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随着城市人口和城市交通流量的增加,城市尤其是大城市的交通问题普遍成为焦点。路网差、设施不足、交通拥堵等问题越来越突出;开车难、停车难、交通秩序混乱等问题日益突出,给城市交通管理造成了越来越大的冲击和压力。城市道路交通拥堵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降低人民生活质量、削弱经济活力的瓶颈之一。根据2006年底德州交通研究所公布的数据,被称为“汽车王国”的美国每年因交通堵塞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6543.8+0000亿美元。200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估算,北京每天因堵车造成的社会成本达4000万元,每年损失6543.8+04.6亿元。对于交通堵塞这个世界性的问题,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都在进行广泛的研究来解决这个问题。

一,城市交通相关概念

1.城市交通与城市交通系统。(1)城市交通。城市交通是指城市区域内的交通,是城市内各种用地之间的人和物的流动。城市交通是由各种交通类型组成的独特的交通系统。这些流动是以某个城市土地为起点,以某个城市土地为终点,通过某个城市土地。(2)城市交通系统。城市交通系统是城市社会经济系统的一个子系统。现代城市交通系统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立体的综合系统。城市交通系统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系统,包括城市道路、桥梁、轨道系统等。其次,城市客货运输系统包括公共汽车、电车、出租车、地铁、轻轨、人力三轮车、自行车、摩托车、私家车系统、个体客运系统、城市内部货运系统;再次,城市交通控制系统包括交通标志、信号系统、交通信息采集、传输、控制等交通控制系统。

城市交通是集经济和社会福利于一体的领域,包括管理体制、城市规划布局、投融资体制、交通方式选择、公共交通运营组织、交通需求管理、交通流量控制与管理,涉及管理、法规、规划、工程、金融、教育、环境、能源、信息和人文等诸多社会经济学科。这些方面综合起来就形成了一个复杂的城市交通系统。

2.交通拥挤和交通堵塞。“堵车”和“塞车”是两个容易混淆的概念。交通拥堵是交通拥堵和交通堵塞的叠加。首先,交通拥堵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的道路空间内,积累了过多的车流量的现象。拥堵,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只是车流量的增加甚至过量,但车流量还在运动。其次,堵车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在一定的道路空间内,交通由于某种原因而停止的现象。最后,交通拥堵,对于出行者来说,主要是时间感和速度感,即车辆在道路或路口排队或缓慢移动。我国公安部对拥堵路口和拥堵路段的定义分别为:车辆在无信号灯控制的路口堵塞在车行道上且排队长度超过250米,或者车辆在有信号灯控制的路口,三个绿灯状态显示未通过路口的,定义为拥堵路口;拥堵路段定义为车辆被堵在车行道上,排队长度超过1 km的状态。从广义上讲,拥堵是由于人们的居住与购物、工作、学习、娱乐等场所分离而产生的,是交通供给与出行需求失衡的产物。它的特点、位置和严重程度是由人们工作、购物和生活的地点的变化以及他们在这些地点之间的旅行方式决定的。通常当这些问题同时出现时,会加剧拥堵。交通拥塞可以是周期性的或非周期性的。周期性拥堵一般在同一地点同一时间反复发生。非周期性拥塞是由一些偶然事件引起的。比如交通事故或者封闭道路造成的交通堵塞。

二,城市交通拥堵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道路通行能力严重不足。长期以来,我国城市人均道路面积一直处于较低水平。以太原为例。2006年我国城市道路平均面积为10.6平方米,太原为6.8平方米,国外城市为15-20平方米。近年来,太原市加大了城市道路改造力度,全市实际道路面积从2000年的654.38+0427万平方米增加到2006年的2357万平方米,年均增长8.7%,速度较快,但仍赶不上城市民用汽车保有量年均增长654.38+04.9%的速度。据调查,中国目前有37个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人均道路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城市有31个。道路建设正在兴起,但交通拥堵仍然如此严重。直接原因是道路面积严重不足。首先,我国大城市人均道路面积不到发达国家的1/3。其次,中国大城市的城区正处于从中心区向郊区化扩散的过程中。近年来,城市道路建设的增加主要分布在新开发的城区和郊区。相对而言,中心区的道路容积率略有下降。第三,城市房地产开发集中在市中心,导致交通流量过大。造成道路超负荷。再说了。中国城市占用道路和人行道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城市新增的道路面积往往被各种摊贩、集贸市场和停车场陆续占用,使得本已严重不足的道路面积更加紧张。道路面积不足的原因在于道路建设滞后。这种滞后不仅是城市现有道路功能的混乱和低效,也造成了极大的时间浪费和行车成本的损失。根据上海城市道路交通现代化研究报告,其直接经济损失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有的大城市可能达到所在城市GDP的10%左右。

