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哥拉内战
安哥拉内战
持续了27年的战争
安哥拉位于非洲西南部,中世纪时期分属刚果王国、恩东戈王国、马塔姆巴王国和隆达王国,公元1475年,葡萄牙人迪奥戈·康为了探寻去印度的海上航线,率领了由7艘船只所组成的舰队,载有上百名士兵和少数的传教士,沿着非洲西海岸航行,终于来到安哥拉境内的罗安达,发现了安哥拉的全部海岸,并且在刚果河口和圣奥古斯丁角立碑纪念。同时自安哥拉带了一批黑人奴隶,返回葡萄牙。
1560年葡萄牙侵入恩东戈王国。1576年建立罗安达城。在1884年至1885年举行的柏林会议上,安哥拉被划为葡萄牙殖民地。葡萄牙1922年派军队占领了安哥拉全境,1951年把安哥拉改为“海外省”,派总督统治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反帝国主义革命运动风起云涌,武装斗争此起彼伏。在亚洲,朝鲜人民和越南人民分别取得了抗美救国战争和抗法、抗美战争的伟大胜利。在非洲,埃及人民取得了反对英、法、以色列侵略战争的胜利,收回了苏伊士运河主权;20世纪50年代上半期,阿尔及利亚、突尼斯、摩洛哥、肯尼亚等国人民先后展开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暴力行动武装斗争。在拉丁美洲,古巴、尼加拉瓜通过武装斗争赢得了独立,巴拿马、多米尼加等国人民掀起了群众性的反美爱国斗争。
葡萄牙的非洲殖民地也陆续爆发解放战争,尤其在安哥拉,得到苏联、古巴支持的“安哥拉人民解放运动”(简称“安人运”)积极开展游击战,令葡殖民军疲于奔命,那里的战争费用占到葡政府开支的40%。 ?1974年,葡萄牙国内发生康乃馨革命,原独裁集权政府被推翻,此后政权更迭频繁,葡萄牙原殖民地纷纷独立。到了1975年,葡萄牙政府无可奈何地同意安哥拉独立,并向安人运移交政权。
一些中下级军官组成“武装部队运动”Movimento das For?as Armadas简称MFA于1974年4月25日在里斯本发起政变,期间并很多平民自发参与。政变期间,军人手持康乃馨代替步枪,康乃馨革命由此而来。革命推翻20世纪西欧为期最长独裁政权(42年),之后引发两年混乱“过渡时期”,政府更替频繁10年内换15个总理)美国不希望亲苏联、古巴安人运上台执政,扶植安哥拉另两大派系“争取安哥拉彻底独立全国联盟”(安盟)“安哥拉民族解放阵线”(安解阵)与之对抗。
为了增加胜算,美国还拉拢南非白人种族主义政府和扎伊尔(今刚果民主***和国)为自己效劳,利用两国基地为安盟和安解阵提供军火。这些活动都是由美国中央情报局秘密实施,属于典型的“黑工程”。
1975年3月葡萄牙从安哥拉的撤军,安解阵旋在美国中情局授意向安人运发起进攻,独占首都罗安达安盟在南方蚕食安人运根据地。面对围攻安人运主席阿戈什蒂纽·内图向苏联、古巴等社会主义国家发出求援信,古巴派来250名志愿军,帮助安人运同年7月夺回罗安达,将安解阵赶到乡下。安哥拉呈现出“三分天下”局面:安解阵控制北部油田兵力1.8万人,安盟则占据南部钻石矿区,兵力约2.1万人,而安人运只保有首都罗安达及周边几个省,总兵力只有1万安人运根本不占优势。
事实上,安哥拉三派武装逐鹿中原,关键看谁能获得过硬的外援。美国中情局局长威廉·科尔比亲自指挥援助安盟和安解阵的行动,先中情局的C-130运输机将军火送到查尔斯顿空军基地,再由美国空军的C-141运输机将它们运到南非“委任统治地”西南非洲(今纳米比亚)和扎伊尔,接着由南非和扎伊尔军队提供卡车,转运到安哥拉境内的安盟和安解阵大本营。
据统计C-141运输机每飞行一次,就要花掉美国纳税人8万美元。安人运方面,苏联民航和商船公司陆续运来了大量重武器,古巴飞行员更是直接驾驶飞机,对安盟、安解阵占领区进行侦察,为安人运的胜利做出不小的贡献。
1975年,安哥拉前宗主国葡萄牙同意该国走向独立并组织国内政党进行独立后事宜协商。1月15日,葡萄牙与安人运、安解阵和安盟达成关于安独立的协议,***同组织过渡政府。
