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知道如何手工制作吉他。。。知道的朋友请告诉我,拜托了。。。

吉他结构:琴头、弦钮、琴枕、指板、乐器、琴码、琴盒。从细到粗是1~6串。

双向电梯

1工具和材料

2设计

2.1以“头”开头

2.2钢琴头以外的零件

3建筑

3.1琴头齐秦加工

3.2字符串按钮

3.3引脚线和引脚线槽

3.4琴枕和琴码

3.5弦

3.6钢琴盒

3.7调试

4验收试验

5科普时间

5.1简单的乐趣

5.2吉他数字音阶

5.3绳子的猴子实验

5.4泛音原则

1工具和材料

●台钻,合适的钻头(至少要有能钻孔的手钻,就算是力气非凡的你,整天钻木头生火也太辛苦了)

●角磨机(主要处理木材。没有这类电动工具的可以选择凿子、木工刨、木锯、木锉、砂纸等老派木工工具)。

●研磨机(主要用于磨指甲,也可以用金属锉代替)

●铅笔

●直尺

●米尺

○ 1块木头(最好是橡木等密实的木头)。在各大城市的建材市场,或者B&Q等大型建材超市都可以很容易买到,但一般一次至少两米。本文使用的木条尺寸为100cm*5cm*3cm(但如果厚度略薄于3cm,则琴颈手感会更好。另外,如果木条是一端5cm,另一端8cm的等腰梯形,手感更完美,更接近商用琴)

15钉子(如果能找到,越细越好。同样的,五金店,建材超市,你长辈的工具箱都有卖或者送人)-尺寸φφ3mm * 5cm。

○ 6弦钮(每个吉他店都有,需要DIY风格,不怕走调的同学可以去“标准五金店”准备6对M6环螺栓螺母和12对应垫片!)

○弦钮有12木螺丝(问卖你弦钮的店要,他说没了就滚来滚去。真的没有人去五金店或者建材超市找合适的。量完钢琴旋钮的孔,很容易找到!)

○ 6个木螺钉(只需要尼龙线)

○一对细绳(和细绳扣一起买的,如果店家问这是干什么用的?就说:最近要考我们学校的弦理论。店主摇头一笑:是超弦理论还是玻色弦理论?恭喜你,你遇到了一个专家...反正琴弦应该是低张力的钢弦或者尼龙弦。不过如果你有足够的自信调整尺度,其实最DIY的就是用粗的鱼线。)

○一个带* * *音效的纸箱(我保证,我经常路过你们单位门口,会在不停喊话的板车上找到!)

○胶带和双面胶带

2设计

2.1以“头”开头

现在我们假设你面前有很多工具,左手拿着铅笔,右手拿着米尺,用无辜的眼神盯着一大块木头。怎么做?

● DIYer做了个“牵手”的手势,说:“我们先规划一下吉他的各种结构,从琴头开始!”

●琴头的主要作用是将琴弦的一端牢牢固定,采用机械结构来调节琴弦的张力,同时也要保持张力稳定,至少要稳定“请给我一首歌”的时间。什么?你说周杰伦不说“请”?介绍一个粗鲁的家伙...

为了向工业化零件的廉价和易用致敬,我们直接用特制的“琴弦扣”将琴弦固定在这架钢琴上。

●使用字符串按钮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其实它是一种反向自锁的蜗杆结构,保持稳定的张力是它的独门绝技。

不足之处.....如果要找一个,那就是它缺少DIY作品那种粗糙的视觉冲击(工程师摇头叹息)。冲击力的问题可以对比下图中的1.0和2.0:

如果你有一双明察秋毫的眼睛,在你的大脑还没有被DIY吉他的凶猛填满之前,你就会注意到二代琴的琴头在往下沉。这是因为琴弦穿过琴枕的凹槽后,如果固定在与指板一样高的弦柱上,可能会在琴枕的凹槽中浮动,影响琴弦的振动。沉弦柱可以保证琴弦绷紧。

如果你的眼睛像火把一样锐利,你会在一代琴的照片上发现琴枕附近有一排小孔。这是我试着通过这些孔把琴头另一边的弦固定住的,但是弯曲的弦在被拧紧的过程中会特别容易断!所以下沉琴头是目前最有效的方案。

好了,一个深思熟虑的点头就可以停了!让我们回到弦钮或螺栓的问题。字符串按钮的排列也需要在规划阶段考虑。

●它的排列既要给琴弦和其他弦钮留出空间,又要比较每根弦的长度(一般6根弦最短),还最好是与中轴线对称,这样琴枕就可以拉到两边的弦上拉紧,相对稳定地固定在适当的位置(或者做成完全没有横向张力的排列!)。

可惜我做的两代琴都忽略了这个问题。后来我改变了缠绕琴弦的方向,以平衡琴枕两侧的张力。如果你既聪明又勤奋,你必须吸取教训...