2.车长得太快了。近几年大城市机动车增速最快,公交车、私家车甚至货车年均增速都在15%以上。以太原为例,截至2006年底,太原市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28.8万辆,是2000年的2.3倍,净增654.38+0.6万辆。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乘用车特别是轿车在私人汽车拥有量中的份额进一步增加。2006年,私人汽车拥有量达到8.9万辆,比2000年增加169.7%,即5.6万辆。汽车拥有量比例从2000年的25.8%上升到30.9%。

根据对我国汽车增长的分析,每当汽车保有量年增长率超过20%时,必然导致当年及以后几年城市交通的恶化。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连续三年首次超过20%,分别为1985 (33.3%)、1986 (42.3%)和1987 (27.0%),第二次为1992(。这两次汽车增加也是大城市交通最紧张的两个时期,远远超过正常年份道路建设的供应可能。进入2l~t、ed后,中国面临新一轮汽车高速增长。现有的城市路网总体上是低密度、千路间距过大、支路短缺、功能混乱的低速交通系统,难以满足现代汽车交通的需求,阻碍了城市机动化的实现。

3.交通管理技术水平低。由于历史和认知的原因,我国大城市的交通控制管理和交通安全管理的现代化设施普遍较少。对比北京和东京,两个城市都有交通控制中心,但是北京交通控制中心控制的路口数量只有东京的5%,行人汽车是东京的4.8%,地下人行道也只有东京的。

5%,而每公里的交通标志只有东京的35%。北京的交通管理设施在全国城市中应该算是相当不错的,但由于设施明显不足,管理疏漏较多,交通事故率居高不下。从停车场来说,大城市停车设施严重不足,尤其是中心区。大多数车辆停在道路和人行道上,这加剧了拥堵和事故。另外,国际上正在研究使用的信息化、智能化管理系统,国内只有少数大城市有。

4.缺乏整体交通发展战略。城市交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研究交通需求和供给的平衡,还要考虑土地和财力的可能性,这是一项决策工作。

一些大城市热衷于建设高标准的大型交通工程,立交桥、高架路、城市环路纷纷出现,以为只有高标准的大型交通工程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交通问题。实际上,这种方式只能缓解暂时的矛盾,拥堵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甚至诱发更多的交通聚集,造成结构性的“负面效应”。城市交通是一个动态的整体,仅靠几个大项目是不可能解决交通问题的。

5.道路使用者的不文明行为。以深圳和香港为例。深圳注册机动车38.3万辆。加上5万辆外地车辆和65438+万辆外地机动车辆,车辆总数只有50多万辆。按深圳700万人口计算,车辆占有率为65.438+04%,深圳现有道路2200多公里。香港车辆52万辆,其中私家车34万辆,道路总长1911km,与深圳不相上下,但交通有序。而且深圳有一半左右的道路是双向六车道,道路质量和宽度都远高于港澳。那么深圳堵车的原因是什么呢?据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组织的“广州道路司机车德调查”显示,不讲“车德”等不文明交通行为已成为阻碍广州城市交通秩序的一大“罪魁祸首”。一项针对6340人的网络调查显示,近5000人认为交通不畅的原因与司机道德差有关。68%的司机承认自己有“缺德”行为,46%的司机因不文明驾驶行为被罚款或扣分。在由人、车、路、环境等因素构成的交通系统中,一个个体交通参与者违反交通道德和交通法规,不仅会造成局部拥堵,还会对整个道路乃至整个交通系统的有序流动产生严重影响。

以上五个问题反映了目前我国大城市交通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汽车太多,道路太少,目前的道路潜力不大;车速在降低,堵车的趋势越来越严重。城市交通拥堵既有国民经济高速发展、车辆高速增长、城市高速增长的根本原因,也有城市道路交通设施少、轨道交通少、交通安全设施不足、车辆发展与道路发展不协调、城市发展与交通供给不协调等客观原因,还有交通管理落后、道路使用者行为不文明等人为原因。

三、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主要对策

面对城市交通拥堵的问题,事实证明,交通设施的容量永远赶不上交通需求的增长,道路不可能无限加宽加长。而且在国家扩大内需的经济政策背景下,汽车进入家庭是大势所趋。只有加大城市交通环境的硬件建设,改进管理方式,充分利用有限的道路资源,提高交通参与者的素质,营造良好的交通软环境,采取“软硬结合”的方法才是关键。

