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征战不断,动辄伤亡几十万,兵力从何而来?

若不是草木皆兵,那便就是作者为了展示战争的声势浩大,故意编纂的几十万大军。依照三国时期的状况,几十万大军是断不可能凑出来的,就算曹操收复了北方所有的军队,又集结了北方所有的壮丁,也绝不可能有几十万乃至上百万军队。这么断定是因为清朝的时候,康熙皇帝要打准格尔,动员了三个月才弄出十万大军,而魏蜀随便一个国家都有几十万,这是真的有些夸张,所以是罗贯中编的无疑。

三国时期,人口并不多。按照七户出一兵的这样一个常规,10万大军要有七十万户人家来做后勤保证,否则粮食武器运输不到位,十万人,就是个空篓子。而且三国战争后期,人口骤减,还不到前期的三成,人口损失极为惨重,这也是战争给人们带来的影响,所以人们渴望统一,不论是谁来做那个统领者都可以,所谓的?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个道理很明确。

据不完全统计,魏国一***有六十万户出头,人口总计四百多万,军队人数八十万左右,这是最多的时候,当官的有三十万左右。即使有八十万的军队,也得留下一半及以上的军队人数来做防卫,否则人家把窝给一锅端了。所以四十万兵力是曹操能出的上限了,在南下攻打东吴就是差不多四十万,可见曹操是倾尽了全力要拿下江东。

可赤壁之战失败了,江东以五万的兵力战胜了曹操的四十万军队,所以曹操失败的时候才显得那样迷茫和无助。蜀国的具体人数不知道,全盛时期应该就是荆州未失,刘备攻下益州的时候,那几个月是蜀国最鼎盛的时期。后来刘禅投降的时候,兵力只有十万了。吴国一直以来都比较稳定,没有激烈的损失过多的兵力,军队人数在三十万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