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创新思维的“点化”
创新是一个非常古老的词。在英文中,这个创新Innovation,它这个词起源于拉丁语。它原意有三层含义,一个,更新。第二,创造新的东西。第三,改变。下面我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关于创新思维的?点化?,欢迎大家参考和学习。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仙人练成了?点化术?。无论什么只需轻轻一点,便会变成他想要的东西。
一次, 仙人遇一乞丐,顿生怜悯之心,便为他?点?出了许多食物和衣服可是乞丐似
乎并不满足。于是,仙人问道:?你还想要什么,尽管说出来,我会满足你的。?乞丐望着仙人,怯生生的说:?我想学您的?点化?术。?
笔者认为:学校教给学生的也应该是?点化术?,而不是?食物和衣服?;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而创新教育就是以点化、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为具体任务的一种教育。正如古希腊哲人普罗塔戈说的一句话:大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被点燃的火把。这个需要点燃的火把正是学生们头脑中的创新思维。可是,创新思维的开发,又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那么,为什么学生的创新思维难以开发呢?作为一个老师怎样去点化、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呢?本文想从教育学、心理学的角度来和大家一起探讨探讨这两个问题。
一、创新思维的特点
?创新思维?,顾名思义:是对事物间的联系进行独特的创造性的思考,从而创造出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所以,创新思维的一个显着特点就应该是独创性、新颖性、求异性吧。这就要求学生敢于大胆怀疑,不盲从,不迷信书本和权威,能够超越平时的、习惯的、固定的思考方式,能以新的角度提出新的观点。其次,是灵活性,即思维要开阔,善于跳跃。这就要求学生能根据时间、地点、条件等变化,迅速灵活地从一个思路跳到另一个思路,从而多角度、多方位地看问题。再有就是敏捷性,即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能力。反应敏捷思维流畅的学生,能在较短时间内想出许多解决问题的方案。比如:有个装满水的杯子,请你在不倾倒也不打碎杯子的情况下,取出杯中全部的水。一般的学生只能给出1-2个答案,但思维敏捷的学生有可能会想到许多答案,如:用吸管吸;用强风吹;煮沸使其蒸发;使其先结冰再取出;用海绵或其他吸水剂将水吸干;用沙子、小石子放入水中,将杯中的水替换出来等等。
二、创新思维难以开发的原因
心理学认为:人的右半脑控制着艺术、形象和直觉等具有创新特征的思维活动。每一个学生的右脑都蕴藏着巨大的智力资源等着人们去开发利用。而我们的学校教育长期以来都很大的忽视了学生的右脑开发,学生的知识虽日益丰富,但创新能力却不断下降,学生们成了只会死记?标准答案?的学习机器,学生的想象力甚至还遭到了扼杀。我们还记得黑板上的那个圆圈的测试:大学生说这是个只有傻瓜才回答的问题,中学生中的一个尖子生说是?零?,一个差生喊说是英语字母?O?却遭到了班主任的批评,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异常活跃地说是?句号?、?月亮?、?烧饼?、?兵乓球?、?老师生气时的眼睛?、?我家门上的猫眼?等。如果撇开我们教育上的失误,从思维的本质上来看,创新思维的难以开发主要还受到以下几种因素的制约。
1、思维定势的束缚
有人曾给小学生做过这样的一个测试题:大家去野营,带了用软木塞塞住的瓶装饮料,由于软木塞与瓶口齐平,无工具打开,问如何喝到瓶中的饮料?有许多学生就说:找一个小木棍,撇断后把塞子戳出来;或在地上找一个小铁丝,把木塞戳出来。其实,最简单的方法是用手把瓶塞捅进去就行了,而学生的回答显然受到了传统的?一定要打开盖子?的思维定势的束缚。生物学家贝尔纳曾说:妨碍人们学习的最大障碍,并不是未知的东西,有时恰是已知的东西。当然,思维定势有弊有利,平时,学生在处理同类或相似问题时,思维定势用的好可以不走弯路或少走弯路,取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节省时间的效果。
