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小班幼儿提供结构化游戏的游戏素材需要注意什么?

教学不仅仅是教孩子学习一些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创造力。结构游戏是一种创造性的游戏。在结构游戏中,孩子们用积木、塑料镶件、积木、粘土、木珠等材料进行构造、建造和镶件,反映建筑劳动、建筑物和各种物品。本文主要谈的是利用积木进行的建筑活动。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如何让孩子对结构化游戏产生兴趣,可以帮助孩子发展自己的建构能力、创造力和想象力?通过一年的实验研究,我们班根据小班幼儿的发展水平,分三个阶段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指导,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基础阶段:65438+入院后0-4个月。

(-)孩子的特点和表现。在这个阶段,孩子刚刚入园,正处于适应集体生活的阶段。它们的原始建造水平是不同的。有的孩子有施工经验,有的孩子连施工材料都不懂。他们对建筑活动不感兴趣,经常漫无目的地摆弄和堆放材料。在构建的过程中,孩子的持久性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小肌肉的控制能力不强,所以构建时间比较短,大概只有5-10分钟。

(2)指导要点

1.丰富孩子的感性经验我们通过听课、参观、观察图片、看模型来丰富孩子的感性经验,通过说话、画画来巩固。比如引导孩子看幼儿园大门、墙壁、房屋、楼梯的平面造型,再看汽车、树木的侧面造型。

2.创设情境教师有目的地为孩子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孩子在与环境的互动中更好地发展。提供一些辅助材料,可以增强儿童游戏的目的性和趣味性。比如我们办了一个幼儿园,让很多小动物上幼儿园,说他们都很喜欢上幼儿园。并问:“他们是从哪里进来的?”所以动动脑筋,建造路径、大门、栅栏等等。鼓励和表扬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

3.材料的提供和使用

(1)材料供应。根据这个阶段孩子的特点,老师在提供材料时要注意两点。第一,积木要体积大,便于孩子取放,颜色鲜艳,造型单一,比如大积木。第二,不同层次的孩子提供不同的建筑材料,比如形状多、体积小的小积木,适合有一定建筑经验的孩子。大积木体积大,形状单一,容易成型,操作简单。适合刚开始接触结构游戏的孩子。

(2)材料的使用。在孩子入园后的前两个月,一方面主要是引导孩子认识各种积木的形状、颜色、大小,探索各种材料的各种使用方法。比如建幼儿园、花园、围栏,引导孩子学习包围和延伸的技巧。铺贴是引导孩子学习铺贴和延长的技巧。建造大门和桥梁将引导孩子初步掌握平衡的要领,并鼓励孩子用辅助工具进行装饰。引导孩子在建筑中用色彩面对自己,帮助孩子形成左右对称的概念,鼓励孩子向他人介绍自己的作品。另一方面,我们鼓励孩子们和他们的伙伴一起玩。学会礼貌用语,请,谢谢,不要争玩具,不要哭,学会向老师或同龄人求助。孩子入园2-4个月,已经掌握了一些施工技能。我们主要鼓励孩子巩固所学的技能,掌握平衡和对称的要领。比如长椅、亭台、小桥等。学习以建大树的形式建高垒的技巧,掌握高度与平衡的关系。在这个阶段,儿童很想用构造的方法来表达日常生活中的简单物体。我们用结构分析的方法,帮助孩子用不同的几何图形来表达物体的不同部分。帮助孩子感受和理解各种材料的用途,知道一物多用。常规上,我们在老师的帮助下,鼓励孩子整理自己的游戏资料,学会遵守规则,学会用礼貌的语言向同龄人借东西,培养孩子的礼貌行为和对他人的信任。

二、提升阶段:入园后5-9个月

(1)在这个阶段,儿童已经认识了各种材料,基本掌握了它们的用途,也能用简单的平面构造方法表达它们的主要特征。比如在搭建滑梯的时候,孩子已经可以通过一步一步的搭建和重新连接来表达滑梯的台阶、梯子等部分。但现阶段儿童的建筑造型单一,不会修饰细节,反映的物体也无法做到逼真。

(2)指导要点:

1.引导孩子从平面建构走向立体建构。

(1)引导幼儿观察物体是由什么形状和形状构成的,帮助幼儿形成初步的形状概念,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简单形状。

(2)引导孩子观看事物的某一部分,并充分展开,使某些部分立体起来。比如造车,你可以展示一个小动物,说:“这个小动物想上你的车。你会怎么拿?”引导孩子搭建立体马车。

(3)引导孩子从单个物体的局部立体建构发展到单个物体的完全立体建构。在孩子有了一些立体建构的经验后,教师可以用语言引导暗示,让孩子很容易地转移原有的经验,使某个东西全部立体起来。

(4)引导幼儿观察同一建筑的不同形状,在盖房子时,用方屋、圆屋盖房子,初步学习组合法。老师也要引导孩子更真实地反映自己想要构建的东西。比如坐公交车有四个轮子,宝塔越往上越小。2.材料的供应和使用立体构建后,孩子们对各种长板的需求增加了。老师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些大小、长度适中的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平板。并引导孩子了解和发现各种材料的用途和不同的表现效果,教会孩子学会使用替代材料。在套路上,要求孩子从上到下学会整理材料。并且能按照标记把积木放在篮子里,放在架子上,收拾的时候尽量不发出声音。3.评论要让孩子参与评论,让他们愿意介绍自己的作品。从中体验建造的乐趣,为自己的成就感到自豪,逐渐引导孩子说出自己和别人有什么不同和相似之处。评论的时候,他们可能不会面面俱到,但要重点关注,但不能太久。

3.创建阶段(入院后10—12个月)

(1)儿童的特点和表现在这个阶段,儿童已经能够熟练地运用各种建造技巧来表达所要建造的物体的主要特点。游戏的持久性和目的性也得到了增强。但这时候有一个短暂的“高峰期”,就是孩子经常会把重复搭建过的东西搭建起来,没有创新,有时还会出现搭建得很快,然后就没事做的现象。

(2)指导要点

1拓宽孩子的思维老师问了一些启发性的问题。你还看到了什么,能放出来吗?或者带孩子去一些不熟悉的建筑,鼓励他们把生活经验运用到结构游戏中。这样,孩子们就会充分发挥想象力,建造地铁、过山车、蹦床等以前从未建造过的东西。

2.儿童合作游戏

(1)教师参与确定主题。比如老师说:“我们今天建个幼儿园吧!有人建城堡和门道,有人建滑梯,有人建栅栏,有人建厨房。

(2)孩子自己决定主题,慢慢的有能力的孩子变得有条理。他会对他的伙伴说,我们今天建一个公园吧。有的走公园大门,有的走假山水池,有的走树木,有的走亭台楼阁。在合作游戏中,我们引导孩子通过协商解决问题。

3.游戏中的接触。为了增强游戏的趣味性和剧情性,我们也鼓励孩子们加强彼此之间的联系。比如公园里有小朋友,我们会引导他们在操场上发消息,树,滑梯。开车的孩子载着想去公园的人。

4.老师在点评时,鼓励孩子用完整连贯的语言向你介绍建造对象的名称、用途、材料等。被要求在合作中建构的孩子,要讨论谁先发言,要谦虚不要互相较劲,提醒孩子在听的时候不要把别人的建构推倒。虽然这些都是结构化游戏中的点点滴滴,但我觉得只有这样及时、分段的引导,才会让孩子在游戏中得到更充分的满足,让他们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