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同有哪些民俗?

大同民俗:

大同风俗之一——婚俗在古代,青年男女是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结合在一起的,他们的婚姻礼仪相当复杂。如《大同县志》所述:“媒人告诉双方父母,他们答应了,然后派耿铁结婚,结婚,就业。改了名字,就是问了古名,给了彩礼;有一天,你结婚了,你会付出一份礼物,这份礼物叫做:茶;也就是说,它是附在邀请函上的,叫做总书,也就是古纳基和郑娜。请邀礼;婚礼前一天,丈夫准备好肉,端给女方家。据说肉是:来自母亲的肉,而脸是:来自母亲的脸,取名:妆;女方家以她所投的嫁到婆家;到了预产期,我老公家准备了肩章,他选了两个名妓给女儿打招呼,取名:结婚。娘家也选了两个名妓去婆家串门,取名:送新娘;一个绅士的家庭去参加婚礼,但是庶人不去。他只给老婆拍照,老公在门外。自从迎进中堂,我们就受到外在香案的礼遇,受到丈夫的顶礼膜拜,却没有受到女人的顶礼膜拜。称之为:拜天地,如古制一样行喜结良缘之礼;第二天,这对新人祭奠了祖先、父母和远亲。他们被称为:参观教堂,即看到他们的阿姨和叔叔在古老的寺庙;那一天,女子家具送到婆家,也就是古代的礼物也送给了姑姑;见老公老婆的父母,三天是徒步者,三五天是布吉徒步者。女儿们也跟着丈夫的妻子,她们的名字是:惠门;次月也是如此,女住一月,也叫:住月。这也是俗礼。”解放后,随着时代的变迁,大同地区的婚礼礼仪比以前简单了许多,但为了在婚姻中获得幸运,新郎在欢迎新娘时通常会佩戴红花。新郎的姐夫或朋友是伴郎,新郎会给新娘带一条叫“喜结良缘”的红布腰带;随身带一个瓶子,里面放一个洋葱,叫“生根之后”;还有一块五花肉,叫“母之肉”,叫“五方吉祥”。新娘上车时,娘家必须给新郎一盘饺子,饺子上盖着剪纸红喜字,叫“合家欢乐”;同时,女方家会从母亲的肉上剁下几根肋骨,还给新郎,表示婚后夫妻和睦,称之为“筋骨不可分”。当新娘和新郎举行婚礼时,院子里会悬挂一面五星红旗。婚礼程序如下:(一名司仪唱响仪式)

首先,婚礼开始;

2.新郎、新娘和宾客就座;

第三,向新娘新郎赠送鲜花和色彩;

第四,鸣枪放音乐;

动词 (verb的缩写)证人发言(宣读结婚证);

6.主礼人致辞(家长感谢嘉宾);

7.介绍人发言;

八、嘉宾发言;

9.新娘和新郎向主持人、见证人、介绍人和来宾鞠躬三次;

十、新娘和新郎互相鞠躬;

十一、新郎新娘介绍爱情故事;

12.临时动议:参加婚礼的人都可以问新郎新娘各种笑话,大多是“娶妻生子”之类的笑话。新郎新娘再尴尬,也不能发脾气;

十三、礼貌;

14.当客人坐下吃饭时,新娘和新郎一个接一个地敬客人。对联:张灯结彩办喜事,龙凤舞,春日练鸳鸯乐,月夜斟琥珀杯,饮黄花,举杯为例,梅绮说是一件乐事,鸟屏见证良缘,喜宴摆酒,新房迎新人,新屋满福,结婚典礼喜结良缘,奏响凤鸣。

