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出国以后我照顾妈妈,照顾巨肚妈妈入选最美少年
近日,贵州安顺“巨肚妈妈”黄国娴10岁的儿子张仁辉,入围央视2020年“最美少年”。
安顺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刘雯说:“我们在对黄国娴的帮扶和救助中, 发现他的孩子张仁辉特别孝顺懂事,特别自律自强,也知道中央电视台面对全国评选最美孝心少年,我们觉得他的事迹特别符合,就向央视作了推荐。通过这次评选,在全区全市乃至全省弘扬他自立自强,孝心为上的精神,在青少年中得到发扬光大”。
这个瘦小的男孩,一个人用稚嫩的肩膀扛起照顾妈妈的责任。烈日下,张仁辉扛着20斤米徒步一公里回家;没有自来水,他从一楼提水上楼往返十多次,才能灌满家中的水缸。张仁辉照顾妈妈的事迹,感动了很多人。他也在用行动在践行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顺。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只能培养出伪君子。”
“百善孝为先”、“香九龄,能温席”这些故事家喻户晓,孝顺是一种可贵的品质,它是一种感恩教育,是爱的教育。
孝顺教育对孩子的心灵成长和人格健全至关重要。但是,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却一味地追求孩子的智力和知识发展,觉得只要成绩好,其他的就不是问题,导致忽视了对孩子进行“孝”教育,最终酿成了惨剧。
一、弑杀父母,孩子用这些行为为所有父母敲响了警钟01 缺乏尊重的父母很难养育出“不恨”的孩子
2020年11月12日,南京市第13中学一学生李某,因为家庭管教,与母亲长期存在矛盾,当晚与母亲发生口角后,拔刀杀死了自己的母亲。据悉该生曾经作为优秀学生代表受过学校表彰。
2018年12月2日,湖南益阳沅江泗湖镇一名12岁的男生吴某,被母亲发现吸烟,用皮带抽打,他持刀连捅母亲20多刀,被质问冷漠地回答:“我又没杀别人,我杀的是我妈妈。”
但是,这都是父母的责任吗?全都是因为父母没有教育好孩子吗?当然不尽然。教育需要“合作”,合作的前提是欣赏和接纳,更重要的是尊重。
但是,有一类父母也许是忙于生计,也许是沿袭上一代的教育方式,他们自始至终把自己放在领导和权威的地位,对孩子动辄打骂。而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粗暴的教育方式很容易就会培养出粗暴的孩子,再加上孩子在成长中,特别是青春期有了自己的想法就会反抗,对父母这种教育方式所产生的的憎恨日积月累,当一件事情成为了导火索,悲剧就爆发了。
02 不给孩子成长的空间,就是间接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权力
2020年5月23日,青岛发生一起杀母案,15岁的瑶瑶用缎带勒死了母亲,装在手提箱里,警察来时,瑶瑶没有悲伤和喜悦,只是平静地说:“我早打算在星期五就杀死她。”
电影《我杀了我妈妈》,主角贝尔坦言:“我知道,在别人看来,恨妈妈是有违常理的,甚至会被批判。但他们肯定也会恨自己的妈妈,不管有没有表现出来。”贝尔小时候和妈妈感情很好,从父母离婚后,就变了,当母子矛盾爆发,母亲就用控制零用钱的方式控制他,当老师布置作业要父母给建议时,他对老师说:“我从没见过我的父亲,而且我的母亲也去世了……”
贝尔虽然没有在行动上杀死母亲,却在心理上杀死了她。
杀死父母这样的悲剧曾经上演,正在上演或即将上演。每一次雪崩,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血淋淋的惨剧给父母们敲响了警钟。
二、孩子为什么不孝顺呢?前两天在超市遇到一个孩子,因为妈妈不给她买零食,就恶狠狠地对妈妈说:“等你老了,我才不会管你呢”。
周围的人听到孩子这么说,会觉得好玩儿,好像仅仅是一个孩子赌气而已。但是,如果长此以往,这个孩子真的很难成为一个孝顺的孩子。
首先,父母对孩子过分宠溺顺从
2011年,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发生一起接机母亲遭留学生儿子刺成重伤的事件,该留学生从未打过工,学费生活费都靠母亲每月7000的人民币收入而来,两人在机场关于学费问题发生了口角。被告人汪某犯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零六个月。据悉,曾经在家中,母亲说给不出学费,汪某盛怒之下就扬言要“杀母”,并动脚踢了母亲。有人问汪某:“踢母亲时,母亲有没有伤心过?”汪某回答:“我不知道,踢好后反正她又把钱给我嘛。”
可怜天下父母心,把满足孩子当做自己的人生目的。人的欲望是个无底洞,当孩子一再要求满足自己这样那样的欲望时,我们总是竭尽所能,用金钱去宠溺孩子。心理学家普遍认为,过度满足对孩子是一种伤害。因为宠溺会变成习惯,他得到的容易,就不会珍惜,也不会感恩,仿佛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对孩子不合理的要求,坚决拒绝,适当的受挫教育才能培养健全的人格。
其次,父母对孩子过分严格
