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小游戏是用来让人自信的?
然后我假装求助“为什么妈妈起不来?”宝贝,帮帮妈妈。“她会跳回来抓住我的手用力拉起来。继续考验你的演技!我想做出她真的能拉我的样子,我的表情硬邦邦的慢慢被她拉起来。
很快,女儿就会说:“妈妈!更多!推-倒——”
这是我们家经典的保留节目。第一次,不到一岁的时候,她有点磕磕绊绊。她向我走来的时候,脚下一绊,差点把我摔倒。
我只是想休息一下,就倒在了攀岩垫上。但女儿很好奇,过来拉我,好像把我推倒了,想扶我起来。
一来二去,我们爱上了这个游戏,它成了我和女儿之间的一个小约定。
为什么孩子这么喜欢?
这个游戏可以给她信心。
想象自己是一个1,2岁的宝宝,抬头看着爸爸妈妈。他们对一切都充满好奇,想要探索,却处处碰壁,受限于自身能力。
他们经常听到的是:“别碰这个!”“危险!”“放下!”……
他们经常受到以下方式的对待:训斥,分心,停止...
唉,这个世界充满了挫折。
但是,孩子需要的是自信,像高墙一样的大人能给我一点空隙和机会,就让我试试。
“推倒”的游戏一方面会让孩子开怀大笑,释放之前积累的挫败感,另一方面也给了孩子一个展示自己力量的机会:哇,我能推倒妈妈,我也能把她拉起来!啊,如果有婴儿语言翻译机的话,我女儿露出的表情一定是在表达:哈哈,我赢了妈妈!
这不就是“正面管教”所提倡的,应该努力培养孩子的重要信念吗?
我能做到。
我的贡献是有价值的。
这些自信的游戏也可以试试!
其实我家也有很多类似的小游戏。《游戏的力量》和《亲子游戏的艺术》这两本书也提供了很多启发。可以参考他们。下面是我经常玩的。简而言之,为孩子参与和贡献价值创造一切条件:
“叠积木”:我会和孩子一起玩。她堆一个,我堆一个,看谁能有创意的放下。偷偷的说,我经常会假装自己放积木的时候不小心碰倒了,然后撅着嘴说“哦,妈妈把它们碰倒了”,等我把它们碰倒了,孩子们就会笑起来,觉得不那么烦了。
“妈妈的好帮手”:走在小区里,我会问宝宝“妈妈找不到回家的路了。她去哪儿了?”到了门口,我把门卡递给了孩子。她兴奋地踮起脚尖,伸出胳膊“叭”的一声,别提有多得意了!至于倒垃圾,扫地,拿书,传消息,就更是家常便饭了,哈哈。
“保龄球”:我把家里的几个空饮料瓶摆成倒三角形(像保龄球),拿着球站在几米外,看谁撞倒的瓶子多。女儿很喜欢“搞破坏”。她把瓶子倒过来,冲过去喊着“耶”跟我击掌。打了几轮后,我拉长了距离,假装打不中,让孩子享受击倒成功的快乐。有一次她“惊呆了”,超级开心!
“过家家&;角色扮演”:当女儿抱着邦妮兔的时候,我会说:“哦,你是她妈妈,你怎么能照顾她呢?”女儿太可爱了,她马上说,盖房子,还说兔子发烧了,让我找出退烧药贴...当我不去想的时候,我会装成一个宝宝,“现在我是宝宝,你是妈妈,拍拍我睡觉!”女儿会很有成就感,哼着童谣给她听,敲着“妈妈睡吧!”"
信心游戏需要注意什么?
这种游戏能不能玩好,也有几点需要注意:
如果你想玩,你应该专注于享受它。
你能想象我摔倒在地吗?我要像跑奥斯卡一样练声音,练表情,练动作,哪里摔倒就摔倒,厕所附近,极其无奈...如果我对孩子限制太多,她会渐渐失去兴趣,所以请你,放下你正在做的事情,放下你的手机,和你的孩子一起疯狂一会儿吧!你会喜欢宝宝神奇的笑声!
不要用成人的规则和道德标准来限制孩子。
我记得有一次玩得很开心。女儿调皮,就是不拉我起来。她就站起来把我推倒了。我家老头说:“宝贝,别逼我!是啊!”转身对我说:“你这样跟她玩,孩子以后会随便推别人吗?”嘿!不不不。这只是个游戏,好吗?如果孩子内心积累了一些情绪能量,没有爆发出来,很容易诉诸暴力向外发泄。不要小看孩子的分寸,她知道这是在和妈妈玩!
睡前不要玩,孩子会兴奋得睡不着。
欢笑和跑步消耗体力,但也容易过于兴奋。前阵子,女儿睡觉前和我在床上玩,玩到很晚才睡着。我们千万不要抱怨孩子需要时间从平静、兴奋、安宁中恢复过来,就像抛物线一样。所以最好在睡前2小时,上下午各玩一次,一次不宜过长,10-15分钟即可。等孩子大一点,也可以和孩子讨论时间,形成约定,列为宝宝和妈妈的特殊时间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