★大同风俗★2-悼念古代大同的风俗,礼仪相当复杂。

一般分为小聚、大聚、烧纸、送灯、告别、丧事、复原三个程序。如《大同县志》所述:“开始死的时候,哭过无数次,干完活,把自己托付给朋友。所有的丰功伟绩都是用麻做的,叫“分我头”;家里人一开始就把布劈开包好。过了三天,就成了丧服,下面的衣服拿了,就开始收;葬礼在中殿举行,早晚饮酒;每顿饭都要牺牲。这一天,亲人和现在的朋友学会了用纸悼念,取名:烧纸;那一夜,我在城隍庙哭,取名:送灯;到了第七天,亲朋好友献酒,称为“盛信”、“开挂”。尤碧妍生了个专家喝;老百姓的穷人大多七九葬,有的富人年后葬,有伤风化。只有那些懂礼的君子和普通人,才会在100天之内下葬。在下葬日期的前几天,你会和亲戚朋友一起下葬。三天前,亲戚朋友做了一个饮料,取名:慈玲;颜如吊鹤,冢亦如是。立灵台、立魂丝、立碑文、画造像、做明器、做神主、告迁棺、立棺、拜土地神等所有的东西都是做出来的。但庶人崇佛,下葬三日,主人祭墓,名曰“伏三,再回圆墓”。先生家也有在坟里哭三五天的人。”解放后,随着时代的变迁,丧葬习俗大大简化,尤其是1966大同市建火葬场后,土葬逐渐被淘汰。一般人们只举行一个追悼会,亲朋好友去悼念,然后把死者送到火葬场火化。这种文明朴素的丧葬形式逐渐被百姓广泛接受。追悼会的程序是:(一个司仪唱仪式)

首先,追悼会开始,所有人肃立;

第二,献上花圈和悼词;

第三,播放哀乐;四、默哀(默哀三分钟);

第五,致悼词;第六,向死者鞠躬三次;

七、焚烧花圈,焚烧祭文;

八、礼貌。

丧礼挽歌驱鹤西去,声音犹在,旧时代归自然,道德常亮,实干长存,沉痛悼念,壮志未酬,褪而显,克己奉公,终身苦干,死以致敬革命我,纯朴为民,高誉村我,精神归中华,光明节照后人,血泪满地,飞云, 传噩耗,悲歌,动见声空,泪流满面,继遗,誓听教诲,沉默,死亡,希望,仍在一夜秋风中,灭祖,留声犹存,露珠泪洒孙岚怀中,抱孙子过去,感恩如难,耻为人半子。 楼悲梁坏,仙气香,厚云惊,泰山迷狂吹,到酒泉赏灵车,深驾。

★大同习俗★3-出生习俗在大同地区,婴儿出生后,其祖父母必须给新生婴儿送衣服、被褥、枕头、鞋袜等礼物。当孩子出生12天时,亲戚朋友中的女性会前来看望孩子的母亲,这就是所谓的“打听”。给产妇带点红糖、挂面、糕点之类的礼物表示慰问是很有必要的。产妇家里也要有便餐招待客人。分娩期间,禁止外人进入产房,尤其禁止其他家庭的男性进入产房。为了防止任何人擅入,门上挂了一条红布条,表示家里有产妇,外人禁止入内。满月前,宝宝的父母或其他长辈要给宝宝起个名字。最开始应该有个“出生名”,也叫“绰号”,应该不用姓来称呼。再过几天,要用姓氏来称呼另一个名字,也叫“官名”,这个名字要用来注册和上学。宝宝出生后一个月,父母要给它“满月”,百日当“百日”,一周年当生日。

在庆祝“满月”、“百岁”和生日时,父母的亲朋好友要带礼物来庆贺,同时设宴招待客人。现在独生子女人数最多。婴儿们会隆重庆祝他们的“满月”、“百岁”和生日,有些甚至会宴请宾客。孩子到了12岁,就要庆祝了,叫“圆锁”。生日祝福语:离家千里,天赐石林,桂花飘香,麒麟吉祥,喜出望外的女儿,掌上明珠,庆弄璋,美鸟,吉祥瓦,燕翅,香瓜,喜上加喜★大同风俗四——名俗每一个孩子出生,父母都要割舍。大同地区还有给孩子取名的习俗。每个父母或家长都应该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审美观、爱好、期望等给孩子取名。标准要求是:读起来悦耳,叫起来响亮,写起来优美,回味起来深刻。能符合这四个标准的要求,就是好名字。任何一个好名字,一定是你最喜欢的,是家人喜爱的,甚至是赢得了别人的好感。那么,怎样才能达到以上四个标准要求呢?带着这个难题,笔者走访了一些前辈、名人、专家学者。综合起来,大致有以下五条规则:

