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k Tok文化的危害
这大概代表了现在很多年轻人最流行的生活状态。打开Tik Tok,只打算玩十分钟。没想到平台精准“喂食”,美得让人无法拒绝;我在默默想着明天要早起,突然发现已经凌晨三点了;“抱老公”的视频我看了一百遍才知道。妈的,Tik Tok有毒!
Tik Tok已经成为一个非凡的产品。年初日活跃用户数达到61.76万,增长率78%,超越了Aauto Quicker在媒体报道中的姿态;然后“双微摇”的想法不知从何而来,不仅被微博封杀,还触发了微信的上限封杀机制。显然,不仅是我们,大老板们大概也没想到,短视频软件还能杀出一片天。
Tik Tok真的有信心感到自豪。虽然每个视频的时长只有15秒左右,但正如鲁先生所感觉到的,太毒了。一不小心掉进坑里,过几天就爬不出来了。根据一家统计机构的报告,在过去的半年里,平均每个用户每天在Tik Tok上花费20.27分钟。因此,Tik Tok不得不开发一个防沉迷系统。
陆同学笑了,连这种操作都算吗?即使我不玩Tik Tok,杀虫剂、鸡和青蛙也够我忙的了。
流动怪物
一个50岁的老干部很难理解Tik Tok是如何走红的。年轻人在上面疯狂,喊着“小哥哥小姐姐”,用音轨做出各种蹩脚的模仿。他们跳的都是猴子的舞,看不到新闻,学不到知识。
Tik Tok的目标观众认为这很酷也很有趣。这些被网络抛弃的大叔大妈们在哪里,他们也值得在广场舞中摇曳生姿。没事就和别人抢篮球场,跑到机动车上锻炼。
小哥哥小姐姐们自然觉得快手上的“双击666”有问题,非要扮演可怜自残的角色来挣钱,或者是在爆款喊麦,或者是戴着大金链的小手表,社会人跳来跳去,震动社会。
宅男们都在想,为什么要跳舞?闲暇时来一只佛蛙看看哔哩哔哩也不错。
针对老年人的迪斯科,针对潮流的手势舞,针对本地人的社交抖音,是三种完全不同的舞蹈,分别属于老年人、城市年轻人和乡村男孩。以前大家各玩各的,没有交集,所以很安静。但是,得益于互联网的发展,虽然娱乐的形式仍然不同,但娱乐的渠道正在趋同——使用不同的手机软件,形成一个社区连接。
互联网在娱乐频道的开发上蒙着眼睛,用不同的软件探索人性。有时候,直到遇到某个软件,我们才知道自己喜欢上了它,也不知道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几年前,我们在电视上看视频,只能被动选择。给你看情感剧就好了。后来有了视频网站,细化为两个元素,游戏,网站导流。后来有了一个短视频。二拍,美拍,梨视频都热了一阵子,以为自己已经登顶了,没有再细化的余地了,一下子就干掉了阿auto更快和Tik Tok。
真不敢想象后面会出现什么样的巨浪,再次杀死沙滩上的这些流量怪兽。
原子连接
像Tik Tok和auto这样的流量怪兽很难更快找到意义。至少从表面上看,它的工作效率没有微信高,也没有微博看到有效的信息流。它只有无尽的视频显示,纯粹的娱乐和极限的消遣。博君看完后笑着忘了一个。
这也能成功,有什么套路?
主要是人的原子化。原子化是指由于最重要的社会联系机制——中间组织的解体或缺失而导致的个体孤独、无序互动、道德失范、人际疏离、社会失范等社会危机。
之前大部分人都是在农村一起长大的,成长的背景差不多,看到的东西也差不多,社会差异也没有那么大。但是今天的城市和乡村已经格格不入了。农村孩子和城市男孩很难在一起玩泥巴长大。在城市里,一栋楼里的人可能很少打招呼。每个人都被分割成完全不同的原子,每个人都感到孤独。
以虚拟的方式,互联网又一次形成了原子的集合。只要你打开软件,立刻看到别人的生活,你就会觉得不再孤独,你的生活就会被点亮。像我这样的人还有很多!
互联网切换也很快,一个东西今天流行,一个东西明天流行。看似丰富了类型,但刻意追求新奇的初衷在本质上并没有改变,社会学上称之为“雕版”,继续抓住人的孤独。
在某种程度上,社交摇滚与广场舞非常相似,Tik Tok和阿奥特也是如此。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参与者是一个又一个孤独的个体。都是通过偷窥和加入他人来寻求集体荣誉感和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