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表演游戏的引导方法
(2)通过直观、有特色的场景和道具,帮助孩子熟悉主题、内容、主要情节、优美的语言和动作。利用好道具,甚至可以代替老师过多的语言引导,让孩子感兴趣,容易理解。比如大班表演游戏《小熊请客》,老师给狐狸准备了一件旧裙子的披风和一条用尼龙绳扎起来的粗尾巴,用这两件道具把狐狸打扮起来,再加上老师的一点点引导,一只懒狐狸的形象就活了过来。(3)老师用自己积极的情绪感染喜欢看、说话、表演游戏的孩子,帮助孩子理解作品,培养孩子良好的听说习惯,辅以一定的示范,会很好。
(四)教学形式多样化。要引导大班幼儿的表演游戏,就要用各种游戏化的方法,扎扎实实地教幼儿表演技巧。如果孩子已经掌握了表演游戏的主要情节,可以用以下方法:1。老师表演哑剧,孩子配合角色的语言;2.师生对话和表演;3.请一个表演能力强的“小导演”;4.孩子们抽卡片,根据卡片上的内容进行角色对话。
(5)创设表演环境,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提供表演素材,交给幼儿制作,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大班幼儿表演游戏要自由灵活,道具的准备不必过于逼真和完整。老师可以用纸做头饰代替化妆,一个小篮子就是兔妈妈的菜篮。也可以引导孩子自己制作简单的道具,或者自己找其他物品代替一个道具。这样孩子会觉得很满足,会让他们更在意自己玩的语言和动作。
(6)教师参与儿童表演进行间接指导。老师的引导要热情。支持孩子自己的意愿,对表演中的问题提出有益的建议。在表演前或表演过程中,可以适当提醒,也可以作为一个角色。但是要注意不要干扰孩子的表演。随意打断或在一旁不断喊叫,让孩子的表演完全被动,甚至失去了表演游戏的真正意义。在表演过程中,孩子往往会忘记一些情节或对话,动作表情与内容或角色特征不匹配,使表演遇到障碍。这时候老师要及时给予帮助,必要时也可以参与游戏,作为角色进行提醒,或者悄悄用语言或模仿动作进行提示。比如演狐狸的小孩满脸笑容,与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不符。老师在旁边小声说:“狐狸吃鸡很凶啊!”“孩子意识到了,马上纠正。
(7)发挥孩子的创造力。在儿童游戏中,鼓励儿童创造性地表演角色形象,创造同一内容的不同语言和动作,引导儿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写作和表演,从而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八)及时发表意见。优先采用自我评价的方法,坚持多表扬的原则,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在评价同行的绩效时,要找出别人的优点并与自己进行比较,找出自己的优缺点,从而更加努力,提高绩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