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世界和平相处,为自己奋斗。

“不要和世界作对,要为自己奋斗”,我第一次看到这句话是在几年前一个学妹的签名上。读起来很有意义,但我不懂。

昨天上课,老师让我玩一个游戏,叫红与黑商战。88人分为AB组和44人组,两组在不同的房间。游戏规则很简单。一共六轮,第三轮和第六轮的分数会分别翻一倍和三倍。每轮可以选择红色或者黑色。游戏的目的是赢,累计正分最高的一方获胜。下面是选择红黑的评分表。

两组分开前,我们刚玩了一局,大家都激情地喊着我们是一家人,心永远连在一起。结果,在分家后的第一轮比赛中,两组都选择了红色,并互相刺伤。每个人都自私的想着怎么赢对方组。甚至没有人建议选择黑色。如果对方选黑,各加3分,双赢!我们满脑子想的都是如何碾压对手。如果我们选择红色,我们不是平局就是胜利。我们宁愿两败俱伤,也不愿冒险去成就对方。我是一个团体。前三轮我们选择红色,没有别的目的,就是为了干掉B组,B组一路选择红色,毫不示弱。

然后,我们组的领导突然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说有两个兄弟开了两家培训机构,都很成功。结果两家机构因为一点利益斗争,结果都不尽如人意。组长说,我觉得还是放手吧。这样赢了B组还有什么意义?说实话,那一刻我心有不甘,那我为什么要放弃呢?当大多数人回答“是”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很自私。对我来说放手真的那么难吗?这只是一个游戏。我有必要这么严肃吗?

第四轮,对方还是选择红色。我知道我们基本上已经输了。第五轮,我们组还是选了黑。当然,在投票过程中,也有很多人站出来说,选择红色,是因为最终目的是为了赢。在投票的过程中,我能感受到内心的百感交集,脑海中的迷茫。我觉得投黑和红有不同的原因。但是我很高兴我最终选择了黑色。第六轮也是最后一轮,分数乘以3,我们依然坚持选黑,成就了B组,最后的结果是A组-37,B组+13..输了,那一刻,我松了口气,却抹不去对b组的小抱怨。

回到房间,B组的所有人都站起来为我们鼓掌,并为我们深深鞠躬。那一刻,我真的觉得我们的选择是正确的。黑板上B组成功的结果应该让他们很自豪,但此时此刻,他们一定觉得看起来很耀眼。也是在这一刻,我突然觉得惭愧,又佩服我们组长。

当讲师给我们讲解的时候,我才真正意识到这个游戏是要告诉我们什么。记住,游戏中累积正分最高的玩家获胜。而如果我们和B组一样,一路到最后,都输,都丢分,两个组都不赢。如果最后三场比赛我们不选择向对方认输,那么对方得分会比我们高但仍然是负的,仍然不会赢。讲师问了我们一个问题:游戏的最大正分是多少?答案有很多种,有人说45,有人说27,但他没有回答,耐心等待想要的答案,直到有人说54。对,27+27。两组一直走到最后。

比赛结束后,很多人上去分享。生活中,我们总是争吵。和父母打架,大吵大闹,离家出走;和爱人吵架,用最苦涩的话伤害你爱的人;当和朋友争论时,你必须让朋友承认你是对的,她是错的。真的很累,而且是真正的精神疲劳。更何况结果往往毫无意义。

今天上课,老师问我们人的一生是为了什么而活的。我犹豫了,脑子里一片空白,日子像流水一样过去了。忙的时候忙,闲的时候闲。如果我不小心,20年就这样悄悄地过去了。而人活一辈子,为了什么,为了名利,有钱?我们出生的时候,父母对我们的希望很简单,就是健康快乐的成长。而为什么长大了就忘了自己的初衷?

柴静主持,看到有一个关于姚嘉欣的节目。他是Xi安音乐学院的高材生。他开车在路上不小心撞了一个路人,他因为害怕承担责任,一时冲动把路人打死了。看完之后用了“寒心”二字。从对柴静的深入采访中我发现,姚佳欣扭曲变态的心理,不敢承担责任的懦弱,和他的家庭教育有很大关系。从小父母就要求他完美。姚佳欣在学校打架回来就会被骂,不管是对是错。他爸爸说,不管姚佳欣考得多好,他从来不夸。在这种严苛的家庭教育中,任何事情都不可能无缘无故的发生,所有的小恶如果积累起来都会酿成大祸。孩子的天性就是玩,想要的只是父母的陪伴和简单的快乐,但是做起来很简单,也不简单。让自己的孩子打了20多年,最后孩子心里有问题。这次事故也让父母永远失去了孩子。中国很多家庭在教育上讲究“棍棒教育”。做的不好就会挨打,只有玩过才会长记性。真的是这样吗?这种教育其实让更多的孩子心理扭曲,把成长当成负担。

“善如水,水利万物不争。”水最好温柔,与人无争却包容一切。生活的方式是覆盖一切,使一切都能得到它的好处,而不与一切发生矛盾或冲突。

做人,你是在争一口气,你是在争自己。在外界看来,无可争议的人才是人生最大的赢家。你可以随时拿走我的东西,因为我不缺。我没有的,我会用自己的努力去得到。我不会吃醋吃醋,也不会做什么。生活本来的样子应该是无忧无虑的,做自己喜欢的事,和自己争论,不要太在意别人的眼光,不要为了赢得别人的关注而忘记自己的初衷。

大方的看世界,悠闲的生活,和自己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