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天自律计划项目组成-日常挑战

任何杀不死我的东西,只会让我更强大。-尼采

做法:100天,每天给自己做一件值得挑战的小事。比如我挑战过的小事:不喝奶茶,不抱怨,做一个新的运动,把每天的事情在上午9点前做完...

首先,让我们用“微出轨”实现更多的可能性

我们的生活应该有更多的可能性。其实我们也在期待更精彩的生活,这就需要我们用“微出轨”的方式溢出自己原有的生活轨迹,每天挑战一件事就是“微出轨”的好做法。

“微出轨”的说法出自吴伯凡老师,主要是指人暂时跳出熟悉的工作生活环境,进入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去感受、学习、发现日常生活之外的其他可能性。用比较文艺学的话来说就是:做一个小的,不经意的出走。这样,你会体验到完全不同的感觉。

爱因斯坦曾说过:人类最疯狂的梦想,就是每天做同样的事情,却向往不同的结果。

很多人的生活都是模式化的,就是按照既定的模式生活和工作。结果他们看似忙碌了一年,但回过头来看一年,似乎想不起来什么值得回忆的事情。

在很大程度上,人是环境的产物。在一定的环境中,人会逐渐抛弃其他环境,甚至忘记外面的另一个世界。长此以往,会让你的思维更加狭隘和局限,看问题时很难切换角度。就像掉进井里,看着上面的天,以为天好大。某种程度上,我们都是“井底之蛙”。“每天挑战一件事”的方式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可能,一种解开思维,探索多种活法的可能。

当我们能够打破现有的生活圈子,从那些在我们自己的圈子里完全看不见的其他人那里获得知识、灵感和思考的时候,你会时不时地感叹:“哦,原来还有这样的活法!”

“微出轨”不仅可以丰富你的生活,增加你的人生阅历,为你的人生积累积极的资产,还可以进一步打开格局,拓宽你的思想和认知。

第二,打破“舒适区”的“零认知”

很多人向往的理想生活是“职位高,责任轻,钱多,离家近”的状态。这就是传说中的天堂舒适状态。

《圣经》中对天堂的一种解释是“伊甸园”,一个与上帝同在、无需劳动的无忧无虑的地方。

天堂的感觉和人类刚待在子宫里的感觉差不多。在子宫里,我们不用工作,甚至不用吃饭或睡觉。所有的能量供应都是自动的——我们在一个由营养液组成的温暖的小游泳池里自动游泳。

子宫、天堂、伊甸园的正面是“无比的舒适”,那么另一面是什么呢?另一方面,因为不短缺,不挑战,所以不需要任何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等式:舒适区=零认知,或者说呆在舒适区的代价是零认知。

这证实了一个观点,即任何福音都是一个诅咒,或者任何好处都是有代价的。

婴儿从母亲的身体里出来就会哭,因为他被迫接触到了原本被母亲屏蔽的寒冷和饥饿。

现实世界是一个充满痛苦的世界,为了生存你要承受一切。所以人类的始祖亚当要整天工作吃饭,女人要忍受分娩的痛苦。

每天挑战一件事,看似在寻找不适,却是增强我们认知和生存能力的重要途径。

第三,从舒适区进入学习区

人对外界的认识可以分为三个区域:舒适区、拉伸区和恐慌区。如果用三个同心圆来类比,内层是舒适区,中层是学习区,外层是恐慌区。

每个人最舒服的区域就是舒适区,在熟悉的环境里做熟悉的事情。很多人即使知道这个舒适区有问题,也不愿意改变。时间越长,改变的意愿和能力越弱。

就像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的布鲁斯,被囚禁了50年,这几乎是一个人的一生。当他得知自己即将出狱时,并没有满心喜悦,而是几乎精神崩溃。因为他已经熟悉了这个监狱,离不开它。

老卜为了保住自己的牢狱之灾,不惜举刀杀人。再次出狱时,他甚至选择了自杀。

对于老卜来说,监狱环境虽然不舒服,但却是他的安乐窝。

其实我们很多人都是这块旧布,用模范生活给自己打造了一个看似舒适的监狱。

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们为了梦想睡不着觉的时候,我们就开始感受到那个时候我们舒适区的局限性。然而,每当黎明到来,太阳升起,我们还是按部就班地活着,却没有勇气迈出改变的那一步。呆在舒适区的代价是缓慢增长或者没有增长,心情经常处于焦虑状态。这也是很多人的日常状态。

