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科技活动教案设计
为了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主动参与意识,我设计了“我是木匠”系列活动,从孩子感兴趣的生活中的“小玩意”入手,鼓励他们积极动手动脑,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寻找和探索解决生活中问题的方法,比如用双面胶贴自己的作品,用订书机装订。这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也给了他们各种生活体验,比如用钉子和螺丝钉固定桌椅,让他们充分体验分工合作游戏的乐趣。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小玩意,知道如何安全使用。
2.知道一些损坏的东西维修后可以重新使用,培养动手能力和环保意识。
3.学会分工合作,体验与人讨论合作的乐趣。
要准备的活动
1.知识和经验的准备:孩子有一些使用小工具的经验。
2.材料准备:
(1)不到几个工具,包括剪刀、小锤子、钳子、直尺、螺丝刀、小钉子、订书机等。
(2)损坏的桌椅或小木板(各种形状)、透明胶、双面胶、铁丝、铅笔、各种纸张、塑料、抹布、绳子、铁盒等。
活动过程
1.讲故事,引话题,激发孩子的探索欲望。
老师讲了一个故事:小明是一个聪明活泼的孩子,但是他有一个坏习惯,就是不爱惜东西,不在乎东西有没有损坏。有一次,小明过生日,他的好朋友带着礼物来祝贺他。就在大家兴高采烈地准备切生日蛋糕的时候,突然“哎呀”一声,小军尖叫起来。原来,小军是被椅子上的钉子刺伤的。当小明给小军换了一把椅子继续切蛋糕的时候,突然听到砰的一声。小青和孩子倒在了地上。小青和孩子坐的椅子腿突然断了,桌上的蛋糕差点掉到地上...好朋友很不高兴,责怪小明把破椅子拿给大家。小明觉得很尴尬,赶紧向大家道歉。在好朋友的帮助下,我们一起修好了椅子,重新开始了生日聚会...
老师:在小明的生日聚会上发生了什么事?我们周围有这样的椅子吗?除了这些,还有哪些东西受损?现在让我们找到他们。
2.启发孩子思考,讨论修复方法。
老师:“这么多损坏的东西。我们来看看:椅子上的钉子露出来了。我们该怎么办?”?椅子的腿掉了。我该如何修理它?"
芮芮:“搞定它。”
宣萱:“用透明胶把它粘上。”
冉冉:“不行,不稳,不能坐。”
桀桀:“需要钉子和锤子。我父亲就是这么修的。”
3.帮助儿童理解工具,让他们建构“工具”的新体验
(1)认知工具。
老师:“这些是你刚才说的物品吗?”他们叫什么名字?如何使用?"
老师亮出一枚钉子。伊伊说:“这是钉子,是用来钉木头的。”
老师展示了一把锤子。魏巍说:“这是锤子。可以敲钉子。”
老师展示了一把钳子。杰杰说:“这些是钳子,可以拔钉子,可以断电线。”
(2)介绍安全使用工具的方法。
老师:“你刚才说的这些东西都叫‘工具’。这些工具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但我们在使用时要注意安全。包括:小心处理工具;使用锤子时,不要举得太高,注意周围是否有人,注意不要敲到手;使用钳子时,注意钳嘴,以免伤手;使用扳手时,注意轻拿轻放,根据需要调整大小;使用切割机时,注意把手拿开;使用持钉器时,将钉子放在持钉器中间固定,握紧手柄,与钉子保持一定距离,就不用担心敲手了。”
(3)老师举例,示范如何安全使用工具。
4.孩子们可以自由选择材料尝试操作,巩固对安全使用方法的理解,还有老师的巡回指导。
老师:“这些太有用了。你想尝尝吗?”鼓励孩子大胆尝试,提醒大家注意安全。
(1)引导孩子依次使用有限的工具,学会等待。
记录1:琳琳和凡凡因为同时选择了同样的工具而发生了争吵。原来两个人都需要一把锤子,只剩一把锤子了,吵不起来。教师及时介入,提出轮换使用的建议。
(2)鼓励孩子尝试使用不同的工具。
记录2:宣萱用锤子时从来不敢用力敲。经过老师的指导、示范和帮助,宣萱终于大胆地把钉子钉了进去。他高兴地说:“钉子扎进去了。”
解析:在观察和指导孩子操作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孩子能力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指导策略:对于动手能力强的孩子,可以用肯定的语气说:“你能行!”对于能力一般的孩子,要给予鼓励——可以轻轻走过去,摸摸他的头,轻声说:“别担心,好好想想,你会做到的。”对于能力差的孩子,老师可以和他协商:“我想和你一起做,好吗?”