认真总结一下,琴头的规划应该是这样的:把木条的一端从木头的上半部去掉,给每个弦钮留出足够的空间,计算好琴弦的长度,最后考虑到琴弦在琴枕上的横向张力来安排弦钮的位置。

2.2钢琴头以外的零件

除了琴头,我们本地的吉他只有两个薄弱的部分:琴盒和指板。

●琴盒不考虑声学因素(* * *音效好,音色丰富等不欺骗爸爸的美好属性?考虑到这些,我们不是DIYer!)然后找个合适的盒子装上。

●指板也很简单:先确定有效弦长,再考虑一些小问题。普通吉他的有效弦长一般在640mm左右,所以你能买到的大部分琴弦都支持不了比这个数值大多少。有效弦长太长太短也会导致适合各种手指玩或长或短ET的字符间距,这在下面的算法中很直观。所以大家的童鞋可以在这个数值附近设置一个长度。

●有效弦长不知不觉确定后,鉴于我们DIY吉他的简单性,指板和琴码都是在一块木头上吃的,所以在选定的弦长两端各留一厘米就可以确定整个指板到琴码的长度。最后利用产品间距算法得到产品间距,完成指板部分的设计。

●产品间距算法如下:

●即使小数省略到3位数,用纸笔计算还是很麻烦。极客范儿十足。如果想做一个计算程序,用Office EXCEL就可以了。

●如果你真的很懒,不想计算,不想编程。嗯,其实你在网上随便找一个计算吉他间距的工具就可以了。通常,你在一个简单的小格子里输入L,然后按回车键就可以得到24把吉他之间的距离...几把吉他用光几乎是不可能的。

●说说吉他的音高、琴弦、泛音,其实很有意思。在文章的最后,我会告诉你一些关于音阶的有趣的科学,你可以用吉他做小实验。是的,当然包括我们的!

●琴弦的间距也需要考虑。一般按照枕处间距小,码处间距大的原则分配琴弦间距。这架钢琴的枕距是5,8,8,8,8,5(mm),琴码间的距离是2.5,9,9,9,2.5(mm)。如果你的条板更宽,钢琴码之间的距离实际上是可能的。

●琴码后面3cm左右是固定琴弦的地方。可以在木头上打几个贯穿的、比“固定弦头”小的孔,让琴弦有固定的地方。如果你要用尼龙线,就在这些孔后面打六个木螺丝,把线绑在上面。

●至此,设计工作已基本完成。这里是一个强大的过程显示!

●在移除材料之前,根据上述计划用铅笔为我们的板条画线。最好在开工前明确切割打孔的部位,留足切割余量,锯歪后可以收回。本迪耶经常觉得,在没有CTRL+Z的世界里,Geek总是显得不那么自由和优雅...

3建筑

3.1琴头齐秦加工

这是琴头上部加工后的样子。你可以看到指板上有一个标记的字符位置。这里可以先用角磨机放一个木质锯片,留些余量敲出大部分要去除的木头。然后换弹性磨片——就是害羞的躲在指板下面的半遮着的那种——抛光。

●在这里必须提醒你,使用电动工具要养成戴护目镜的好习惯,还有耳塞、防尘口罩等其他防护装置,会保护你免受砂轮掉落、灰尘、噪音的伤害。同时,正确正规的训练和严谨细致的态度也很重要。图中表面对光滑度没有技术要求(哎,谁回答的“这吉他根本不存在”?),主要是为了快速方便的去除材料,是用角磨机打磨的。

●如果是手工工具,先用木锯沿着两边的切割线锯,然后沿着指板的垂直方向锯,再把两条锯线合起来,把材料去掉,最后用砂纸或木工进行精细加工。

●对于这把吉他,实践表明,电动工具抛光确实可以满足加工要求。光滑的表面,深浅不一的华丽木纹,木材加热后的香气,再加上* * *一朵“自我欣赏”的蘑菇云,是对一个DIYer最大的精神回报。

●当然,图中最明显的是弦不对称排列的悲伤蓝图,但我想说的是:第一,你可以看到基本处理好的材料去除边缘;其次,和弦排列的位置必须画在这一边。

●以前有个老师讲过一个日本顶尖的打磨大师。在用精密的高端工具打磨出世界级的精密表面后,他说最重要的是对工件有一种冷静的感觉。有了这份深爱,镜子算不了什么。经过练习,我觉得我对吉他的热爱还是挺热情的,因为加工面有着非凡的波澜壮阔的起伏...

