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标新立异的电影《洛拉快跑》?

对于不落俗套的电影《洛拉快跑》,我会从六个要素来评价。

第一要素:枪第一段,曼尼持枪抢劫超市,劳拉被迫持枪帮助曼尼。第二段,洛拉持枪挟持父亲,抢劫6.5438亿马克。在这两段中,洛拉和曼尼都持有手枪,这使得其中一人必须死亡。这不是巧合,也不是连锁反应的结果。首先,人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他可以选择解决事情的方式。其次,枪本身就是暴力的象征,通过暴力达到目的往往是痛苦的。

所以枪对劳拉和曼尼来说是个劣势,应该避免和淘汰。于是,在第三段中,唯一一个带枪的男人曼尼把枪给了流浪汉,两人活了下来。

第二个要素:门和门卫门是从一个空间通向另一个空间的载体。影片中,洛拉开门示意游戏开始。当劳拉到达银行时,她必须通过门卫的密码门才能见到她的父亲。密码是权限的设定,意思是不能强行进入,但是警卫为洛拉打开了门。洛拉的抢劫也是强行进入设置了密码的房间,这就注定了洛拉之前的两次行动都失败了。

警卫在电影中扮演一个黑暗的角色。他打开了两次密码门,这使劳拉陷入困境。

所以设置密码门和守卫也是劳拉的劣势策略。她必须避开守卫,不能强行进入密码门。在第三段,警卫走出银行,对站在门口的罗拉说“你终于来了”。此时,洛拉用挑衅的眼神看着他,让他觉得很尴尬。从这里再次证明了闯入密码门是一种劣势策略。

第三要素:萝拉的尖叫是萝拉的优势。在前两段,罗拉分别“叫苦不迭”曼尼和她的父亲。所以第三段她把尖叫运用到赌桌上,成功赢了65438+百万马克。

第四要素:救护车是在紧急情况下运送和抢救病人的交通工具,也就是救命的意思。在第三段中,劳拉跳进救护车“拯救”了因心脏病发作而获救的警卫的生命,暗示人们应该有宽容的心态去原谅那些对你做过一些坏事的人。

第五元素:老太太和盲女。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影片中有两个关键或戏剧性的人物,一个是推着婴儿车的老太太,一个是电话亭旁的盲女。

在第一段中,老太太给劳拉看了她的手表,并告诉她时间。第二段老太太问跑步的萝拉时间,第三段没有出现。因此,老太太是时间的“化身”,她的两次出现暗示了洛拉的失败,也就注定了洛拉和曼尼的死亡。所以劳拉要避免和她直接接触,也就是不再局限于时间紧迫的概念。

第二段,曼尼走出电话亭,盲女就消失了,这就注定了曼尼的死亡。盲女是曼尼的“监护人”或“贵人”,她的“任务”是帮助曼尼辨认拿走钱包的流浪汉。因此,劳拉实现目标的主导策略是改变她与偷车男孩的相遇方式,从而确保盲女能够成功“引导”曼尼追回钱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