2、书本定势的束缚。
《三国演义》中?熟读兵书,谙熟兵法?的马谡在守街亭时,认为在山上屯
兵,可?凭高视下,势如破竹?;如敌兵截断水道,我军亦能?背水一战,以一当十?,马谡的这些观点都能从兵书上找到依据,可白纸黑字的兵书与刀光剑影的战场毕竟是两回事,最终留下了一场?挥泪斩马谡?的经典败战。有的同学在考试时,会拼命地回忆书上答案,不想出与书上一样的就不罢休!发明家凯特林就指出过:阅读教科书会使人墨守陈规,而摆脱陈规和解决这个问题一样费劲。当然,书本是全人类有史以来***同创造的财富,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一般情况下,如果能?读书破万卷?,往往能做到?下笔如有神?。
3、经验定势的束缚。
有位数学老师给学生出这么三个问题:
第1题:由两个数字?1?组成的最大数是多少?被测试的人都答?11?。
第2题:由三个数字?1?组成的最大数是几?被测试的人都答:?111?。
第3题:由四个数字?1?组成的最大数是多少?被测试的人都答:?1111?。
第三题的答案正确吗?错!答案应是11的11次方,而不是1111。可见同学们在有些时候会不自觉的受到经验的影响。1826年,德国化学家李比希就曾因为经验的影响而错失了?溴?元素的发现。经验能使我们少走弯路,但如果过分依赖它,就会形成固有的思维模式,使大脑失去想象力。比如众所周知的?空城计?,经验丰富的司马懿就是按照与诸葛亮多次交锋所得出的经验判断而中了计,而诸葛亮却反用了司马懿的经验定势,最终寥寥几人就守住了都城,这真是一个运用经验的很有趣的故事。
4、权威定势的束缚。
?伯乐赞马?的故事如果从买马者的角度来看,八成是受?伯乐?这个马界权威的动作暗示;而同学们也早已习惯了教材、教参上的说法或答案了,许多学生从来就没考虑过书上的注音、教参上的答案是否不对、是否不准确,而我们老师在教学中发现,书上有的字的注音、解释是很值得推敲甚至需要否定的。.
三、点化、激发创新思维的方法
既然创新思维的迸发会受到众多定势的束缚,那么,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帮助学生打破这些定势。而帮助之前,我认为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教师本身要有带动学生寻求创新的意识,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意识,不要只想着升学率,要力求能使素质能力的培养融化在当前的应试教学中(请允许我实话实说),让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在其中暗暗地有力地促进我们的教学成果,并且教师能给学生一个较为宽松、民主、愉悦的进行创新思维的课堂空间,即教师能鼓励学生大胆进行创新思维,又会很好的保护学生创新的积极性,可贵性。
2002《中考语文指导说明》里有这样一道作文题:一个美国的孩子在美术课上画了一个蓝色的太阳,老师轻轻地问他为什么这样画,他说:我画的是大海里的太阳,老师听了后,让全班同学给他鼓掌,这个蓝色的太阳得了高分。看到这个材料,我真想为这个老师喝彩,她做的多么出色!而同时也为那个因为把?0?说成英语字母?O? 就遭到老师批评的同学悲哀、愤怒、!然而,回头看看自己,是不是也曾有意或无意的做过这样的屠夫呢?想到这一层,不觉更悲哀!其实,人们对同一个事物的认识、理解发生分歧,有时是正确与错误的关系,但大多数情况下则仅仅是看问题角度的不同而已,而无所谓对错。所以,我觉得,创新思维的点化、培养,首先在老师,关键在老师,方法在其次。
能打破这些定势的最简单的偷懒的方法,我想:就是转换视角,即换一个角度来思考,或多角度、多层面的思考。很多学生拿到一则作文材料,却无从下手,或人云亦云,就是不会对材料进行多角度的思考,因而写出来的文章没有新意。有一则某高一的考试作文材料:人往往在失去了之后才知道后悔,知道可贵。比如青春,比如健康。可人生中失去后让人感到后悔、可贵的又何仅于此呢?请针对上述材料,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没想到有许多学生仍然写青春与健康。一来看是审题不清,二看则有较多学生不会多角度思维。这一题,从不同的人身上可以有不同的答案:除了青春、健康,还有亲情、友情、爱情、自由、尊严、信任、机遇等等。那么,到底怎样转换角度,来突破各种定势呢?
