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五个教案

#高二#引言数学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普遍适用的技术。它是通向科学的大门和钥匙。学习数学是让自己变得理性的一个很重要的措施,数学本身就有它的乐趣。以下是《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5个教案》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第一册

生日: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经历过数据调查、收集、整理的过程,能根据数据回答一些问题。

2.过程和方法: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统计学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知道四季的划分,以及你生日的季节。

教学重点:

1.有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经验。

2.用块状统计图展示统计结果。

3.采用不同的调查方法。

4.比较分析判断,问或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

1,使用不同的调查方法。

2.能够对调查时间做出合理的推断。

教具准备:

1.在黑板上写一个“画一”的格子和一个“填一”的表格挂在黑板上。

2.日历

教学过程:

首先,引入新的课程。

1.今天星期几?今天有人过生日吗?

2.今天显然是他的生日。他带了一个生日蛋糕来和我们分享。让我们为他唱“生日快乐歌”,好吗?

3.同学们,你们知道自己的生日是什么时候吗?谁想谈谈?

我想知道班上学生的生日是什么时候。我该怎么办?

第二,玩中学

1,说出来。

你的生日是哪一天?你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

2.一分。

哪几个月是春天?哪几个月是夏天?哪几个月是秋天?哪些月份是冬天?四季是怎么划分的?

(1)小组讨论。

(2)与全班交流,汇报讨论结果。

(3.告诉我你有什么好的方法来记住四季的划分。

3.调查。

(1)用你喜欢的方式调查学生的出生季节。

(2)小组交流:如何收集整理调查得到的数据?

4.涂上一层。

给统计表上色,整理数据。

5.说说吧。

(1)哪个季节学生过生日最多?

(2)有多少学生在夏天和冬天过生日?

(3)如果不知道班里某个同学的生日,猜猜他最有可能在哪个季节过生日。

(4)从图片中你还能发现什么?

第三,全班总结

1.你从这门课上学到了什么?

2、统计的作用可大了,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需要统计?

第四,作业

1.搞清楚你们村有多少学生在读小学、初中、高中、大学。

2.一个季度有几个月?

2.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第一册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和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角度,判断角度,知道角度各部分的名称。

2.学会用尺子画角度。

3.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角度的感知,角度的判断,角度的画法。

教学过程:

首先,创造情景,引入新课

教师播放多媒体,猜数字,揭示话题。

对教师发帖话题和角度的初步认识。

第二,联系实际感知角度

1.第38页的主题地图。

看主题图从图上说出物体上的角度,初步感知角度。

2.学生从自己的三角形中寻找角度。

找对方的角,指着他们。

3.生活从生活中找一个角落。

举手报告。

第三,操作感知,探索新知,理解角度成分。

1.折叠角度。

学生从自己的折角探索角的顶点和边。

2.计算机抽象出折纸的角,并学习角的组成部分。

3.展示活动角让学生觉得角是有大小的,角的大小与两边的长短无关。

(1)老师变魔术画活动角。

(2)动手操作角度。

(3)生命理论的发现。

第四,画角

1.学生探索画角的过程。

2.生活说画角的过程。

3.观看多媒体画角过程。

4.再画一次角度。

动词 (verb的缩写)巩固练习

1.法官。

2.数数角度。

3.角度的大小。

第六,扩张,游戏

用边角画出自己喜欢的图形。

七。课后总结

3.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第一册

教学目的:1,基本引导学生在学习2、3、5的乘法口诀的同时学习4的乘法口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

2、掌握4的乘法公式,能运用4的乘法公式正确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开个火车,算卡。

第二,学习新课

1.创造情境,引入新知识。

给我看看熊的款待。

老师:今天熊家有很多客人。熊摘了许多红色的水果。我们应该把它们串成糖葫芦招待人们吃。让我们数一数大熊准备了多少红果。

2.独立探索,获取新知识。

贴一串糖葫芦和桌子。

老师:熊想把四个红果串成一串,那么两串有多少个红果?3弦、4弦、9弦分别有多少?能否用学过的方法公式化求解,编制乘法口诀?

(让一个基础好的同学说42=8或者24=8再补公式。)

(1)独立思考,填表。

(2)小组交流填表结果和自己的想法。

(3)小组派代表汇报结果。

黑板上的计算和公式。

(学生通过前面5、2、3的乘法公式的学习,了解了一些关于学习过程和方法的新知识,所以可以让学生自己完成填表、写乘法公式、编公式的工作。)

(4)学生一起读公式。

第三,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

1,记忆公式。

独立背诵4的乘法口诀;背靠背同桌;老师和学生配对密码;小组选出代表匹配口令,看谁说得正确又快。

2.说说吧。

小组接龙游戏可以用来指导学生用几个桌子和腿来记忆公式。

3.练习1题。

学生理解问题的意思,然后独立完成,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4.练习第三题。

这个问题也要让学生先理解图片的意思,再独立填写公式,说说自己公式的思路和公式的含义。

5.数学游戏

先算出每个公式的结果,分组找出复数的规律,根据规律走出迷宫。

四。摘要

你在这节课上学到了什么?你得到了什么?

4.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第一册

主题:对锐角和钝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学会识别锐角和钝角。

2.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

3.学生在建立锐角、钝角表征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识别锐角和钝角,认识锐角和钝角的特点。

教学难点:直角、锐角、钝角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准备:课件、三角尺等。

教学过程:

预设教师活动和预设学生活动。

一,情境导入,复习铺垫

复习: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直角。生活中很多物体的角度都是直角。你怎么判断?

但并不是生活中所有的角落都是直角。(课件显示的是锐角和钝角。)看!这两个角是直角吗?直角有什么区别?

