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中收录了哪首童谣
闽南童谣被列入非物质遗产。
闽南语童谣是用闽南语创作和演唱的儿歌,主要流行于中国福建闽南、中国台湾省、中国及东南亚华侨。《月光》是唐代福建的一首民间童谣,与今天流传于闽南的同名童谣在题材和结构上十分相似,虽然文字上有所不同。可见,闽南语童谣在唐代就已出现。2008年6月7日,童谣(闽南童谣)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上世纪20年代,中国第一代现代音乐人周树安为闽南语童谣《井摇》创作了《睡歌》,这是音乐人第一次写闽南语童谣。20世纪50年代以来,新一代音乐人杨洋、袁荣昌、吴、杨双芝、等创作了许多闽南语儿歌,其中袁荣昌的《一个人姓傅》、的《红虾与红丢》、跳火团等较有影响。
闽南童谣的体裁类型
1,游戏歌:儿童玩游戏时随着一定的游戏动作而吟唱的童谣。
2.数数歌:以适合儿童审美心理的形象描述,巧妙地训练儿童记忆数字和数数的童谣。
3.摇篮曲:主要由母亲或其他亲属唱给婴儿听的短童谣,用于催眠、教单词和认识事物。
4.搞笑歌:又称戏谑歌、古怪歌,指故意歪曲事物本来面目,使之幽默讽刺。
5.尴尬密码:也叫绕口令或紧急密码。它是由一些容易混淆的词语组成的意味深长的童谣,专门用来训练孩子通过发音来学习语言。
6.问答歌:以一问一答或一问一答的形式讲述事物、反映生活的童谣。它能启迪孩子的心智,引起孩子对各种事物的注意,帮助他们了解周围的世界。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童谣(闽南童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