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24分”情境的设计与分析】计算机算法分析第四版6
老师:我打一张8。能不能再找一张和它碰撞的牌算24?(学生发现3)这么快就想到3。这里应用了哪些知识?(乘法公式)你能不能也找两张这样的牌,而且都打到24了?这个游戏叫“数24分”,用扑克牌上的数字使结果等于24。
第二关:连续三张牌
1.计算“4,6,1”。
(1)老师:如果我出三张牌“4,6,1”,你能算出24吗?课件演示:每张卡片上的数字只使用一次。
(2)学生先尝试计算,然后和同桌交流。
(3)反馈。老师:谁能告诉我们它是怎么计算的?符合要求吗?还有其他算法吗?
(4)24分小额结算的基本方法和要求:计算时可以使用+、-、×、⊙等多种方法的组合,每张卡只使用一次,不得重复使用。
2.找卡片。
(1)老师:我只出一张牌8。你能找到两张卡片并用它们计算出24吗?
(2)学生独立找卡,独立计算。
(3)反馈。老师:请告诉很快找到卡片的学生。你付多少钱?怎么算?
(4)交换“看8,想3”的招数。(先想“3乘8等于24”,再找另外两张卡算出3再乘以8)
(5)总结其他找卡方法。
第三关:游戏高手赛。
1.必答题:12,3,429,8,333,5,946,5,6。
(1)学生自主选一题计算,老师巡视指导。
(2)反馈。重点看第三题,了解学生试算的过程。
2.刮刮卡题:15,2,829,5,638,4,646,3,857,8,961,2,374,8,8。
(1)活动要求:小组长一次抽1张牌,小组成员根据牌上的数字一起试算24分。谁先出卡片,谁就赢。
(2)小组活动后的学生反馈。
(3)问题。老师:你在活动中有什么发现吗?你算出每组24个了吗?任意三张牌能算出24吗?
第四级:试四张卡。
1.课件呈现:1,2,5,8。
2.学生独立计算后,同桌互查,老师巡回指导。
3.反馈。老师:谁愿意和你分享算法?他的计算符合要求吗?
在老师的精心预设下,这节分析课以“两张牌——三张牌——四张牌”为线索,让学生在“找牌——算牌——打牌”的游戏情境中,理解“不同的牌可以算24分,同一张牌有不同的算法”。在“看8找两张牌,算24分”环节,目的是让学生深刻感受到“不同的牌也能算24分”,掌握快速找牌的窍门。”看4想6或者8想3”其实就是让学生感受到用公式计算24分的优越性。同时,教师可以进一步拓宽学生的思路,不仅可以用两个数相乘,还可以用两个数相加、相减或相除等于24,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在“三张牌算24分”的过程中,老师顺应学习情况,让学生认识到“不同的牌可以算24分,同一张牌有不同的算法”。基于此,学生用4张卡计算24分是很自然的。(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市实验小学)?
□编辑邓盛远
邮箱:jxjydy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