●材料去除后冲孔。图中右边的线是钢琴代码的标记位置。左边3厘米是要穿过琴弦的孔的标记。注意这里的孔直接对应琴尾琴弦之间的音程。无论怎么设计,指板侧的孔的精度都要尽量高。孔可以从琴底向码倾斜,这样没有直角切弦,琴弦会更耐用(尤其是尼龙弦)。

●在完成的固定孔背面,如果是尼龙线,可以在这些孔的左侧打6个相应的导向孔(比木螺钉的内径小),拧上木螺钉固定线。

●根据之前标记的位置,从后面冲压管柱。想象一下这些对角线的用途:如果钢琴的旋钮按照这些对角线穿过标记点的方向排列,那么琴弦的旋钮看起来会很整齐美观。当然,你也可以扭动你的钢琴旋钮来取悦毕加索的美感。在实现功能的前提下——或者即使功能异常——这是DIYer应该享有的自由!

在指板的这一边,六个不知所措的空孔排成一排,等待着弦柱...

3.2字符串按钮

●钻钢琴旋钮螺丝的导孔时,可以用真弦旋钮先踩一下。图中这个串扣代表他的五胞胎在对角线上努力把握自己的人生位置。让我们用温暖的眼神真心祝福这位勇敢的~呃~串扣。

●旋钮在动情地低语。六胞胎看起来都一样。工业生产真好!12双胞胎的螺丝钉,说明你真的很少见,很奇怪。马上就要被螺丝堵住了,说不出话来,正在深深吸气。

3.3引脚线和引脚线槽

●我挥舞着一副电动工具的神气,所以弹的是丝槽。图中旋转到看不清面的砂轮片——如果有面的话——本来是用来磨金属的,不过借用它厚度刚刚好的边缘按照规划线做凹槽应该问题不大。注意拉的方向要和砂轮下缘的旋转方向一致。如果砂轮向后拉,就会像轮子一样跑出来。如果不明白,就用两只手做手势。再次提醒注意安全,一定要戴护目镜!

●没有电动工具的童鞋不需要抑郁。你可以用锯条慢慢领悟其中的奥秘。我掌握最后一架钢琴已经很久了。手工工具是DIYer必备的练习!

●打磨指甲非常有趣,经常让我想起平安夜上的烟花棒。其实这一步很危险。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戴护目镜,磨钉子要顺着砂轮的旋转方向,用很大的力杵钉子在砂轮上的动作有个专门的术语叫“笨”,磨的时候钉子会很烫,最好用老虎钳夹住。

●在砂轮上(画外音:环境脏乱,我们很抱歉!)最后我们把12的指甲从尖端打磨到和指板宽度一样的长度,把原来锋利的地方打磨掉,以免扎手。另外,有台钻的同学还要磨一个下面说的“铣头”。

●手工童鞋,醒醒吧,拿出你的钢锉,叫上你的兄弟姐妹,准备好牛肉干和巧克力当工资。我们开始工作吧!

看到图中这根小铁棒在啃木槽了吗?这其实是一个自制的铣头。用钉子把两端磨平,一端磨一点坡做刀头,另一端用任何方式做固定端。可以加深和加宽先前凹槽的铣头已经准备好了。

●用钉子做铣头的好处是铣槽和钉子一样宽,所以钉子做的丝可以过盈配合(因为铣槽肯定没有钉子直!)设定在。而且台钻定高后,如果木材两边平行度比较高,铣出来的12槽是一样的深度!如果12的产品基本都是一样的高度,那就省去了很多后期的微调~ ~没错,这就是我们DIY讲究的…

●稍微加深铣削深度,探索最合适的值。最终,我们的目标是将一块木头用力压在指板上,从木头与图中的铣槽之间的缝隙中打入一颗钉子作为销钉,钉子露出木头的高度刚好小于其直径的一半。找到后请简单重复打第一个钉子12次的招数。

看到图中的一朵云,突然想起了那个悲伤的手工聚会。在这里,手工党无法精确控制凹槽的深度,但更简单,更方便,更有效。用锯条锯出一个小凹槽,然后用胶水粘上钉子。因为切口宽度相同,所以切口上的钉子高度也相同!虽然指甲比指板高很多,但并不影响压弦的质量,因为弦压在品的略上方,挂在品上。当然会觉得有点“弹性”,有点“Q”。恭喜燃料。你的吉他味道不错!