恐慌区,顾名思义,在这个区域里会感到焦虑、恐惧和不知所措,因为恐慌区是其完满的理想场所。相对于舒适区的骨感现实,人会陷入无力感,情绪状态会一直处于愤怒状态。

习惯性焦虑和习惯性愤怒是当今很多人常见的两种情绪状态,解决方法就是让自己处于学习区。

能够跃入学习区是一个人成长的标志,而此时人的情绪状态是非常高涨的。

学习区是一个我们很少接触,甚至很少涉足的领域。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充分锻炼自己,挑战自己。这方面的学习效率很高,是真正的学习。

从舒适区跳到学习区是需要勇气的,因为这是一种承担“正确苦恼”的选择。正是因为很多人承受不了这种“对的苦恼”,所以一辈子都走不出自己的舒适区,从而被困在永恒的当下,无法到达自己真正想要的未来。

每天挑战一件事,就是找一件对的,值得自己去做的事。不要等到外界逼你改变,而是要主动突破舒适区,让自己永远处于这种“正确不舒服”的成长状态。

第四,挑战带来的成长和快乐

每天挑战一件事来承受“对的苦恼”,对我们自己来说似乎是不舒服的,但时间越长,我们能体会到的快乐就越多。

人在承受压力的时候,能够获得强大的生活状态和有效的认知变化,这也是回应了沃尔夫定律。

沃尔夫定律是一个关于骨骼生长的定律,主要是指人体骨骼如果长期受到外界压力,会增加骨密度和硬度。反之,如果其上的压力减少,骨骼的密度和硬度就会降低。

如果人的认知状态没有受到压力、挑战和创伤,就无法建立强大的知识体系。

《反脆弱性》这本书也在告诉我们这个道理。因为外界挑战造成的微创伤,也就是非致命创伤,这种非致命创伤会激活生物的过度补偿机制。比如一个网球运动员,每天打球会拉伤手臂肌肉。这种微创伤会调动他身体的一切资源和技能去愈合,会让有微创伤的地方变得越来越强大,从而使运动员隐藏的技能因外界刺激而显现出来,形成“抗脆弱”。

我们每天挑战的一件事就是“脆弱”生命状态的重要“抗脆弱”。那些杀不死我的人让我更强大。用更强的生活状态去应对十之八九不如意的生活。

5.如何开始每天的挑战?

1,从自己能做的小事开始改变。

如果一开始就选择大的改变,人们会进入恐慌区,结果你会因为无法实现而情绪崩溃。

我们从一些我们能做的小事开始,这将帮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看待生活。当你开始在这些小变化中找到乐趣时,大的变化自然会出现在你的时间表中。

读一本你从未读过的类型的书;我是从看英文原著开始改变的。

改变交通方式或上班路线;(开始放弃自行车,转投摩拜单车)

穿一种你从未尝试过的衣服;(开始尝试全套运动造型)

换个发型;(决定花三年时间让自己从寸板变成长发)

戒掉奶茶;(发现自己对奶茶上瘾后,决定开始挑战)

……

2.正确对待变化带来的压力。

从舒适区跨越到舒适区涉及到改变,改变会给人带来不舒服的压力。

比如我总喜欢带学生玩十指握手的小游戏。第一次,我用我最习惯的方式摇我的手指,第二次,我上下切换我的拇指然后我摇我的手指。这个时候,人就会觉得不舒服。

只要有变化就会有压力,坦然接受日常变化带来的压力。

3.培养耐心

我们能看到的一些人的快速崛起,其实是基于过去的耐心积累,只是你没有看到他崛起之前的努力。

耐心是我们最需要培养的品质,因为任何技能的学习都要经历前期的笨拙状态,需要足够长的时间才能熟练掌握。如果我们缺乏耐心,我们将无法从舒适区走到学习区。

我们不断地走出舒适区,扩大学习区,把过去的学习区变成舒适区。这时,过去的恐慌区变成了学习区,以此类推,实现了螺旋式上升。

经过100天去挑战这些100的小事,不仅建立了更强的认知,关键是培养了我们的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