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的教育价值体现在

长期以来,在学前教育教学实践中,游戏只是作为控制幼儿注意力、提高知识传递和技能训练效率,甚至规范教学秩序的工具或手段,而不管幼儿是否真正获得了游戏的心理体验。俗话说“孩子不是在玩,是在玩。”

这种现象背后的认知根源在于只把游戏视为外显活动或行为的一维游戏观。由于不能对游戏内在的精神意义和教育价值给予足够的重视,必然导致一种过分强调实现眼前教学目标的功利游戏价值和实用形式主义取向。可见,需要跳出传统认识的局限,充分解读幼儿游戏的存在及其对教育教学的价值,确定幼儿园课程中充分实现游戏价值的可能路径。

游戏的本质价值,即游戏作为一种物质的存在,从根本上说是一种精神的存在。

杜威曾经意识到,游戏的精神远比它的活动形式本身更有教育意义。他说:“游戏的态度比游戏本身更重要。前者是心灵的态度,后者是这种态度的当下外在表现。”毫无疑问,游戏一旦被视为童年的一种精神状态和潮流,就成为儿童天性和童年精神的代名词,成为儿童的一种生命存在和生活方式。这样,游戏对于学前教育的价值,必然会超越教学形式的微观操作,而获得更加深刻和广泛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