一、以族谱命名:大同地区早在隋唐时期,儒学就已经发展起来,一些名门望族逐渐出现。为了炫耀自己的家庭声望,并代代相传,他们写下了家谱,希望永存。写家谱时,把姓名、官职、政绩等写进去。祖先的记载一般是按照世代数来记载的,每一代都可以继续记下去。这种续写族谱的风气在明清时期更加盛行,不仅在名门望族中,在普通小康家庭中也是如此,尤其是在农村。每当一个孩子出生,首先要搞清楚他的父亲是哪一代人。孩子们的同龄人叫什么名字?孩子在哥哥姐姐旁边应该叫什么?它被命名为。这个按辈分最讲究名字的家族,属于儒家四大名门(即孔丘、孟河、曾参、颜回)。据《史记》记载,汉高祖十二年,刘邦“从淮南归来,过鲁,在泰狱祭孔子(猪一只,牛一只,羊一只)”。后来北魏孝文帝、唐高宗李治、玄宗李隆基、北周太祖郭威、宋真宗赵恒、清朝康熙皇帝、乾隆皇帝都到曲阜祭祀孔子,以示对儒家思想的尊重。星宇广为流传,兆贤庆繁祥。让Devi看不起你,秦绍看了。1920年,孔子的第76个曾孙孔令贻,用20个字续道:修一条路,使之稳固,种橘子,造福百姓。桓,永常。自从乾隆皇帝赐字后,不仅孔子的子民依此得名,后来孟府、曾府、严复等也都依此50字而得名。从春秋时期开始,这四个后裔繁衍了很多,遍布全国和国外,大同地区也有很多。他们在异乡相遇,一提姓氏就知道是哪一代,定了名字就豪饮款待,询问情况,经济困难就互相帮助。

二、根据期望起名:每个孩子出生,父母对孩子的性格、气质、行为、职业等都有期望。有的期望名利,有的期望财富,有的期望忠孝,有的期望仁智礼信...诸如此类。命名时用这些词;对于女生来说,她们期望她温柔贤惠,如花似玉,清纯如玉。所以在命名时,往往用花、草、兰、珍、英、凌、枝、梅、蛾、凤、秦、秦、夏、菊、桃、仙等词语。

三、以地点命名:父母祖籍、子女出生地、出生时间、父母结婚地点、值得纪念的时间地点都可以作为名字。例如,一位解放军首长的儿子出生在挺进太行山的战斗中。为了纪念在太行山战斗的岁月,表达对太行山人民的无限深情,他给自己的孩子起了一个很响亮的名字——太行;一个孩子出生在1960。那是国家有难,家里穷的时候。为了给他留下深刻印象,他的父母给他取名为路翎。有一个孩子,父亲籍贯是陕西,母亲籍贯是山西,于是给孩子取名秦晋;还有一个家长生了第一个女孩叫玲玲,生第二个孩子的时候想生男孩。但当她生下一个女孩时,父母希望将来能有另一个女孩,所以她给女孩取名为“凌志”。为了培养这个姑娘的出息,将来她会放出花一样的香味,在禁字上加一个草字头,恰好是阿智字。根据这个词的意思,它是一个开放的。这件事一开始听起来很搞笑,但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一种对名字的思考方式。

四、偶然命名:孩子出生前后父母做了什么好梦,出门遇到了什么事和事,有什么值得纪念的,都是命名材料。比如,一个孩子的母亲临产时,梦见了一条蛇,给孩子取名magnum一个孩子的父亲梦见一棵枝繁叶茂的树,于是给孩子取名叫大树;有的父母梦见黄金,给孩子起名字。无论梦里的事和事有多糟糕,为了得到好运,想出好运,把它们变成吉兆,用“噩梦换好梦”这句话安慰自己

5.根据你欣赏的风景来命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审美观,欣赏某些风景,如虎、豹、牛、龙、马等。植物有松树、柏树、森林、花卉和杨树。刘等;山川包括山、海、河、峰、石、水。矿藏包括金、银、铁、锡、玉等。颜色有红、黄、蓝、白等。甚至包括光、亮、亮、日、月等自然现象。按照这些场景来看,效果也不错,尤其是最近几年,多了一个孩子,就不用考虑他们兄弟姐妹的安排了。随着社会的变迁,家庭观念逐渐淡漠,更不用说堂兄妹名字的排列了。孩子的父母可以随意给孩子起一个满意的名字。

★大同风情★五——繁华的大同地区煤炭资源比较丰富,必然与当地人民的衣食住行有着各种联系。所以煤的作用早在古代就已经渗透到风俗民情中,生火旺是当地的习俗。春节除夕,家家户户都要在庭院前用大块的煤建一座塔,称为旺火,以求吉祥,祝贺一年到头的兴旺。里面放了柴火,上面写了一个大大的红纸条,“怒向苍天”。