有一种教育叫“虎爸虎妈教育”,耶鲁大学法学院终身教授、美籍华裔蔡美儿发布一本关于教育子女的新书《虎妈战歌》,介绍她如何用中国传统教育方法严厉管理女儿,并培养出优秀的女儿。是有一部分孩子在这样的教育下,成功了,但是相当一部分人存在心理问题,严重不自信,对自己评价低,认为自己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对别人的负面评价过于敏感,有得抑郁症的倾向。
多少弑母悲剧后面都有一个偏执高压的父亲或者母亲,“我很优秀,你要和我一样优秀”,“我已经失败了,你不能失败,你要帮我挽回面子。”很多犯罪的孩子原本也是优秀的孩子,有的孩子出现人格分裂,幻听,抑郁,这些精神疾病,大部分都源于这种高压的家庭氛围。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家长的心愿,体罚,讽刺,辱骂,孩子还小的时候,照单全收,默默忍受。长大是用叛逆来反抗,一个满是伤痕的心灵修复起来,可能需要花上一生的时间。
而孩子一旦真的没有了孝顺的意识和想法,那么未来不论是对孩子还是对父母来说,都将是一场灾难。
之前看过这样一个故事,母亲病危在床,她最放心不下的是50岁的小儿子王永强,1969年出生,天资聪慧,从小是学霸,苏州大学研究生毕业后,考取中科院博士,后又在北大做了博士后,1999年博士后毕业,他与妻子出国,结果,一走20年,杳无音信。当媒体在美国亚特兰大找到他时,问及是否会来见母亲最后一面,他拒绝了,只说“亲官难断家务事。”
怀胎十月,十月哺乳,含辛茹苦,孩子长大却离我们越来越远。如果不重视培养孩子的孝顺意识,那么苦果自酿,孩子与周遭人的人际关系也不会那么融洽,毕竟每个成年人的身上都有抹不掉的原生家庭痕迹。
有人嘲讽“中国父母皆祸害。”越有出息的孩子,反而越离父母远,养育不是索取,而是互相滋养。家是以爱之名建立的,但又有多少孩子,在计划着逃离家庭。家长偏离了教育的中心,终究我们要养育的是一个鲜活的人,而不是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终究我们要为重视面子,而忽视了孩子里子的教育方式买单。
三、作为父母,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孝顺意识呢?了解了孩子可能会不孝顺的原因,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就是加强对孩子孝顺意识的培养,从小让孩子知道孝顺是一种回馈,这种回馈不仅有益于父母,也会有益于自己。可是,父母究竟 应该怎么做呢?
第一点,父母要加强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
有一位嫁到英国去的中国女子讲述了中西方亲子关系的文化差异,她的老公父母很有钱,她很高兴,在中国的观念,就是父母的东西都是子女的。没想到,嫁过去了完全没这回事,他老公说:“父母的钱是父母的,与我有什么关系。”
果然从结婚到带孩子,父母都没有帮忙,全都靠自己。他父母给自己找好了养老院,联系好了办理后事的机构,也不麻烦子女。奇怪的是,这样边界分明的关系并没有减少亲子感情,他老公每到节假日会打电话给父母,会聚会送礼物。彼此都没有绑架,应有的陪伴与尊重一点不少。
西方对子女是养到18岁就不管了,但不是说父母子女之间就没有爱了,他们更明白,孩子是孩子,我是我,我们彼此都有自己的生活。彼此不要成为生命的全部和重心。从小给孩子感恩教育,让孩子懂得自食其力,不娇惯,不溺爱,不让孩子觉得他是家庭的中心。通过帮助别人,爱别人来获取幸福。
第二点,父母要在平时的生活中加强对孩子进行引导。
生活无处不学习,有位网友说,他很喜欢爷爷,想回去工作,想陪伴爷爷。他教我练字,教我做饭,给我榨果汁,给我做面包,做豆沙小饼吃,他感谢爷爷。
生活点滴是教育,发自内心的爱才是真爱,而不是法律要求,道德绑架。有网友说:“我不希望我赡养父母是因为要报恩,我希望赡养他们是因为我爱他们,离不开他们,希望他们长寿,过得好。”
一颗橘树不会长出柚子,父母在苛责孩子的同时,多要反思自己。是谁在如同白纸的孩子身上涂画了痕迹,那里有孝顺和爱,还是有自私和恨。不夸大父母的恩情,把孩子当一个大写的人来看待,彼此尊重,彼此注重隐私,彼此传递温暖。
最后一点,父母要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塞内加说:“教诲是条漫长的道路,榜样是捷径。”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教授李玫瑾说有个朋友要相亲,不知道怎么看人。李教授说主要看他家里有没有老人,高龄老人,一则说明家庭没有遗传病,身体健康,二则说明人家对老人好,老人长寿。孝顺的父母也会培养出孝顺的孩子,孝顺的孩子说明人格心理健全。
所以,我们自己要做好榜样。当然孝顺也不是愚孝,什么事情都听长辈的。积极健康的孝顺才是值得的提倡的。
纪伯伦曾经在一首诗里写道: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通过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边,却并不属于你。
这首诗强调了孩子是独立的个体,父母爱孩子的最好方式是理解和尊重,而不是用娇惯,打骂,宠溺和压力去伤害孩子,把孩子逼成冷酷无情的人。诚然,世界上,没有是十全十美的父母,亦没有十全十美的孩子,给孩子播下真善美的种子,它回馈父母的是孝顺,回馈社会的是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