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孩子的区域活动能力,如何设计游戏。

所谓“录”在《广雅》中解释为:录,书也;录,记也;综合“记录”这个词,就是把你听到的或者发生的事情写下来。现在搬到幼儿园,是指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用图表、绘画或各种符号记录自己的发现、操作过程和结果,帮助幼儿对实践或操作的结果进行分析、整理和总结,不仅使其认识趋于客观、准确,而且促使幼儿更加认真地观察和思考,在积累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尊重事实和证据的科学态度,逐步发展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幼儿自主记录在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在很多幼儿园活动中,幼儿记录的意识和习惯并没有得到养成。老师只强调孩子在某些活动中的记录,比如在幼儿园的科学活动中,老师会特别注重孩子自己的记录(科学探索过程和探索结果的记录),而忽略了孩子很多活动的记录。比如儿童作品录制,是儿童表达理解和感受的重要方式,也是。儿童作品的记录包括语言作品、绘画作品、手工作品和艺术作品。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当孩子无法用语言表达内心的语言时,作品就成了对其内心世界的最好诠释,展现了孩子眼中的世界和丰富的想象力,展现了孩子独特的认知和生活体验。可以说,儿童作品不仅涵盖了儿童所有的“语言”,也概括了儿童不断成长过程中所有自圆其说的幼稚理论。

幼儿园的记录不能局限于科学的探索和实践,因为来自生活的经验记录不仅会用在科学领域,还包括生活的方方面面:记者的采访记录、会议记录、商店的销售记录等等。因此,幼儿的记录活动应涵盖更广泛的其他幼儿园活动,如幼儿的情绪表达记录、区域活动规则记录、自我评价记录等。

区域活动作为目前幼儿园最重要的活动形式,可以涵盖幼儿园的各个领域。在区域活动中引导幼儿记录,是培养幼儿记录意识和习惯的重要途径。我园积极探索在幼儿园公共和班级区域活动中引导幼儿记录的方式方法,为幼儿提供更广阔的自我表达空间。

第一,区域活动是培养孩子记录意识和习惯的重要途径。

区域活动是根据幼儿的发展需要和主题教育目标,创设立体化的教育环境,即充分利用各类教育资源,有效运用集体、小组和个人活动的形式,组织幼儿开展自主选择、合作交流、探索发现的学习、生活和游戏活动。在这种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活动,体验操作和交流的乐趣,主动发现、探索和表达,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理想教育手段之一。与幼儿园的集体教学活动相比,区域活动更具有自主性,在提供合理材料的前提下,区域活动的结构状态更有利于幼儿记录的自主性:

随时记录:记录的好习惯之一就是随时记录,就像民间谚语说的“好记性不如笔头。”在幼儿园的集体教学活动中,随时录音是不可行的。在区域活动中,由于组织结构、时间和空间上的低结构,允许孩子随时记录。例如,在艺术区,孩子们从事“皮带扣”等艺术活动,丝绒条、细铁丝、布条等材料经过孩子们的创作加工,成为了漂亮的皮带扣。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记录下自己的扣纹,做一个小扣画,长期提供在美术区,供孩子们随时记录。

现场录音:指随着活动地点的变化,在活动现场进行录音。幼儿园公共* * *活动区不是固定的活动人群,幼儿每周的活动都是相应轮换的。所以我们在活动点给孩子提供记录卡,让孩子记录自己今天的活动,活动结束后老师可以跟踪孩子的活动状态,帮助孩子积累活动操作经验。

前期记录:这种记录是指在活动之前进行的记录,科学探索记录中的推测记录就是这样的记录,比如引导孩子猜测什么材料可以被磁铁吸引,什么纸最会吸水。在区域活动中,这类记录主要是材料收集记录和建筑设计记录。有的班级给孩子提供素材收集卡,引导孩子记录收集的数量、质地以及收集的是什么地域的活动。

延时记录:延时记录是一种情绪表达记录,主要引导孩子自我评价,在区域活动中提供大图表。儿童可以利用标记等方法记录自己的状态,表达自己在区域活动中的感受。一般是在地区活动结束后录制。

连续记录:在区域活动的操作过程中,有些活动不是一次活动就能完成的,但是在区域活动中需要重复操作和游戏,这就需要连续记录来引导孩子记录每一个活动,比如在健康活动区提供连续的大桌子,统计区域活动中跳绳和拍球的次数,让孩子看到自己在运动中的进步,激发孩子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

第二,培养儿童在区域活动中的记录意识和习惯,是客观评价教育的需求。

“记录-解读-反思-回顾”,这四个环节在本质上就像一个食物链,在循环中不断追求平衡的发展规律。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们最大的幸运就是能够聆听到孩子们100的语言,感受到孩子们不一样的理解、思考、发现、幻想和表达,体验到孩子们心中的后行动。