午夜,鞭炮齐鸣时,点燃旺火。点燃后,火焰从无数小孔中喷出,宛如一幅漂浮的画面,既御寒又壮观。大人小孩聚成一圈,有的做游戏,有的放鞭炮,男女老少都会来取暖,以求“一飞冲天”。孩子们也可以在街上走来走去,观察评论火的大小,谁的火大谁的旺,谁的精神就强。正如清代《大同县志》所言:“大年初一,家家砍柴垒垒,状如小浮图。及时送来,那叫旺火,就是省城达达火。”如今,红火的习俗在大同又发展起来了。不仅过年期间,平日婚丧嫁娶或重大节日期间也有,有的是冬天出生取暖;有些人在夏天很幸运。如果说王火规模宏大,造型精美,那么怀仁王火应该是最重要的。它有四个特点:

第一,优秀的选煤。元宵节前预选优质原煤,用机械或人工挖出来,再仔细切成整齐的方块;

第二,造型美观。必须聘请高明大师,把旺火打造成一个底小肚大、上有顶、内空的花瓶。只有这样才能烧的彻底,不至于旺火崩。

三是逐年递增。为了达到年复一年比年好的比喻,要求在生火的时候,每年都要高于上一年。具体涨幅大小取决于车主的预期。

第四,规模巨大。怀仁县的大街小巷每年都会建起五六十个巨大的火堆,其中最大的一个火堆由80吨煤制成,高达30英尺,可谓巨大无比。元宵节开始,这些旺起来的火都吐出长长的火舌,舔着大地的天空。红光耀眼,灿烂,犹如飞龙吞云,邀其畅游锦绣人间,带给人们“吉祥”“发财”的预兆。因此,方圆会有数百人前来观看旺火,有些人会绕着最大的旺火转三圈,倒三圈,以求全家平安吉祥,心想事成。这些繁华景象一度在国外引起轰动,一些港澳华侨和国际友人也纷纷前来大饱眼福,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为大同旅游区增添了新的色彩...

一说起大同,人们很快就会想到煤炭和云冈石窟。这些自然是久负盛名的。对大同比较了解的人,也去过上下华严寺、九龙壁、鼓楼。但作为一个在这里生活了30多年的大同人,我只想谈谈我对大同的感受。

每年六一后上小学的时候,都要去云冈石窟。我看不到任何出路,所以我习惯了它的宏伟和壮观。至于煤,这个黑碳是我住的地方产的。每天都要先砸碳,我总是对它的存在视而不见。

大同市位于山西省北端,罗兴分七县四区。在我的理解里,大同人的区别是建立在发音上的。

大同人说话有个特点。如果不卷舌,都是不卷舌发音,前鼻音和后鼻音没有区别。不过大同县的人虽然也说大同方言,但不是卷舌头,特别强调。如果你在大同买东西,人家告诉你:四块钱。想搞清楚,就要加上肢体语言和手势:是四个吗?还是十个?因为来自大同普通方言的四声和十声是一样的。

大同县城离市区不远,可以种点水果蔬菜贴补家用,也能过上好日子。离市区较远的阳高、天镇就不行了。那里土地贫瘠,农民生活很差,节约到刻书的地步。

吃着燕麦粉和山药蛋长大的左运仁,以前说话带口音。左云的男人脸上总是带着憨厚的笑容,很少说话,默默承受着一切。左云的女人好像口齿伶俐。我一直很佩服左云的女人,她们能翻出这么多花样的莜面来吃:推窝、搓鱼、揉饺子、包馅、擀饺子、搅蛋糕、压奶酪...要不是在这里土生土长的正宗左云,还真不好办。

浑源有著名的北岳恒山,天上的奇观寺,小媳妇好吃的凉粉。浑源也是美女辈出的地方,所以很好吃。浑源人有个说话的习惯:一个嘈杂的坛子。就是这个意思。

在我心目中,怀仁也是大同的一部分,虽然现在怀仁属于朔州。爱仁的人真的很珍惜“仁”。男人感性,稳重,心地善良,女人宽容,勤劳,努力。怀仁著名的“糖灶”也是一绝。

生活在大同南部的人们习惯称自己为“四川人”。四川的人地在城市周围,土地肥沃。还能增加一些城市附近的其他收入,有自己特殊的文化底蕴。虽然四川人也属于郊区,但是四川人习惯把自己和郊区人区分开来。四川人喜欢建造一个整洁宽阔的庭院,庭院里有种植美人蕉和玫瑰的花池。他们不向郊区的人供应洋葱和其他菜肴。他们有菜地。四川人也很节俭。当你走进院子,迎接你的是一个穿着补丁衣服的女人。不要惊讶。她是这个院子的女主人。