在平时的教学中力求注意训练学生以下常见的四种思维:
1、发散思维。
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对于某种情景的提问,不妨鼓励学生给出尽可能有的答案。我经常问学生:除此之外,还可能有什么原因呢?还可能有什么情景呢?并给他们不同角度的提示。先让学生揣摩所有可能的答案,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寻求切合主旨或当时条件的最主要的原因,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印象,也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还可以经常布置一些带有研究性的小题目给学生课后训练。上完《兰亭集序》后,我让学生查找王羲之的另几副碑帖,进一步欣赏其书法艺术的魅力,并让学生思考:王的书法魅力来自几个方面?
再找几个王刻苦练习书法的小故事,并分析王的成功有哪些原因?你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在日记本上写成一段话。训练发散思维有好几种方法:组合发散法,侧向发散法,立体发散法,列举发散法,信息交合发散法等,但我们平时没必要讲这些名称,只要在实际中给学生一定的训练就行了。我上面所运用的就是列举发散法的训练,考前让学生制订复习计划,就是立体发散法的训练。准备主题班会、联欢会猜谜语等都是训练发散思维的好方法。
2、逆向思维。
我记得有个有趣的故事:一位教士问他的上司:?我在祈祷时可以抽烟吗?他的请求遭到断然拒绝。另一位教士也去问这个上司:?我在抽烟时可以祈祷吗他的请求得到了允许。第二位教士的成功就在于他运用了逆向思维。所谓?逆向?即:从相反的方向去思考。在我们对于有些问题殚精竭虑时,不妨运用一下逆向思维,往往能茅塞顿开,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欧洲有家剧院,每次演出时,许多夫人、小姐都戴着时髦的帽子,后面的观众就向老板提意见,老板只好一次又一次的很礼貌地喊:?请女士们将您的帽子取下来!?可无人理睬。另一家剧院也发生了类似的事情,可老板却换了一句话说:?女士们!为照顾年纪大的女士,你们可以不脱帽!?,结果,几乎所有戴帽子的女士一下子都将帽子摘了下来!
逆向思维可以从事物的逆向原理、事物的逆向方向、位置、事物的缺点等方面进行思考。比如:电可以生磁,那磁可不可以生电呢?法拉第由此创立了电磁感应原理。如果让我的叔叔于勒与父母的位置颠倒一下呢?菲利浦夫妇穷困潦倒的在船上卖牡蛎,而此时于勒很有钱,那会是怎样的结局呢?学好语文非下苦工夫,如果我们不下苦工夫,那为什么学不好语文呢?这其中的道理你能说的清楚吗?在我们的阅读、写作中,如果教学生能经常从逆向的角度去辨证的思考问题,那么,我们的理解与分析就会比较准确,文章的理论逻辑就会较严密。
而在做语文的有些较复杂的选择题时(比如有8个文言小句子,判断活用情况归类正确的一组),如果教会学生从答案向小句子进行逆向思考、判断、排除,往往又快又准确。我记得自己在高中做立体几何中较难的题目时,往往是从结论入手,逆向寻求解决问题的条件而找到了意想不到的解题方法。所以,经常在教学中训练学生用逆向的思维方式,往往能使学生对问题有较为深刻的认识和把握,甚至有时会获得与众不同的新认识、新感想。
3、发挥想象。
南唐诗人李煜在《虞美人》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诗人把绵绵不尽的忧愁想象成那永不停息的江水,给读者一个很形象的感受。近年来,中高考考察学生想象能力的试题花样繁多,有的给出几个相关的词,写一段话,比如用月亮、柳树、笛子写一段200字的记叙片段(或景物描写片段);有的让学生续写一个合理的结尾;有的干脆只给一个开头,下面全部自编;有的根据所给的文字,画一个简单的示意图;有的整篇作文都需想象,如?假如人类搬上了月球?等。想象能力是一个人是否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特征。德国学者莱辛曾这样说:?缺乏幻想的学者,只能是一个好的流动图书馆和一本活的参考书,他只会掌握知识,但不会创新。?想象是智慧的翅膀,是通向创新的桥梁。我根据中高考的形式,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激发、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①把字转为画,把画转为字。