疑惑:这些角有的大于直角,有的小于直角。它们是什么角度?

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角。(板书题目)

第二,新的互动奖

1,理解锐角和钝角

(1)一对一

课件展示了例5中的队旗和红领巾。

问:同学们,这是少先队的队旗和红领巾。上面有两个角。老师将它们与三角尺上的直角进行比较,看看他发现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结论,老师介绍并在黑板上写下:

小于直角的角是锐角;大于直角的角是钝角。

(2)用手做拐角

强调学生做转角时,一只手动,另一只手不动。

①取出活动角,做一个锐角。

同桌互相比较。锐角是否相同?(锐角大小不一,但都比直角小。)

②取出活动角,做一个直角。

比较一下同桌。直角大小一样吗?(相同)

③取出活动角,做成钝角。

同桌互相比较。钝角都一样吗?(钝角大小不一,但都大于直角。)

(3)连忆莲(教材41页做第二题)

展示课件,告诉我是什么角度,然后再连接。

提问:如何验证?

引导学生思考,得出用三角尺的直角验证的结论。?

如果发现错误,组织学生验证并纠正错误。

老师总结:根据角度的大小,角度可分为三类:以直角为标准,小于直角的角称为锐角;大于直角的角叫做钝角。(补充话题)

第三,深度感知

1,认了吧

(1)仔细观察手中的三角尺。刚才我们知道三角尺上的一个角是直角。另外两个角度是什么?

总结:每个三角尺都有两个锐角。

2.练习8题9,10,11。

第四,课堂总结

你在这节课上学到了什么?

5.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第一册

一、学生情况分析:

二年级学生在过去的一年里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在课堂上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认真按时完成作业。大多数学生能熟练计算100以内的加减法,并能提出和解决简单问题。位置、图形、统计等知识。也可以很好的掌握。个别同学没有达到正确快速的计算,以后要加强辅导。

二、教材分析:

这本教材包括以下内容:表中除法、一万以内数字的理解、一万以内简单加减法、图形与变换、克与公斤、统计、发现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这本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中除法,一万以内数字的理解,用数学解题。

表内划分的安排体现了两个特点。第一,在学生已经熟练掌握表内乘法的基础上,教材侧重于表内除法的教学。二、不再明确区分“等分”和“包容分”,在平均运算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和感受两种不同的生活原型(将15个苹果平均分成5份;24人包船,每船限4人),让学生明白除法的意义。

对一万以内数字的理解改变了原来的排列结构。先教1000以内的数,再教万以内的数,出现了数字序列表和约数。万元以内加减法的排列具有过渡性特点:教学口算在前本100元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增加和减去两位数;教三位数(几百打)钢笔算术加减法,为进一步学习多位数加减法做准备。本单元还结合数百种加减法安排估算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进一步学会根据具体情况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解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布置解题教学单元,以学生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为素材,展示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二、结合表中除法、万以内数的加减的教学,及时安排解题的相关内容,让学生在掌握一些数和计算的知识后,学会学以致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本教材安排了图形与变换一章,包括“锐角与钝角”和“平移与旋转”与原教材相比,“锐角与钝角”的理解明显超前,“平移与旋转”是新内容。在量的计量方面,克和公斤的教学强调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动手实践活动,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克和公斤,初步树立质量观念。在统计知识方面,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统计的意义,学习简单的数据和排序方法,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复合统计表。这本教材还安排了“寻找规律”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探索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不仅使学生知道现实生活中事物的有规律的排列蕴含着数学知识,而且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运算能力和归纳推理能力,发现和欣赏数学美,运用数学创造美的意识。

三、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况,使学生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会两步计算法解题,知道括号的作用。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理解特定情境中除法的含义,阅读并写出除法公式,知道除法公式各部分的名称。使学生初步了解乘除法的关系,并能熟练运用乘法公式求商。使学生能够根据除法的意义初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教学,教育学生热爱学习,热爱劳动,热爱自然。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3.使学生认识直角、锐角、钝角;用实例让学生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会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平移后在网格纸上画一个简单的图形;初步渗透转化的教学思想方法。

4.让学生体验用7-9的乘法公式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公式求商的一般方法;使学生学会综合应用乘除法解决简单或略复杂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尝试运用分析、推理和转化的方法。

5.让学生管理员体验计数的过程和作用;有能力的人能读写一万以内的数字,知道这些数字是由千、百、十、一组成的;可以用符号来描述一万以内数字的大小;能够说出每个数字的名称,并识别每个数字的含义;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约数,并结合实际进行估算。能计算整百,加减整千;让学生进一步学会用具体的数字来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他们的数感。

6.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感受和认识质量的单位克和公斤,初步建立1g和1kg的概念,知道1kg = 1000g;使学生知道如何称量物体和进行简单的计算;在建立质量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算物体质量的意识。

7.使学生能正确地口算两位数的加减,正确地计算几百和几十的加减;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题策略的多样性。

8.使学生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理解统计学的意义,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使学生认识条形图和简单的复合统计,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提问和回答,唤醒简单的分析;通过对身边现实生活中有趣案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9.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使学生发现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归纳推理能力;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用数学创造美的意识,让学生知道生活中事物的有规律的排列蕴含着数学知识。

第四,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习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扎实开展教研活动,充分发挥集体教研的作用。

3.认真学习并创造性地使用实验教材,认真备课听课,从课堂教学中要求质量。

4.因材施教,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

(1)为有余力学习的学生提供奥数辅导,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能力。

(2)注重学困生的辅导,建立学困生成长档案。

5、定期检测,及时反馈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