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

“心理作为人类活动的自然动力和必然伴生物”,是生物体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一种反射形式,是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以特殊方式组织起来的反射功能和产物。漫长的生命矛盾斗争历程,进化出了一个物质器官——人脑,它可以记忆、思考、体验情感。只有当人的一切心理和行为活动都与意识和潜意识的本能相配合,遵循“需求—斗争—回报”的规律,与动机和兴趣、进步和回报相斗争,人脑才能体验到自信、愉悦等积极情绪,成为一个正常人。否则,你将受到惩罚。就像人的胃一样,这个器官是生命进化的结果,用来消化吸收食物,以满足生物的生理需求。如果你吃得像厌食症患者一样没有食欲(类似于没有动力、没有奋斗兴趣的抑郁症),或者吃生鱼生肉等消化不了的食物(类似于没有进步、没有奖励奋斗的神经质),那就是违背了作为生命进化发展结果的胃活动规律,当然会受到惩罚。

“需求斗争的回报”是人类正常生存、发展和进化的前提和基础。没有需求,没有奋斗,没有回报,人类就不会进化发展。同理,进化到今天的人类,如果失去了奋斗的方向,失去了需求的动力,失去了奋斗的热情,就不愿意再去奋斗;或者触犯法律,选错了斗争对象,斗争没有进步,得不到愉快的回报,势必产生负面情绪,甚至发展成心理疾病。

需求斗争的奖励法则是指现实条件不同的人,在争取不同的需求时,会产生不同的情感效果。长此以往,就会形成不同类型的相对稳定的需求斗争模式和精神情绪状态,从而影响人们的身心生活。根据需求斗争的奖励法则,人的需求斗争可以分为以下几种主要类型,它们相互交织,充满生机,但它们应该始终以正常人的需求斗争为主导。任何其他类型一旦占据主导地位,形成习惯,成为常态,就是一种不正常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方式,会让人产生不正常的精神感受。

1.奋斗有动力有兴趣有进步有回报有意义的需求(正常人)

正常人的需求奋斗方式是:为了满足有意义的理性主导需求,带着动力和兴趣,带着进步和回报去奋斗,这样他们的生活才会充实、快乐、有价值。“需求、奋斗、回报”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不可分割,不可偏废。一旦长期严重分裂、不协调,就意味着人的心理和行为活动偏离了正常人的需求斗争方式,心理问题就可能产生。凡事都是有分寸的,正常人的“需求斗争的回报”总是处于总体平衡的状态。即使偶尔极端,也是一种压力和过渡行为。比如你什么都不做,你就会很无聊;如果非要做自己不感兴趣的事情,就会抑郁;面对强大对手的威胁,面对弱者的无理矛盾,你会愤怒;面对不尽如人意、无法掌控的客观事实,你会不耐烦、无助...为了更好地生存和繁衍,基于对生活的本能认知、判断和反应,人会有世俗的欲望、喜怒哀乐,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有相应的不良情绪是正常的,也是相对好的。量变引起质变,过度劳累容易成为成人病,抑郁容易成为心脏病。长期过度劳累会引起相应的生理疾病,长期经历不良情绪势必导致心理疾病。因此,无论是从活着、健康身心的角度,还是从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角度,都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现并找到适合自己的目标,立足现实、实事求是,努力满足有意义的引领需求。

2.为无意义的需求(麻木和颓废)与动机和兴趣、进步和回报作斗争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将从繁重枯燥的生产劳动中解放出来,人们将更有条件去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以实现自我,实现个性的全面发展。在满足需求的斗争中,要警惕“舞蹈学院”的生活方式。把娱乐游戏当成一种正常的生活,虽然有显性需求,有满足需求的动机和兴趣,也能体验到相应的刺激和快感,但是这种显性需求并没有真正的意义和价值。娱乐游戏永远是“游戏”,不承担责任,不能产生任何积极作用和建设性贡献。玩只能是一种业余的放松休闲方式,不应该是生活的常态。沉迷其中只会让人麻木沉沦,虚度年华。“人活一世,草生一秋。”人的一生只有几十年,一切都转瞬即逝。他既然幸运地活着,就应该用心去体验和感受,用心去学习和工作,把主要的时间和精力花在社会的发展进步和人类生生不息的事业上,花在有价值的利益上。只有这样,才能庆幸你的到来,让人生没有遗憾。

3、来自奋斗(平庸)