如果一段文字很形象,就让学生把它画出来,教师也可以用一些课件给以形象的展示,如果遇上一幅较为生动、深刻的画面,就让学生把它用一段文字形象地表述出来。很多诗、词就可以采用前一种教学,如杜牧的《江南春绝句》,辛弃疾的《西江月》,都可以让学生动手画一画。象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可以用多媒体展示一下今天的康桥,既让学生对诗句里的康桥能有一个较为感性的认识,又与诗人笔下的康桥做一对比,使学生能较好的去想象诗人当时的心境,理解诗人对康桥的热爱与留恋。少数小说中的情景也可让学生画出来,比如以前我上《故乡》时,就让学生把雪地里用竹罩捉麻雀的那情形画出来,当时学生很兴奋。后一种方式主要用于写作课。有时看到一些生动、深刻的漫画(当今的中学生很爱看漫画),就拿来给学生看,让学生先描写一下漫画,再谈一些感想,甚至写一篇议论文。
②尽可能让文字变成声音,多给学生听录音。上《听潮》一课时,不妨让学生反复地多听听海浪拍打岩石的声音(这在很多电影、音乐画片中都能剪辑到)。有朗读带的课文,尽可能让学生多听录音,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无意中就展开了想象的翅膀。象初中有的作文课,就可以让学生先听一曲音乐(钢琴曲、萨克斯曲、古筝曲等),让学生边听边想象你所感受到的东西,然后把它写出来。3。有的放矢勤练笔。针对以上几种中高考的考查题型,平时在教学中或课后多给学生这方面的题型训练,并教给学生相关的思维方法、技巧。比如《项链》的结尾,当朋友告诉她那个项链只值360法郎时,请你设想一下玛蒂尔夫人会是怎样的表现?
4、教会联想
一个学生如果不会运用联想思维,学一点就只知道一点,那么他的知识是零碎的、孤立的,可如果他善于运用联想思维,就会由此及彼扩展开去,闻一知十,触类旁通,从而使思维跳出现有的圈子,突破思维定势而获得创新的构思。在我们的阅读教学中,相关的作品如鲁迅的《?友帮?惊诧论》与《纪念刘和珍君》,在学习后篇时如引导学生联系前篇进行相关时代背景的联想,那么就能便于学生准确地理解其中的有些语句。
教《过秦论》时,不妨引导学生思考:西汉的政论家论先秦的过失,那么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我们学过的哪一诗、文相似呢?通过这种相似联想,教给学生一些思考问题的方法,点化、击活学生的思维。联想除了上面所讲的相关联想、相似联想,还有对比联想。对比联想最能激发学生产生新的认识、理论。两种观点、多种认识放在一起对比、讨论,往往能使学生的认识更深刻、透彻、独到。比如,回忆性的散文一般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写,如鲁迅在《背影》里采用第一人称,在《藤野先生》里采用第三人称,可魏巍在《我的老师》中却突然由第三人称转为第二人称,这是为什么呢?议论文阅读教学,也是可以引导学生对比讨论其中的观点,并鼓励学生畅谈自己的观点。写作教学,更是离不开联想的运用。比如以?一首难忘的歌?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学生决不可以只写一首歌词,而必须由一首歌词联想到生活中值得歌唱的事情,或不写歌词,直接联想。《2050年回母校》则既要想象,又要由现实进行联想。
四、点化中要注意的两点问题
创新思维的点化,或培养学生多角度的认识问题,不仅仅是训练以上几种思维就可以做的很好了,在日常生活中还要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的品质,没有良好的观察习惯,不能在生活中多积累,即使会扩散思维、逆向思维,也还是井底之蛙。其次,要让学生尽量多接触社会实际,积累生活和知识的经验,这样才能使想象与联想既富有创造性,又合乎现实性。
[作者小传: 现就职于南京市白下区中山中学的王晨霞女士,原是一位少无适俗韵,性本爱自然的凡尘俗女,后入校园中,十来余载,三尺讲台间,虽句句皆辛苦,但面对盈盈众双眼,只得默默自勉励。想:路漫漫其修远兮,苟余心之端直兮,虽穷苦又何妨?所以本人最喜欢自己的一条凡人名言:既然你选择了这条路,即使你失败到了最惨的地步,你也要坚定的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