郊区男人普遍表现出冷漠,对花钱冷漠,对吃饭冷漠,对交友冷漠,但并不缺乏兴趣。他们通常说的是:回家逗老婆孩子。把老婆孩子放在一起,也显示了他们的大男子主义。郊区的女人特别能干。他们把屋子里里外外都收拾得井井有条。虽然男人把他们和自己的孩子放在一个层次上,但是骨子里都是女人。

大哥的同事喜欢篡改古人。如果你问路,他们会有四条街,七条胡同和七十二条连续的小巷。张嘴就是东街,西街,南街,北街。这里的“街”读作“街”。上个世纪最受欢迎的百货公司也在他们心中根深蒂固,百货公司不叫百货公司,叫红旗商场。

大同的男人很大方。他们喝钢杯,喝完白杯再喝啤酒。什么时候说:“我还没喝呢!欧博先生!再拿酒来!”那已经是醉了。大同的男人都很帅很帅。他们习惯于吐痰。你盯着他看,他会淡然的说“不吐不快,吐得快。”

大同美女多。走在街上,你忙着回头看。高,小,白,迷人,时尚,简单大方...突然你差点撞到前面的美女。就在你惊慌失措的时候,美女轻轻张开嘴唇,带着迷人的微笑低声说:“陈瑟!”你的美丽可以持续十天半月左右。

大同人在婚丧嫁娶、圆锁、开业典礼上吃一种食物,那就是炸糕。蛋糕,寓意是:高升富贵,高品位,高官厚禄。反正都是跟高有关的美好祝愿。蛋糕是最精致的食物。如果你来大同,主人把你当主食,你可能会不习惯,但你要知道,只有主人觉得你是贵宾,尊贵的客人才会给你做炸糕。

这蛋糕做起来很复杂。先将小米去皮,然后磨成面粉,用冷水均匀铺在蒸笼上蒸熟。蒸好后,用手猜(查了半天字典,找不到和这个方言发音相符的词)。猜蛋糕是最难的工作,我还是学不会。太热了。一个好的猜饼手只是用凉水把手凉一下,手上带的水并不多。做的蛋糕味道很浓。然后,在猜好的蛋糕表面抹点香油,很快就会出现一层小油泡。这叫素饼。有些人喜欢吃素饼,吃炒鸡蛋或肉汤和呼噜声。素饼切成小块,包上馅料,放锅里煎。这叫油炸饼。蛋糕馅有很多种,有鸡蛋、韭菜、豆芽胡萝卜、玫瑰豆沙等等。做豆沙馅也很复杂。要用特别挑选的红小豆,大火煮,温火煨。制作的馅料要求看起来是红色的,味道是连续的。现在方便了。我可以在超市买一袋豆沙馅,省了很多工序。也可以用糖包起来,或者炸片,炸好后撒上糖。桌上已经有一盘红绿压菜:绿豆芽拌粉条。怎么样?你贪婪吗?

二月二,龙抬头,这是大同主要的民俗之一。

大同农历二月初二,一大早,各家各户按照当年治水的龙钱数,把钱放进茶壶里。所谓治水龙钱数,是指农历正月初一,即用多少条龙来治水;然后,就是用治水龙的钱来预测一年的好坏。每家每户都提着锅从井里打水,灌满后洒上,停在家门口,把剩下的水和钱一起倒进水缸里。这叫“招龙钱”。中午家家户户吃面条或土豆粉条,称为“挑龙尾”。这一天,男女老少都要修剪头发,称之为“龙抬头”。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家户户都用上了自来水,类似“抽龙钱”这样的活动就失去了作用。在我的记忆中,这一天,我妈买了一块白豆腐,剥下一个正月种的洋葱,放在水缸或水池里当一条龙,以便往家里打水。

目前二月二的传统习俗是推头,修剪头发。这一天,理发店迎来更多的客人进门,出来时容光焕发,让人有从头开始的感觉。不过大部分都是男的推,女的夸,很少有修剪的。

2月2日,总有一年结束,下一年开始的感觉。心理上总觉得过了2月2号就结束了。然而,生活节奏的加快,春节的疲软,传统和民俗在人们心中并不那么重要。

来源:民间磁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