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游戏入侵现实,人类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
1985年,奥森·斯科特·卡德在小说《安德的游戏》中描述了这样一个场景:地球被外星生物入侵,为了抵御外敌,科学家们通过游戏训练那些具有军事天赋的少年——少年们不知道的是,在这些命令游戏的背后,其实是真实的战争。也是在这一年,《超级马里奥兄弟》问世,那个吃了蘑菇就会长得更大的红蓝小人,凭借电子游戏名扬天下。
人的游戏,玩游戏的人。
1938,那是电子游戏的史前时代,距离第一个电子游戏“双人网球”在美国物理学家威利·海金博塞姆的实验室诞生还要过二十年。尽管如此,博弈论已经初具规模。
今年,荷兰学者约翰·赫伊津哈在他的著作《Homo Ludens:
游戏可以建造一个“魔法环”(也叫屏障),将游戏世界与现实世界隔离开来,游戏中的人只遵守游戏规则。这样,人们可以在“新世界”中创造另一个自己,通过完成任务获得的奖励和新的社会关系,享受暂时摆脱现实束缚的快感,这也为玩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尝试“不一样的自己”的舞台。换句话说,游戏是人类逃避现实的避风港。Huizinga认为,对新身份、新规则和未知可能性的想象和热情是游戏如此身临其境的原因。但受限于时代,胡伊津加显然低估了游戏的影响力。
在他的构想中,一旦跨越了游戏与现实的边界,人们就会立刻恢复现实的行为模式,忘记游戏世界,因为现实生活中的人情世故显然是游戏规则难以模糊的现实边界。但是电子游戏改变了一切。进入电子游戏时代后,游戏与现实的清晰界限开始被打破。电子游戏对现实的扭曲场更强,游戏影响现实的案例也越来越生动——大学生埃里克·马丁得了神经性厌食症绝症。
在治疗期间,他接触了魔兽世界。在山口的世界里,没有人会评判你,没有人会在乎你来自哪里——人们只在乎你在游戏中的表现。出生在农村并被疾病困扰的马丁在游戏中获得了力量。他建立了自己的人际关系,战胜了厌食症,甚至成为了公会的会长...现在,他喜欢每天沉浸在《魔兽世界》中。电子游戏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包罗万象的虚拟世界——这个世界的规则可能复杂到需要几十个小时才能掌握脉络,游戏中的人际网络甚至比游戏规则还要细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