该做期中检查了。你的吉他是这样的吗?其实我真心希望你的吉他会更美。

3.4琴枕和琴码

●接下来要做的是琴枕和琴码。做琴枕要注意两点:一是与指板接触的表面要非常光滑,至少稍微用力就能完全贴在指板上,有利于琴弦振动的传递;其次,挖出来的槽要宽,琴码方向的槽底要做得高一些,尽量让琴弦在有效弦长的开头有一个明显的接触点。琴枕的凹槽高点只需要比指板上第一个钉子的最高点高1mm就可以了,这是一个需要更多调整的精细工作。你可以先留些余量进行调整。

●因为琴码的和弦间距已经由琴尾的固定孔决定了,你可以随便找个平底的木头,把琴头切成斜面,不用做凹槽。高点比枕槽最高点高出约1cm,仍在有效弦长方向。吉他2.0直接用买来的标准琴码。

●琴枕高度的终极标准是使1处的弦比1mm处的丝高,12处高4到5mm。

●在正式连接琴弦之前,我想你会希望指板与木头的感觉略有不同,所以就像这样在指板背面绕一圈直角木盯。这是DIY吉他跨越“乐器”分水岭的重要一步,客户体验,你懂的。

3.5弦

●很容易系上琴弦。将琴弦穿过琴尾的固定孔,跨过琴枕,插入琴弦上的孔中,调整好合适的长度(比琴枕高一厘米左右),找准方向,开始滚动。需要注意的是,琴码和琴枕是直接放在指板上,通过琴弦的张力来固定的。记住我们是高端乐器,从来不会用“X胶或者胶X”这样的细节。当琴弦有一定的张力时,你会在给琴弦上弦时发出嗡嗡声。我不得不提醒你,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你DIY吉他的第一声呐喊...

●如果拉紧琴弦,琴码因为太细而掉下来,发出震耳欲聋的“砰!”。想想《银河系漫游指南》的封底就知道了——拿出毛巾擦汗——“别慌”,把弦松开一点,然后站起来。这一次,你可以留一点余地向钢琴末端倾斜。至于自己剪的琴码,因为太厚,一般不是问题。

3.6钢琴盒

●你觉得吉他的声音在琴弦弹完之后有那么一瞬间弱吗?是的,但这是因为还没有琴盒。我们可以找一个大小合适的盒子,贴在吉他指板的背面,就会感受到* * *的强烈效果!当你找到盒子,试着修好它。我用胶带把盒子包紧,然后直接用双面胶把指板贴在盒子上。你可以试着在盒子上打一个音孔。如果大小合适,声音会很大。

3.7调试

花点时间调弦(听不到音调?我理解Geek用的是麦克风和调音软件(AP吉他调音器等。),比标准E低一点——标准音张力太大——也没什么问题。主要是试试看有没有打产品的现象。

所谓拍子,就是比如你按第二品拨弦,弦振动碰到第三品甚至第四品,发出“啪嗒”这种不好听的声音。这时候你需要拿出一把小锤子,把第三品或者第四品的相应位置降低。

●出现这种现象一般是因为指甲的高度不一致。如果不是重大失误,一般是在一段时间后可以解决的范围内。我不得不自豪地说,市面上有很多吉他都不是精心制造和保养的。既然我们的吉他不是做出来的,那就可以嘲笑粗制滥造的工业化有多无能(看来你一开始不是这种口气)。

●因轻微敲打而被锉平的指甲。

这是两颗打得很烂的钉子。我气得拿起右边的直接放在砂轮上。这...是不对的,因为过度打磨会导致背线不必要的跳动,进而带来不必要的将铁条磨成针的工作,一不小心就会增加你的工作量!

4验收试验

处理完弹的问题,重新调整音调,吉他就完成了。

●“牵手”的DIY过程告一段落。这时,我们在米兰的小铁匠脸上看到了幸福的笑容。他的眼睛因激动而微微充血,眼里有一些晶莹的东西在告诉人们梦想成真是多么的感动。好吧,事实是,在仔细阅读并彻底了解DIY吉他制作的每一个步骤后,他最终决定去琴行买一把不那么方的吉他!

●在接下来的几分钟休息时间里,你可以用原创乐器制作自己的音乐,手里没有钢琴,心里有钢琴的同学可以按下播放键,听听我对音乐无情而不近人情的热爱。

5科普时间

5.1简单的乐趣

●边肖认为一步一步制作自己的吉他很有趣。如果你知道一些原理和有趣的玩法,那乐趣就像DIY吉他被装在琴盒里(爱管闲事的人回答:“变丑了”),随着科学变得更丰富!