1.加强城市交通道路建设。中国高速公路的发展始于上世纪90年代。经过十多年的投资,到2008年,高速公路里程已达6万公里。2065,438+00从首都到85000公里高速公路有7条放射线,9条南北纵线,18条东西横线。高速公路网基本满足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目前对交通最大的需求是城市交通投入不足,规划不到位,城市交通建设理念有待更新。为了刺激经济发展,国家投入了4万亿,地方政府也投入了90万亿。这些投资应该集中在解决城市交通堵塞问题上。改善交通状况是每个公民迫切希望政府做的一件大事。这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我们将把有限的资金集中用于改善人民生活和增强经济活力。

2.建立立体交通。据国内外统计,高速公路的疏通能力是普通公路的几十倍。如果市区没有高速公路,即使不堵车,行驶速度也是每小时30公里,同样宽度的道路疏通能力也很低。在北京、上海、南京等大城市,交通形式各不相同,但堵车非常严重。至于具体原因,我认为是缺乏立体的交通。我们解决交通堵塞问题的方法就是拓宽道路。把四车道改成八车道十车道,提高疏导能力,没有考虑到根本原因是道路交通特性和车流特性不匹配。随着汽车拥有率的提高,城市道路上的交通密度发生了质的变化,从间歇交通变为连续交通。即交通流的特征是连续的,而城市道路(高速公路除外)都是不连续的,两者的特征不匹配。因此,只有城市道路提供的交通方式才能从间歇交通模式(即在每个路口停下来等绿灯)转变为连续交通模式(没有红绿灯,没有冲突点)。途中无需停车),以实现道路交通特性与交通流特性的匹配。也就是说,需要在平面交叉口建设地下人行横道和高架快速公路桥,形成立体交通,提高通行能力,这才是解决交通拥堵的长久之计,也是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根本之道。否则,堵车问题无法彻底解决。

3.加强道路的长远规划。一个城市要有科学合理的道路布局长远规划,在用地和预留用地上要考虑城市的开发建设标准。比如最近修的高速公路,应该离市区比较近。第一个好处是市区内的车辆可以在道路上短距离行驶,第二个好处是这些道路在未来城市扩张后将被包含在城市中,从而对城市交通流起到有力的引导作用。随着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日益严重,用创新的思路解决这一问题就显得非常重要。比如保定的规划,在50年代就考虑到了城市发展的需要。当时河北省的首府在保定,是市政府要求的。一般道路规划预留不少于四六条车道,但当时根据交通流量和经济能力只建了两条车道和两条自行车道。到了90年代,在不改变道路红线和绿化树位置的情况下,扩建了部分道路,提高了道路的疏通能力。所以保定是一个道路投资少,植被覆盖率高的城市。现在车辆的发展是过去的几百倍,却没有堵车。

4.加强停车场建设。由于停车场的建设远远落后于汽车的增长速度,导致停车设施严重不足,城市“停车难”问题成为当前非常突出的问题。无座停车不仅给司机带来不便,还会带来违法停车影响道路交通的后续问题。停车难加剧了道路交通的困难。如果停车问题不能彻底解决,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将面临越来越多的困难。因此,应加强住宅小区停车场的配置和建设,规划建设公共停车场。同时,采取在中心城区设置“五分钟临时停车泊位”、在不影响交通安全和城市交通的道路上划出临时停车泊位等措施,规范和方便公众停车。充分缓解城市停车供需矛盾,有效改善城市停车秩序。

5.加强城市交通管理。第一,精心设计优化组织。充分利用交通工程理论对道路交叉口进行科学渠化。交巡警部门要积极配合建设部门对拥堵路口进行疏导,拓宽路口,增加进口车道。提高道路通行能力。结合交叉口交通流向,合理设置道路车行道。优先减少交通延误,科学实施信号配时。二是加强整治,规范秩序。开通支路,促进城市道路“微循环”。会同城管、工商部门清理整顿“马路市场”“马路停车场”,加大路面执法力度,依法严控各类严重交通违法和不文明驾驶行为,形成强大威慑力。三是加强对不道德道路使用者的宣传教育,提高广大交通参与者的素质,特别是对四类人群的宣传教育。第一类是国家机关专车司机。教育他们克服特权思想,杜绝闯红灯、乱鸣笛、占用公交专用道等违法行为,成为遵守交通法规和交通道德的模范。第二类是出租车和公交车司机。通过严格有效的管理措施,可以解决营运车辆只注重经济效益,不顾交通法规,随意行驶的现象。第三类是大货车和过境货车司机。严惩货车超速、占用小车道的违法行为。第四类是一般交通参与者,比如农民工,教育他们珍爱生命,不要和机动车较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