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游戏和学习有区别吗?

总之:学习是你的叔叔,游戏是你的弟弟。

为什么玩游戏的乐趣大于学习?

这里,主语混淆了一个概念。并不是说大脑只在游戏中产生快感,而是把让大脑产生快感的活动叫做“游戏”。

《辞海》中“游戏”一词的定义是

主要目的是直接获得快感,主体必须参与互动活动。

换句话说,游戏的发明本身是为了激发人的快感,而学习不是。这个问题有点类似于“为什么人们追求娱乐明星而不是科学家?”答案很简单。娱乐明星本来就是为了娱乐大众,但是科学家的工作和大众关系不大。如果娱乐明星不能娱乐大众,那才是问题所在。

然而,其实学习和游戏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不同概念。学习本身就是一个了解和掌握技能,获取知识和思想的过程,游戏也可能是学习过程的一部分。

学习的概念相当宽泛,作为一个不可避免的长期过程,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学习,即使在游戏中,我们也需要学习游戏规则。比如对于一个热爱音乐的人来说,学习音乐是快乐的,但是如果教他数学,他可能很难获得快乐。这说明我们讨厌的不是学习本身,而是某种学习活动。

活动和活动可以直观对比。一般来说,我们说的“宁愿玩游戏也不愿意学习”,指的是“学校教育”和“电子游戏”的比较。为什么我们更喜欢电子游戏而不是学校教育?因为学校教育不是以娱乐学生为目的,游戏则相反。

大脑喜欢即时反馈,但在学习和教育中,一般从小学中期就没有类似“奖励小红花”的奖励活动,有的只是长期结果,而这种长期结果很难激发奖励机制。十年后,登上人生巅峰,娶白为妻的理想,不比你面前的一块巧克力更令人心动。人在学习的过程中可能会为自己建立一个奖励体系,比如在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时可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相当于自我奖励。但是学习和教育的方向一般都是多种多样的,一个人几乎不可能对所有的科目都感兴趣。此外,重复和枯燥的练习方法往往会使一个人厌倦学校教育。

为什么学校教育这么无聊?正因为学校教育只让你学习知识,完成学业,你就达到了目的。学生学得快不快,不在学校教育范围内。就算考虑,也只是和学习效果挂钩的评价方式。

相反,电子游戏的开发者只有一个简单的目的,那就是尽可能地取悦玩家。想探索吗?直接给你一大片未知的土地和无数的故事让你去探索;想要反馈?无论是砍怪后的“震感”,还是杀小兵后的金钱反馈,都研究了很久,力求让玩家在1毫秒内感受到最强的反馈;想比赛吗?直接让你排队或者推对方垒,和人打架很好玩;想要目标吗?直接给你挂个任务目标。当它完成时,它将伴随着声音和视觉效果。它很酷,很耀眼,只是告诉你,你已经实现了你的目标...各种互动方式准确戳中了人类快感的g点。之前在知乎上看到过一个有趣的表述,记不太清楚了,但具体意思是:“如果几千个游戏开发者几年都没随便聊过,那不就是游戏开发者的失败吗?”

为什么人类没有进化出“学习时的快感”?

对于一般人来说,受教育的历史比预想的要短得多。

以中国为例。新中国成立时,中国文盲率高达80%,小学入学率为20%。今天大家都在抱怨学习,却不知道就在几十年前,这对于普通人来说几乎是高不可攀的。即使是发展较早的西方,国民教育也只比中国长100年。在此之前,大部分人的生活状态无非是学一两个手工艺或农业生产技能,结婚生子,从而过着平淡的生活,与学校教育无关。

进化的本质是淘汰。我们假设“学习的乐趣”是某种特征,那么如果每个人都想拥有这种特征,就必须让那些拥有学习乐趣的人在生存竞争中占据优势,淘汰掉所有无法拥有学习乐趣的人,这样这种特征才能被称为进化而来的。

但进化的过程极其漫长,往往在万年以上,人类文明的短暂历史显然不足以产生一种刺激快感的新特性。另一方面,维持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放弃简单的生存和淘汰,也就是说当我们进入文明社会的阶段,因为某些特征而淘汰的现象就很少了。即使是没有机会接受教育的人,也会活得足够长,把自己的基因传下去——更何况历史上大多数人都没有机会接受教育。

只有当学习是生存的唯一途径,大家都在以学习为载体竞争生存的时候,才有可能出现爱学习的人淘汰不爱学习的人(这里也要把爱学习看成是一种可遗传的特性,不能后天习得),这显然不符合现实。换句话说,人类社会不可能进化出“乐学”这一特征。

另一方面,“学习”是一个漫长而宽泛的过程,大脑的奖励机制无法对如此漫长的过程产生奖励。以足球为例,大脑奖励的不是“足球”,而是“在竞争的情况下获胜”。大脑不会因为是游戏而得到奖励,也不会因为是学习而完全不引起快感。一个无聊的游戏也会让人感到无聊,一次成功的学习经历也会让人感到快乐。任何活动,只要符合大脑奖赏的条件,都会让人感到快乐,但目前游戏更能满足快乐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