记录使教师能够解读儿童活动的意图和心理。目前幼儿教育的发展方向越来越重视幼儿活动的观察和记录。在各种活动中记录孩子的童真与可爱,是老师解读童书的最好方式。通过阅读和评价儿童记录,获得儿童发展状况的第一手资料,从而反思自身的教育行为,调整教育策略和方法,促进儿童更大的发展和进步。

情绪表达记录:在区域活动中,尤其是幼儿园公共活动中,孩子会遇到不在自己班级的老师,而不是同龄人。他对他们的互动满意吗?开心吗?你有麻烦了吗?活动成功了吗?该班老师在对公共* * *区活动的反思中提到了这个问题。通过活动回到自己的班级进行谈话是一种方法,也是引导孩子及时记录的好方法。所以,我们设计了两种录音情境。一个是公共* * *活动区的录音。孩子外出参加公* *区域活动时,随身携带卡片,即向公* *区域管理老师出示班级和姓名(每个班级的颜色和标记都不一样),也是给孩子的记录纸。今天,孩子们可以在一个公共活动区用绘画、标记、勾和十字来记录他们的情况。公共区域管理老师还为孩子提供五角星、爱心、皇冠等可以粘在孩子卡片上的材料,促进孩子积极记录,形成对自己的积极评价。这个班的老师通过整理孩子们带回来的记录卡,了解孩子们今天的外出活动。二是本班幼儿区域活动的录制:主要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因为本班幼儿相互熟悉,更容易完成小组合作的录制过程。比如在表演区,合作表演的对象和合作的讨论记录,可以用来评价孩子的合作性和合群性。

探索发现记录:引导幼儿在科学区、自然区、数学区、玩沙区、玩水区等区域进行探索发现,记录有利于发展的幼儿合作、表达、交流的情况。经过探索,孩子有了表达自己的潜力和倾向。通过探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受、体验和发现,脑子里有很多刺激的、有触觉的体验。通过交流梳理自己头脑中的信息,可以清晰地发现事物的特征和关系,以及自己的探索过程。这样的记录往往是孩子经历分离和讨论后的最初认识。通过这样的探究,孩子会逐渐学会有意义的观察,学会通过探究解决问题,学会思考,学会表达,学会相互交流,他们会真正学会认识周围的世界。老师通过分析孩子的记录,形成对孩子认识世界、操作和探索能力的客观评价。比如在大班自然区,给孩子提供记录本,引导孩子对某一种植物做观察记录。

第三,培养幼儿记录的意识和习惯是实施区域活动的重要策略之一。

作为幼儿园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越来越多的幼儿园重视区域活动环境的建设,但在实施区域活动的过程中,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和目标。原因之一是在实施区域活动的过程中没有采取有效的组织战略。在区域活动中培养记录的意识和习惯是重要的策略之一。

图片记录:图片记录是儿童在区域活动中经常使用的一种记录形式,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这种描述性、直观性的记录形式被广泛应用于语言区、表演区、种植区、建筑区。比如中班的小朋友会画画告诉其他小朋友表演的节目、时间、地点,暗示了表演区的目标,有意义。

图表记录:这是一种统计记录,广泛应用于科学领域、数学领域和专题领域。一般是老师根据活动区域的目标预设图表,孩子在图表上进行统计和记录。

标记记录:标记记录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记录方法,可以体现教师教育的巧妙思维,比如指导孩子为区域活动的材料摆放设计一对一的标记,引导孩子带着标记进出区域,更多体现在孩子对建筑区、高层区、玩彩区的记录,比如设计长纸条在墙上记录标记,直接在墙上标注孩子自己垒高的情况。

四、区域活动中幼儿录音意识和习惯培养应注意的问题。

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孩子的录音意识和习惯练习的时间不长,难免会有偏差。在培训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有效记录:记录为孩子调整认识、组织经验、形成概念奠定了基础。因此,教师要在活动中明确记录的内容,在确定记录方式时尊重孩子,选择合适的记录方式,有意识地培养孩子记录的习惯和能力,让孩子愿意探索,形成对自己的积极评价,这样记录才能真正有效,真正服务于区域活动的目标。

需要记录:并不是所有的区域活动都采用记录的策略,而应该寻求区域活动与记录的交集与平衡点,即达到区域活动的目的,培养孩子的记录意识和习惯,两者既美观又相得益彰。

有时录音:区域活动前、中、后都有很多录音机会,时机很有讲究:一方面录音不要成为孩子的负担,另一方面要及时录音,避免错过机会。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