劳动创造人,人不能脱离现实的劳动。没有压力和动力,没有需求,没有奋斗,就是懒惰和平庸。这样的人生会空虚无聊,人生会苍白平淡;如果有需要,没有奋斗,那就是幻想,是“白日梦”。这样的人生会迷茫,会艰难,人生会虚幻,会贫穷;有必要,但我不知道该怎么办。脱离具体的斗争对象,进行空洞的斗争,是浮躁的。这样的生活会纠结于虚无,生活会焦虑,会抑郁。停止奋斗,你就停止了生活。人生是一个奋进的过程。只有追求需求的目标,从事自己热爱的、对社会有益的工作,才能安定下来,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才能感到充实和快乐。

4、没有主导需求,没有动力,没有奋斗的兴趣(抑郁)

无显性需求是指没有需求,但在基本需求得到满足、达到某个目标或换了一个新的环境后,患者就没有了能引起其兴趣和奋斗热情的显性需求目标。虽然患者也可能有心理和环境压力去抗争,只是没有意识到解决问题对社会或个人的实际意义,无法产生抗争的动力、兴趣和热情。他们总是情绪低落,缺乏战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没有了主导需求,他们就在进行一场没有动力,没有兴趣的长期斗争。即使有时有进步或结果,患者也没有渴望进步或结果的需求心理,无法体验到应有的愉悦回报,形成“需求斗争回报”的良性循环。抑郁症患者,要么极度孤独,要么疲于应付日常生活,根本不知道活着的价值。

高尔基说:“当大自然剥夺了人用四肢爬行的能力时,就给了他一根拐杖。这就是理想。”生活是一个努力满足需求的过程。人生最大的乐趣就是通过奋斗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当一个人不再有能引起奋斗兴趣和热情的主导需求时,他的生存空间就被剥夺了。

5.有主导需求,没有进步没有回报的奋斗(神经质:包括一般神经质、强迫性神经质、焦虑性神经质)。

神经症患者的主要需求是消除主观上被放大的身心负面认知感受,偏离了正常人需求斗争的方向,选择了错误的斗争对象,进行了一场没有进步和回报的斗争。在某些情况下,任何人都可能有神经质的症状。如果你第一次在人前说话,你会感到紧张;努力了,学习成绩还是不理想,你会自卑;总觉得自己煤气阀门在听说别人煤气中毒后没有关好,不反复检查不放心;遭遇不幸后,难以接受和面对现实,对现状感到不安;等一下。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种紧张和焦虑的感觉是生活中正常的、必要的心理和生理现象,会在事后逐渐淡去、消失。而一些具有特殊品质的人,会在主观上将那些正常的反应和感受视为消极的目的,从而威胁到自我个体的成长和发展。所以他们总是想尽办法去消灭他们,否则会心理不安,甚至有危机感。而这种没有进步回报的无奈挣扎,只能使人进一步产生焦虑和自卑,使人更加重视不舒服的感觉,变得更加过敏,形成心理互动(心理互动结合人的暗示会产生各种奇怪的感觉),陷入恶性循环,从而使这种焦虑病理性地固定下来,影响正常生活,形成神经质。所以,神经质的人所做的一切努力,只是制造了神经质的症状,并使之持续下去。

对于神经质的人来说,推理和认知是行不通的,因为患者自己也完全知道这是不合理的,他们在为此烦恼,把自己绑起来。“顺其自然,随心所欲”可以阻断心灵互动,避免陷入恶性循环。它的本质是让人停止没有进步和奖励的战斗。

6.逃避斗争(歇斯底里)

面对所谓的危机或压力,癔症患者也有趋利避害的显性需求,但他们不自觉地采取逃避挣扎、昏迷、徘徊、致盲、抽搐的方式。针对特定的场景,特定的对象,这种逃避斗争的方式可能会暂时起到一定的作用,对患者本人有利,但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逃避斗争的方式是没有用的,只能给患者带来更大的损失和伤害。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一个癔症患者在荒山野岭中遇到老虎、狼等猛兽,他很难有机会通过这种逃避挣扎的方式逃脱,因为猛兽不会被这种现象吓跑。

7、无法正常战斗(精神病)

意识是人脑的功能和属性,人脑是意识的生理基础。精神病人的大脑功能有问题,不能像正常人一样正常的认识、感受和思考,所以没有规律可循,所以不能正常战斗。这种人思维紊乱,头脑不清晰,甚至会“翻脸不认”那些保护和照顾他的人。他必然会被环境和社会无情淘汰。法律规定,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不得结婚或者推迟结婚。除了婚姻当事人的人身安全和家庭幸福的考虑,精神疾病也是基因影响人口素质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