(3)引导孩子正确、安全地使用工具。
记录3:芮芮在钉钉子的时候觉得钉夹太长,所以他放弃了钉夹的使用。我看见他左手拿着钉子,右手拿着锤子敲门。但当锤子准备落下时,他迅速移开了拿着钉子的手,显然是怕锤子砸到自己的手,但根本不可能把钉子钉进去。老师介入:“你能小心不锤手就好了,但是不要紧张。”你要做的就是拿着钉子,先用锤子轻轻的固定在木板上,然后放开你的手,用力的敲打,把它钉进去。”在老师的指导和鼓励下,芮芮终于可以正确地使用锤子完成操作了。
解析:让孩子知道各种工具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让孩子知道操作工具时应该注意的问题。教师在观察幼儿操作过程时,要注意幼儿能否正确、安全地使用工具。
(4)注意与孩子的积极互动。
记录4:鸿鸿的孩子们独自在那里,认真地修补着小凳子。她一手拿着凳子,一手拿着锤子,试图保持平衡,但她做不到。然后老师走过去问:“我能帮你吗?”她看了一眼,点点头。老师说:“你要我怎么帮你?”她说:“请帮我拿着。这个小凳子的腿是可以固定的,但是凳子的四条腿长度不一样……”
解析:教师应该是孩子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要用礼貌、倾听等方法拉近自己和孩子的距离,努力和孩子成为朋友,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开展各种活动。
5.讨论和交流孩子维护和使用工具的经验。
老师:“你能告诉我你刚刚修了什么吗?”使用什么材料和工具?"
孩子:“我在修一把小椅子的腿。我用了锤子、钉子和钉子。我用锤子把钉子敲了进去。”"我正在修理一个小凳子,用钳子拔出弯曲的钉子.""我在修理小木桌时,用扳手拧开了螺丝."
老师:“你还知道什么工具?”
孩子:“我见过爸爸用钳子。”钳子可以拔出钉子,折断电线。”“我见过锯木头的锯子,而且还是电动的。”“老师用来剪纸的刀。”“我会用剪刀,可以剪纸,可以剪头发。"
分析:适当的讨论可以激发孩子主动探索和操作的兴趣,同时提高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孩子再次操作活动,鼓励他们尝试不用的小玩意。
7.给完成维修工作的孩子送小礼物作为鼓励,让孩子把修好的东西放回原处。
老师:“这是你修的吗?真能干,谢谢!”(递上一份小礼物)
活动扩展
与孩子讨论:如何帮助其他班级进行维护?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的目的是让孩子在生活中学习科学。通过提供孩子平时感兴趣但很少接触到的各种工具,让孩子钉钉子、敲敲打打,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自主性,让他们体验工作生活中的快乐,了解其中蕴含的科学知识。
在活动中,孩子们充分调动感官去观察被损坏的东西,从中发现问题,然后在老师的帮助下,在与同伴的合作中,在自主探索中学会解决问题。活动结束,孩子们对工具的使用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物品的维护,认识到物品的使用价值,知道生活中有很多东西是可以重复利用的。他们基本可以完成任务。
活动满足了幼儿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为幼儿提供了一个新颖、生动、轻松的探索环境,使幼儿产生浓厚的兴趣,主动参与活动,自由大胆地操作。孩子在使用家具和材料时,不仅学到了很多生活知识,还体验到了成功,发展了创造力、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和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