●公元前30世纪,古希腊人定性发现弦的振动可以产生不同的音调,制成了七弦琴。1714年,英国数学家泰勒(没错,就是他!高树上泰勒公式的泰勒!)找到了弦的基本振动公式,弦所走的路径基本代表了人类对自然的认知水平。而认知层面的高深,往往被专家们津津乐道,这对于我们这些在这些领域里当猴耍的人来说,实在是太费解了。今天作为一只猴子,我想以18世纪的认知水平来解读一些弦乐和音乐带来的乐趣。

5.2吉他数字音阶

●在人类的主流文化中(我们后面会谈到非主流...),音乐的音阶是基于宇宙中神秘的数字7(嗯,所有的数字都是神秘的,我只是更喜欢7)。绝对音之间的比例以单位比例为单位,按照α,α 2,α 4,α 6,α 7,α 9,α 11,α 12的比例排列。如果你没有我这么爱平方计算,那么你来对地方了,因为吉他产品就是按照这个比例做的。我们可以通过简单地计算乘积来避免令人厌恶的计算。当你按住一个产品时,剩余的振动弦长与前一个产品完全相同。

●现在看吉他的性格,跟我一起数。从绝对音符A3到A4,有2,2,2,1,2,2,1。数够12品。按下去声音会高八度。理论上,一个简单的八度音是频率的两倍。但实际上每根弦振动时,更多的是十二度、十六度、二十度、二十四度的分量叠加在一起,这也是为什么拨弦产生的声音在音色上比敲音叉产生的声音丰富得多的原因。

●这里我要提一下“2221221”的学名,叫做十二平均律。与其说它是一门科学,不如说它是一种美学规律。起初,人们出于未知的原因设定了这个不和谐的规则——很多人认为这样规定的频率在数学上没有美感,因为事实上它并不是一个完美契合的“平均值”——然后他们只是花时间把它唱成了和谐。证据是,在很多相对孤立的民族文化中,也有不这样唱的人(听起来像是“嗯,不太合拍,但是挺动情的。”)。比如中国广东潮州的民乐采用的是七平均律,而国外有很多自制的平均律,比如奥地利人埃尔萨兹的19平均律(1590),荷兰数学家、物理学家胡杰斯的31平均律(161年),比利时数学家、地理学家墨卡托的53平均律(16)。[1]

5.3绳子的猴子实验

●我知道你可能不想看下面的公式,但没关系,下面还有更吸引眼球的描述。

●以上公式更友好的表述是:

1.振弦长度每缩短一半,音调的频率就增加一倍。

2.当弦的张力增加时,音调会变高。

3.琴弦越粗,音调越低。

●这是“验证公式的实验”的猴步:我好奇的目测了一下12乘积的位置,确实在有效弦长的中间;我测了一下12的位置,真的是在有效弦长的中间。按住12产品,摆弄它。真的听起来高八度!

●后两个表达式的验证可以直观的想象,但是严谨的古希腊人用单弦琴做了大量的实验,固定弦材和弦长,改变弦末的配重来研究第二个表达式,通过固定配重和弦长改变弦材来验证第三个表达式。总之,经过多年的努力,虽然没有想出配方,但他们还是将这一重要成果写意地运用到了单弦琴上,摆弄看似简单的猴子皮筋给自己带来了无穷的乐趣。这是艺术与人最简单的关系。

5.4泛音原则

演奏时,我们每拨一次弦,弦上就形成一个稳定而持久的驻波(这也是乐器能发出稳定声音的原因)。驻波通常由基频振动(基波的半波长为弦长,整个弦为两端有节点的腹点)及其谐波(空弦音频的各种N倍)组成。驻波的波腹和波节固定在弦上,不振动的地方叫波节。

手指按在振动的弦上,弦的振动会受到限制,只保留这里驻波节点的振动。如果接触点在弦的特定位置,这里节点的简谐振动可以保留。于是,泛音就产生了。例如,当接触点位于弦1/2的位置时,2倍(第一泛音)频率的驻波被保留,而当它位于弦1/3和2/3的位置时,3倍(第二泛音)频率的驻波被保留。

●这些高频音的叠加效果与空弦音完全不同,空灵而丰富(空灵由于基频振动的损失而空灵,丰富带有多个高频振动)。乐器的泛音质量往往代表了这种乐器保留泛音的能力,与乐器的音色是否悦耳息息相关!

如果包含所有音节,就可以说人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