不久,安人运与安解阵、安盟发生武装冲突。同年11月11日安哥拉独立,安人运成立安哥拉人民***和国;安解阵和安盟则成立了安哥拉人民民主***和国。同日,安两派三方武装冲突扩大为全面内战。
全面冲突
1975年9月安哥拉内战全面爆发。按美国人设计的作战方案,安盟-南非联军与安解阵-扎伊尔联军从南北两个方向实施夹击,企图在一个月内摧毁安人运政权。为保证作战进程,中情局甚至动用美军C-54运输机,直接把扎伊尔最精锐的第4、7步兵营送到安解阵根据地,帮助安解阵夺取安哥拉北部重镇卡希托。美国人还送给安盟一架公务机,用于搭载南非军事顾问,以便就近指导安盟作战。
此时安人运军队十分弱小,不擅长正规作战能否挺过最困难岁月,关键看古巴志愿军的表现了。10月7日,古军在南部诺顿马托斯镇首次与安盟-南非军队交战,古巴军人出动5辆T-34/85坦克和多架轻型攻击机,击溃只有皮卡、迫击炮的安盟-南非军队。
14名南非军人送命。失败的南非人发誓报仇,一周后,又组织起多达1000人的“祖鲁”特遣队,乘运输机空降安哥拉中部城市比耶,抄袭古军后路。此举果然见效,当地的安人运守军丢下古军四散奔逃,在接下来的血战中,古军有130多人战死,好不容易才跳出南军包围圈,而整个安哥拉中南部也落入敌人之手。
面对南北夹击,安人运向苏联和古巴发出“加大支援”的呼吁,11月初,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批准代号“卡罗塔”的军援方案,隶属内务部的特种部队与炮兵搭乘苏联安-22运输机直飞安哥拉,古巴商船队则负责输送其他后续部队和装备。11月中旬,援安的古巴志愿军已达9000余人,配备各式坦克装甲车辆130余辆,大口径火炮97门,外加几架苏联送来的米格-21战斗机,安人运也在控制区内进行总动员,军队人数扩大到2.6万人。 实力有所恢复后,古巴军事顾问建议安人运采取“先北后南”的策略,集中主力打击较弱的安解阵-扎伊尔联军,但安人运军事代表多斯桑托斯(后来的安哥拉总统)则坚持安盟-南非联军离罗安达很近,要优先消除“肘腋之患”。11月23日,安人运执意向安盟占领的南部铁路枢纽基巴拉发起攻击,由于缺乏空中支援和战术配合,安人运被南非军队和安盟打得落花流水。
1976年1月25日,安人运-古巴联军向安解阵占领的卡希托发起进攻,古巴空军全程给予支援,密集的轰炸瓦解了安解阵成员的抵抗斗志,安人运-古巴联军则捷报频传。2月15日,双方在圣萨尔瓦多展开决战。由古巴军人组成的装甲兵纵队渗透到安解阵-扎伊尔联军后方,捣毁了四处秘密补给点,还当场击毙多名为中情局服务的白人飞行员。这一奇袭重挫了安解阵-扎伊尔方面的士气,前线部队乱作一团,特别是扎伊尔干涉军置盟友于不顾,向刚果河狂奔,试图早点逃回国内,许多人在混乱中被踩死和淹死。此役过后,安解阵已不再是安哥拉政治舞台上的重要角色。
安人运击败安解阵并把安盟赶出城市后,安哥拉人民民主***和国解体;安哥拉人民***和国陆续得到全球许多国家的承认。然而,安哥拉人民***和国政府军与安盟部队的内战则愈演愈烈。是时,安人运政府有正规军5.3万人,预备役部队5万人。安盟在美国、南非的支持下一度拥有正规军2.6万人,民兵3.4万人。打败安解阵后,安人运-古巴联军得以集中精力对付南非-安盟集团了。1976年2月,安人运发起代号为“大草原”的新攻势,全力攻打安盟重镇万博,古巴空军实施了不间断的对地轰炸,摧毁了南非军队的所有重武器。
战至3月27日,鉴于战局无可挽回,南非政府宣布从安哥拉撤军,而安盟也被安人运赶出城镇,只能重回密林打游击了。同年12月,由安人运领导的安哥拉人民***和国加入联合国,这也标志着安人运-古巴集团在战场上取得的胜利转化成政治胜利。
1987年7月,安政府军与安盟部队在马温加、奎托夸纳瓦莱发生大规模战斗,古巴军队和南非军队直接参战,双方损失惨重。内战这一阶段,由原苏联和古巴支持的安人运一方和由美国和南非支持的安盟一方,都卷入了安内战。
