妥善解决孩子网瘾的方法是帮助孩子提高管理游戏时间的能力,教会孩子合理安排游戏和学习。具体方法,比如和孩子讨论游戏怎么玩,如何有效管理时间,如何提高学习能力等等。解决孩子成瘾问题的关键点是管理好亲子关系,在尊重孩子选择的基础上,帮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
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方式也是网瘾的重要原因。比如有的父母自己沉迷网络游戏,有的父母忙于工作而疏于照顾孩子,有的家庭夫妻不和导致孩子被忽视和伤害...这些都会增加孩子的精神压力,转向网游寻求“庇护”。
所以家长要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夫妻和睦,教育方法得当,从小就给孩子制定上网规则。孩子进入青春期后,要和孩子交朋友,家长要坚决执行和孩子一起制定的上网规则。等孩子上了高中,成年了,家长可以把上网的管理权力和责任交给孩子,培养一个能有效控制自己上网的孩子。
不是帮助孩子戒掉网游瘾的好办法。从根本上满足孩子的情感需求,塑造良好的亲子关系,帮助孩子正确处理游戏与学习的关系,是帮助孩子戒除网游成瘾的好方法。
在《永不止步:用心理戒瘾,做一个自律的人》一书中,沈家宏结合30年的心理戒瘾经验,整合了四大心理学流派,针对不同的成瘾阶段,定制了不同的戒瘾方法。想戒瘾的人,想帮助自己的亲人或朋友戒瘾的人,会发现从“根本戒不掉”到“戒了”并没有那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