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特殊名字的昆虫

补充:1甲壳类,部分种类只有30年以上的幼虫期。

亚马逊天牛和大齿天牛是世界上最长的甲虫。它们长18厘米。大齿甲虫的角(长颚)是专门用来切树枝的。当它用尖角钩住树枝时,它会绕着树枝旋转360度,直到把树枝锯掉。

兰花螳螂是世界上最完美的生物。在许多不同种类的兰花中,都会有自己的兰花螳螂。它们有完美的伪装,可以随着颜色的深浅调整身体的颜色。有一种螳螂,长得像粉红色的淡雅兰花。如果不是亲眼目睹,真的很难相信昆虫界的伪装技术高超到令人惊叹。

4燕尾水蛾

5彩虹铲甲虫

6台湾凤蝶

7凤蝶玉带

8蝴蝶

9凤蝶灰色天鹅绒

10冰丝蝴蝶

11蝴蝶带链帘

12电动蝴蝶

13蝴蝶

14凤蝶

15隐谷蝴蝶

东方大蠊

金源丁基

俗称尘螨,主要危害梨、苹果。幼虫在树干表皮下迂回觅食,破坏形成层。轻者树皮变黑,重者整树死亡,重者整树死亡。

成体长13-16 mm,翠绿色,金属色。胸背板上有五条蓝黑色条纹,翼鞘上有10多条黑色条纹,两侧有金红色条纹。

卵长约2毫米,乳白色,长方形。

幼虫成熟时体长约30毫米,由象牙色变为黄白色,头扁平,胸第一节扁平肥大,上面有棕褐色的人字形花纹,腹部细长,节间凹陷。

蛹长15-19毫米,乳白色,黄白色至淡绿色。

一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木质部越冬。第二年3月开始活动,4月开始化蛹,5月中下旬出现成虫。成虫羽化后,在树冠内活动觅食,已假死。6月上旬是产卵高峰期,多发生在主干薄弱和主枝裂缝处。孵化后,幼虫咬穿蛋壳,吃入皮层,然后沿着形成层逐渐进食。8月,幼虫逐渐啃食木质部过冬。

迟佳

蜈蚣属于鞘翅目,食肉目,蜈蚣。体长通常只有6-7.5毫米,最小的4毫米,最大的17毫米,属于小型昆虫。全世界已知900多种,中国已记录44种。背面是黑色的,微微有光泽。每只复眼分为上下两部分,好像有两对复眼。因为个头小,像半个黄豆沙,所以俗称“黑豆虫”。外出观光,在平静的池塘水面上,有时可以看到白天游来游去的黑豆甲虫;好像有什么东西在水面上打转,很明显。

黑豆甲虫也是一种生活在淡水表面的昆虫,但多见于池塘、小水坑等停滞平静的水面上。成虫为夜行性,多在夜间成群游动。他们的游泳方式是回旋(旋转),我们称之为“回旋”。只要它不离开水,它总是不停地旋转。为什么鼓甲只能在水面上游泳?由于它的前腿很长,但不是长毛的桨泳足,中后脚短而扁,两端呈钳形,只能在身体的腹侧表面轻微搅动水,使水形成漩涡带动蠕虫旋转。因其体积小,重量轻,皮薄如蜡,不会被水浸湿,同时能产生一种疏水性分泌物增加水的表面张力,所以水的表面能可以给黑豆壳的身体加载,使其不下沉。黑豆甲虫的成虫和幼虫是捕食性的。完全变态。

中国扁甲虫

又名鹿角虫,以其美丽奇特的外形深受人们的喜爱。它的性二态性、雄性多态性和鲜为人知的生活习性都受到专业人士的关注。雄虫体长34-79毫米,雌虫体长34-48毫米。体长变化较大,雄性有大、中、小颌三种类型;除鞘翅目外缘红棕色外,雄虫体色均为深黑色。上颚、头、胸背板上有细粒,头部四棱形,眼侧突狭窄,眼后有钝刺,胸背板有2枚尖刺,腹侧突尖锐多变;鞘翅目亮黑色,有漂亮的红褐色边缘,这种边缘的上端较窄,其宽度很少占鞘翅目的一半;前脚掌跗关节外侧有3-5颗细齿。雌虫除鞘翅目外缘红褐色外,其余均为深黑色,头宽近两倍长,顶部凸起,刻纹强烈;眼睛的侧突很宽;上颚短,胸背板上有2刺,有微小的点;鞘翅目翅膀黑色有光泽,有细点和窄的红褐色边缘;前脚掌跗关节外侧有4-5根刺。幼虫以腐烂的木头为食。分布:广东、广西、云南、浙江;越南。

