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书剑恩仇录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再加上一本《越女剑》,金庸一***写了15本武侠小说。凭借这15本武侠小说,金庸成为了武侠迷心中的泰山北斗。
不过让我感觉意外的是,人们对金庸的第一本小说《书剑恩仇录》,似乎并不是那么热情。与频频被提起的“射雕三部曲”、《天龙八部》、《笑傲江湖》等小说相比,《书剑恩仇录》的地位肉眼可见的边缘化。
就算比较冷门的《侠客行》、《连城诀》,似乎都要比《书剑恩仇录》更加知名。
而在电视剧领域,虽然《书剑恩仇录》有黄海冰、赵文卓、乔振宇等多个版本,但每次大家盘点金庸剧,总是射雕、射雕、笑傲、天龙、鹿鼎记来回提,很少有人带《书剑恩仇录》一起玩。
就算吴樾版《连城诀》和吴健版《侠客行》这些“小投入”电视剧的存在感都比《书剑恩仇录》多太多。
一般情况下,人们提起《书剑恩仇录》,都是会说这是金庸创作的第一本武侠小说,开启了武侠创作的黄金时代。然而,仅此为止,《书剑恩仇录》似乎就是被大家顺嘴一提,然而人们就把目光放在了其他金庸小说上。
然而,我却认为,书剑恩仇录,是被严重低估的一本金庸小说,如今重温很惊艳。我是真游泳的猫,一个看武侠20年的老书虫。今天我和大家聊聊书剑恩仇录这本小说呢。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金庸小说创作有一个总体的特点,就是开头比较平淡,就像顾恺之吃甘蔗一样,渐入佳境。
《天龙八部》的开头,段誉唱主场,而真正激动人心却要等乔峰出来;《笑傲江湖》的开头,林平之的悲惨遭遇来一遍,主角令狐冲迟迟不出场;《鹿鼎记》的开头,东拉西扯一堆明史案,然后韦小宝才姗姗来迟。
这种“先平淡后精彩”的写法,容易让急躁的读者中途弃书,错过后面的精彩。也就是金庸打响了名头,要不然也会流失不少读者。而《书剑恩仇录》的不被看重,我感觉最大原因也是因为这个创作特点。
如果说其他小说先抑后扬,亮点总能在几回中凸显出来,那么《书剑恩仇录》这个“先抑后扬”的时间就有些太长了。老实说,前半本书剑故事,出场人物众多,事件发展较多,看似热闹纷纷,然而叙事角度变化太过,人物性格难以突出,这就使得读者阅读感下降太多。
比如前期红花会众多当家,大概只有文泰来和骆冰比较有魅力。而“翠羽黄衫” 霍青桐在前半本的形象也比较无力,没有多大的吸引力。
现在不少冲着金庸名字来看《书剑恩仇录》的新人武侠迷,在知道这是金庸第一本小说的前提下,就会自我暗示,默认就是金庸早期的写作水平。
于是,不少武侠迷看了前半本小说,以为后半本小说也就是这样的水平,就完全看不下去了,自然对《书剑恩仇录》的评价不会太高。
但是对老武侠迷来说,当年看武侠小说如痴如醉,看了前半本自然会看后半本,就会感觉这本小说非常好看。还有一些朋友只借到了后半本小说,结果一看就惊为天人,感觉这本小说太精彩了。
后半本小说之所以精彩起来,是因为故事主要围绕陈家洛这个主角展开,并没有太过分散笔墨。而霍青桐的形象通过一系列妙计而凸显出来,香香公主忽然出场,陈家洛那种懦弱的形象也非常鲜明,特别是他觉得自己比不上霍青桐而不敢喜欢霍青桐的心理活动,实在令人印象深刻。
所以,认真看过书剑恩仇录后半本,会发现这本书其实是被严重低估的。
首先,人物描写上,本书相当有功力。比如 搞笑 幽默的阿凡提形象,既有传统上的人物魅力,又加上了金庸的创造力,使得这个人物很有表现力。
再比如,“关东六魔”的形象,在前大半几乎是模板化的。而后半本中,哈合台的形象是比较细腻的。他与余鱼同惺惺相惜的场面,堪称经典。便是“好色”的顾金标,在后半本中也有细腻的展现,而非模板的刻画。
然后,主题立意上相当深刻。《书剑恩仇录》奠定了金庸 历史 与武侠结合的创作风格,前半本内容还在讲述“乾隆是私生子”的民间传言,而后半本乾隆的狠辣,红花会的失败,香香公主的惨死,整个故事的立意陡然提高。我个人觉得,书剑恩仇录的结局比之《天龙八部》的结局,也没有什么逊色之处。
然后,剧情设置上颇为精彩,令人印象深刻。后半本书剑恩仇录的情节安排,可以说花团锦簇,高燃的情节接二连三。霍青桐大破清兵,智慧超群;陈家洛大战狼群,精彩刺激;古洞学习“庖丁解牛功”,巧妙新鲜;陈家洛在莆田少林寺斗智斗勇过五关,扣人心弦。
可以说,书剑恩仇录是一本相当慢热的小说,因为太慢热而使得武侠迷对这本小说评价不太高。这种慢热,一方面是金庸第一次写作,没有安排好前后故事的节奏,另一方面则是金庸的写作风格。
如今,回过头来看这本小说,会发现这本书有太多可以回味的地方。当然,个人感觉书剑恩仇录新修版结局有些画蛇添足,还是之前的三联版比较经典一些。
不管怎么样,提起书剑恩仇录,希望大家记住的不只是香香公主让大军痴迷的美貌,不只是结尾那一段铭文:“浩浩愁,茫茫劫,短歌终,明月缺。郁郁佳城,中有碧血。碧亦有时尽,血亦有时灭,一缕香魂无断绝!是耶非耶?化为蝴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