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关古诗词是什么意思?
谭嗣同写的潼关诗是:这个充满英气的少年,骑上半山腰的潼关古道,依山监河,一时冲动,勇往直前。清脆的马蹄声被猎猎的西风吹走,飞进了翻滚的云层。大概从古到今,这雄伟的雄关一直被白云包围,从未被清除过吧?表达了作者对朝代兴亡的感情和对被压迫人民的同情。
原诗:上古之末,高云簇于此城,秋风吹走马蹄声。河还是太野,山入潼关解不平。
潼关简介:《潼关》是谭嗣同14岁时写的一首诗,为七言绝句。当时随父在甘肃任职,途经陕西潼关。他被北方特有的壮丽景色所震撼,写下了这首诗。
潼关创作背景:1882年秋,十四岁的谭嗣同(1865-1898)从湖南老家到甘肃兰州父亲处途中,途经陕西潼关,饱览北方壮丽的山河风光,佯装写下这首诗。
谭嗣同简介:谭嗣同(1865 . 3 . 10-1898 . 9 . 28),男,湖南浏阳人,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改革家。他的《仁学》是维新派的第一部哲学著作,也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谭嗣同早年在家乡湖南倡导创办时事学院和南学研究所,并主办《湖南日报》。他还主张开矿,修建铁路,推动政治改革,推行新政。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谭嗣同参加领导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杀。他年仅33岁,是“戊戌六君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