梨虎象

该种成虫和幼虫均对梨树果实有危害,受害部位凹陷。严重时造成大量落果、烂果,犹如老虎吃梨,故名。

成虫体长12-14 mm,紫红色,有金属光泽,全身黑褐色皮毛,头略呈圆柱形,吻部长,管状,略向下弯曲。天线位于喙管的中间。翅鞘上有细纵条纹,前胸背板上有明显的小凹陷。

卵约1.5mm,卵圆形,乳白色。幼虫成熟时呈黄白色,身体较大,常呈弧形。

l代每年发生,成虫一般在土中越冬。次年初春,3月下旬至4月上旬出土,主要为幼叶和花。4月下旬到5月初中旬,是成虫高峰期,有假死现象。4月中下旬开始产卵。产卵时先把果实的基部咬破,分娩后再用粪便封住。5月下旬至6月上旬,幼虫孵化,导致果实萎缩脱落。6月底后,果实逐渐入土,在屋内化蛹,深秋羽化成成虫,在土中越冬。

潜虎下山,打虎甲

虎甲是金绿色、红铜色或灰色带黄色条纹。头部宽大,复眼突出。有三双细长的胸足,敏捷灵活。虎甲也是食肉动物,经常活跃在山路或沙地上,可以低飞捕食虫子。有时候人在休息的时候走在路上,虎甲总是在行人前面三五米的地方,头对着行人。当行人靠近它时,它低飞后退,依然面对行人,仿佛在和人玩耍。因为它总是在行人的前面,所以被称为“路障”。世界已知物种约2000种,中国有100多种。常见的物种是中国虎甲虫中国德吉尔。

成年的虎甲虫虽然看起来很漂亮,但是它的幼虫骆驼虫却很丑。而驼虫奇特的防身方法,却能让我们在旱地抓“鱼”,逗虎甲。人们去池塘或河里钓鱼,不仅是一种消遣,也是一种收获,还可以锻炼耐心,陶冶情操。孩子不能去,因为太危险了,一不小心掉到水里就麻烦了。孩子想钓鱼怎么办?你可以去荒草地玩钓鱼的游戏,你实际钓到的是山洞里的骆驼虫。首先,在草丛中找一个小洞。找到后,将一根细吸管轻轻插入孔中,然后观察吸管的移动。当稻草轻轻摆动的时候,立刻把它举起来,你会抓到一只弓着背的毛毛虫-骆驼虫。一根稻草既没有钩子也没有诱饵,怎么能抓到骆驼虫呢?这就要从昆虫的自卫行为说起了。当稻草插入洞穴,骆驼虫受到攻击时,它会自卫,用一双颚咬住稻草。这时候只要你赶紧把稻草拔出来,驼虫就被拔出来了。

驼虫头很大,胸部隆起,腹部弯曲,全身长毛,第五腹节背部隆起,有一对反钩。驼虫生活在成年人挖的洞穴里,深约33厘米,洞约5毫米,平时潜入洞底,捕食时爬上洞口,用背上的反钩固定身体。一对上颚露在洞外,等着小虫爬过洞口,突然攻击,然后把小虫拖进洞口。当然,这种“等来等去”的方法不会钓到很多,有时候饿肚子也是难免的。一旦抓到食物,就可以饱餐一顿。小骆驼虫也很聪明。知道自己没有把握依靠自己困住的猎物,就试图引诱小动物。它轻轻摆动暴露在洞中的上颚和触须,模仿草的摆动姿势,以吸引小动物上钩。这种方法当然能得到狩猎的效果,但有时会暴露自己,招来天敌,反而被吃掉。骆驼虫也有办法自卫。当它受到敌人攻击时,它会凭借弯曲的身体和滑溜溜的长毛迅速躲进洞里。如果露出的上颚被敌人扼住,则利用其腹背上的反钩牢牢钩住洞壁,使敌人难以拔出。

虎甲完全是个变态。它能用上颚和脚在地上挖洞,晚上或下雨天钻入洞穴,白天在洞穴外活动寻找猎物。交配在洞外的草丛中进行,产卵在洞内进行。孵化后,幼虫独自生活在洞穴中,依靠自己捕食,整个童年都不离开洞穴。当童年即将结束时,它在洞底旁边又挖了一个斜洞,做了一个蛹室,化蛹,直到成虫羽化,钻出洞来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