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棋的规则是什么?
具体规则如下:
1,玩家人数:2,3,4,6。二人、四人或六人对弈对角边,三人间隔对弈。
2.移动规则:棋子的移动可以在一条直线连接的六个相邻方向上逐步进行。如果相邻位置有任意一方的棋子,直线方向的下一个位置是空的,可以直接“跳”到空的位置。在“跳”的过程中,只要满足同样的条件,就可以继续。谁先拿到正对面的所有位置,谁就赢。
3.胜负判断:第一个前进两步或两步以上的玩家或最后一个前进两步的玩家获胜,最后一个玩家与整个玩家的差距相等。
4.分数计算:按照桌游的标准计分方法,每局结束,胜者得1分,败者得0分,和棋各得0.5分。
棋子的移动可以在由一条直线连接的六个相邻方向上逐步进行。如果相邻位置有任意一方的棋子,直线方向的下一个位置是空的,可以直接“跳”到空的位置。在“跳”的过程中,只要满足同样的条件,就可以继续。谁先拿到正对面的所有位置,谁就赢。
跳棋主要有两种:一字跳和空跳。最根本的区别是:一字跳直线跨过一个孩子,一步在空处;空跳就是夸一个直线上的子跳。所谓对称位置,是指其中一个棋盘是桥,如果要跳到桥上的儿子有3步的缺口,那么过了桥后,儿子就在线性对称的3步缺口处,以此类推。
棋子和棋路。每个玩家有10个棋子。这10块看似独立存在,实则相互关联。以这三个顶点为顶点的阵营中第二个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的棋子是同一个棋局,所以3*3占了9个棋子,中间留了一个,就自己成了一个棋局。这是跳棋最基础的10子兵。
同一条路上的三个孩子,不管在整个棋盘上跳向哪里,怎么跳,都永远在同一条路上,也就是其中一个走了,所以一定有两个孩子可以用同样的跳法走同一条路线。除了三大道,还有一个最特别的心态。虽然只有1颗种子,但却是绝对的灵魂之子。
棋子在棋盘上的移动位置是己方挡住对手的关键点,对整盘棋的胜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说三条大道的棋子是三支攻守配合的军队,那么精神路径就是物资运输线。
扩展数据:
古代跳棋:
在春秋战国时期,除了柳博和围棋,人们还创造了一种叫吴歌的棋。和柳博的区别在于,柳博下棋用的是掷“珠”或“琼”,而用的是一种特殊的工具——集束(赛),所以也叫“塞子棋”。吴歌下棋的方式类似于今天的跳棋。可以说,吴歌是一种古老的跳棋游戏。
玩格子五的时候,先扔球,按棋的几行扔塞、白棋、黑棋,扔到五就停棋。至于怎么下棋,和今天的跳棋差不多。吴歌或西塞在南北朝时有所变化,五件为黑色,五件为白色。《南齐书》中说沈文姬“尤擅下棋,与五子对弈。”。
到了唐宋时期,名为“吴歌”的游戏被称为“句容”,并流传到明清时期。阿清代翟浩《通俗汇编》卷三十一《吴歌》一文说:“今小儿用五枚黑白棋子,走在中间,一步一个脚印,遇敌跃过,先达敌境者胜,即此(吴歌)。”可见吴歌的下棋方式与跳棋相似,所以吴歌或解西是中国古代的跳棋游戏,对后世跳棋的形成影响很大。
根据前人的记载,程是一个六面体,除了每边有一个尖角外,还有四个边。这四面上方分别是:第一面刻有一个叫插头的图;第二面刻两张图,叫白;第三面刻三画,叫黑;第四面不刻,叫五。
塞,白黑代表赢,五代表输。这个四面雕花的“真”起到骰子的作用。明清时期流行升官图游戏,用的是一种四面骰子,其中“德”、“才”、“功”代表赢,“宠”代表输。当阿清朝官员郭庆范说琼没有在歌剧中使用时,他指的是没有使用14或18面孔的“琼”。
百度百科-跳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