1982年安哥拉政府与美国就解决南部非洲冲突问题开始会谈。 1984年2月, 安哥拉与南非达成《脱离军事接触协议》。1987年7月,安、美恢复谈判,在安美所提新建议基础上双方多次会晤1988年 1月至3月,安、古、美三方举行多次会谈,古巴会谈中表示愿从安撤军,安、古在3月会谈中进而向美提出4年内古从安撤军的时间表。自5月起,三方会谈扩大为安、古、美、南非四方会谈。8月8日,安、古、南非达成在安南部实现停火及南非军队从安撤离的协议1987年8月22日,南非正式与古、安签订停火协议,规定南非军队从9月1日起撤出安哥拉。9月底,安、古、美、南非就古巴在24个月至30个月内撤出军队的时间表达成协议。12月13日,安、古、南非签署布拉柴维尔协议议定书,建议从1989年4月1日起,古巴在27个月内从安哥拉全部撤走全部军队。 1991年,苏联解体,1991年5月,MPLA及UNITA在前宗主国葡萄牙介入下签订和平协定并于次年进行总统大选。1992年,安人运领袖若泽·爱德华多·多斯桑托斯赢得了第一轮选举。安盟党魁萨文比不满意选举结果并拒绝参加第二轮选举,再次内战,国家又陷入内战。萨文比领导“安盟”武装不仅同政府军作战,还袭击政府官员,甚至采取恐怖手段对平民联合国官员及国际人道主义组织的成员痛下杀手,以期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1998年安哥拉内战再次爆发后,联合国当即对“安盟”背信弃义的行为进行了强烈谴责,并通过了对其实行制裁的决定,希望萨文比能够放弃以国家为敌的作法。 可以说,萨文比已成为解决安哥拉内战问题关键。1999年,萨文比所领导的安盟在军事上处于劣势,而安政府则在军事上取得重大胜利,控制了全国92%的国土。
结束了吗
2002年2月23日晚,安哥拉国家电视台播放了反政府武装首领萨文比布满枪眼的尸体的录像:身着绿色军装的萨文比仰面躺在一块血迹斑斑的旧布上,他的头部中有两枪、身上中了13枪,镜头不时对准他头部、身上和颈部的15个枪眼,并推出了他身上覆盖着争取安哥拉彻底独立全国联盟(安盟)的旗帜和他在棺材中的画面。
萨文比是21日下午3点在安哥拉东部莫希科省卢武区卢库塞镇被政府军击毙的,距离首都罗安达约700公里。当时,萨文比正在河岸的一个秘密躲藏处休息,与多名高级军官在一起,30名贴身保镖寸步不离,未料中了政府军的埋伏。慌忙中,萨文比操起冲锋枪抵抗,因寡不敌众而中弹当场死亡,所有保镖和两名营长也被击毙,其他人溃散而逃。 ?萨文比遇害与其一名警卫告密有关,"根据一位领导追捕萨文比的政府军官透露,他们此前抓捕了一名萨文比的警卫官,因而获悉萨文比经常躲藏的具体地点"。萨文比被击毙时头上戴着红色贝雷帽,腰间还系着护身符一条红色丝带和一条绿色丝带。政府原计划将萨文比尸体运送到首都示众,萨文比的尸体被政府官员检验后,接着被装进棺材就地掩埋,地点离他当年创建安盟时仅50公里之遥。4月4日,安盟与政府在首都罗安达签署了和平协议并解除武装,解除了安盟约5万士兵的武装,整合为国家军队或警察。持续了27年的战争彻底宣告结束。(获悉萨文比被击毙的消息后,首都罗安达等城市的居民成群结队地涌上街头表示庆祝。人们普遍认为,正是由于安盟没有履行卢萨卡和平协议,才使安哥拉陷入长期内战,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尾声
内战对安哥拉经济造成了巨大的伤害。2003年,联合国报告估算该国80%人口缺乏基本医疗设施,60%人口缺水,30%的安哥拉儿童在5岁之前夭折,国家平均年龄为40岁。全国约100万人在内战中丧生,约1/3的人口流离失所;安哥拉全国地雷总数约1200万颗,即全国1200万人口中人均一颗地雷。
一个时代结束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也开始了
虽然经历了二十余年的内战,而且还是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但安哥拉的经济潜力却非常之高——首先,该国有超过131亿桶的石油储量,其次有大量钻石资源,而且轻工业、水泥制造业等工业体系比较成熟。在几代领导人的带领下,安哥拉用自己的发展速度打了资本主义一巴掌,人均GDP从1994年的320美元跃升至如今的5000美元,很有机会成为将来非洲最富裕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