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什么要遵守游戏规则?

有一则寓言说,河水认为河岸限制了它的自由,一怒之下冲出河岸,涌入袁野,吞没了房屋和庄稼,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灾难。河水以为自己得到了梦寐以求的自由,整日整夜地游荡着,大声地歌唱着。然而好景不长,它发现自己的流量越来越少。终于有一天,由于太阳的蒸发和大地的吸收,河流干涸了。

河水能在河中掀起巨浪,推动船只,但冲出河岸,只会造成灾难——危害他人,毁灭自己。

人们常说,没有规则就没有方圆。的确,一个国家、一个单位甚至一个家庭,没有一定的规则是无法治理好的。如果你不遵守规则,你就不是方圆。量具发明的时候,有一个圆;发明的那一刻,有一个广场。所以,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美好的东西。享誉全球的哈佛,以规则为铁律来执行。

1764年的一个晚上,一场大火烧毁了哈佛大楼,大楼里的藏品也随着大火被烧毁。哈佛人所珍视的、哈佛创始人约翰·哈佛捐赠的250本书,也随着这场突如其来的大火化为乌有。这些书一直保存在哈佛大楼的一个图书馆里,学生们被要求只能在图书馆里阅读,不能带出去。

然而,在火灾发生前,一名学生碰巧拿出了一本名为《基督教与魔鬼的战争,世俗与狂欢》的书,打算在宿舍里看。第二天他得知了火灾的消息,意识到自己从图书馆带出来的这本书是哈佛捐赠的250本书中唯一的一本。

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他找到了当时的校长霍里克,把书还给学校。Horiak校长收下了学生们还回来的那本独一无二的书,他感激万分,连连道谢。然后他下令开除这个学生,理由是这个学生违反了校规。

也许有人会问,不开除这个学生可以吗?可以,反正他最后毕竟留下了一本哈佛牧师的书。但是,在哈佛人眼里,规矩就是规矩,任何情况下谁都不能违反。

校长感谢这位同学,因为他很诚实,并把违反校规带出图书馆的书送了回去。他因为校规被解雇了。哈佛的理念是,让校规守护哈佛的一切,比让道德守护哈佛更安全有效。这是他们的态度:法理第一。

也许很多人会认为Holyoke总统的行为是没有人情味的,但是换个角度想想。如果校长对这个违反校规、破坏规矩的学生“给予法外恩惠”,他怎么用规则约束和管理其他学生?那哈佛大学如何成为哈佛?

洛克曾说:“法律的目的不是废除或限制自由,而是保护和扩大自由。这是因为在所有能被法律治理的人类国家,没有法律就没有自由。这是因为自由意味着不受他们的束缚和强奸,有法律的地方就不可能有这种自由。”

“如果你不遵守规则,你就不是方圆。”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自律,自觉遵守法律,按规则办事,那么很多事情都会变得简单很多。听过这样一个故事,让人深思,感触良多。

深夜,一个外国人走进德国一个小镇的车站理发店。理发师热情地接待了他,但他不想剪头发。原因是这个理发师只能给手里拿着票的乘客理发,这是规定。老外说反正店里没有其他顾客。有可能破例吗?理发师说,虽然晚上没有其他人,但我们必须遵守规则。无奈之下,这个外国人买了一张去最近车站的票。当他拿着票第二次走进理发店时,理发师很遗憾地对他说,如果你买这张票只是为了理发,我真的很抱歉,但我仍然不能为你服务。

当那个人把这个故事讲给一群在德国留学的当地学生听时,很多人感慨地说:“德国人太认真了!”“这样一个总是讲规则和秩序的民族,永远是一个强大的民族。但也有人不以为然,说一个偶然事件,一个小镇的一个车站,怎么能说明一个民族的性格?僵持之时,有人提出通过实践来检验谁对谁错。所以,聪明的外国学生一起设计了一个实验。

他们趁着夜色,来到市中心街道上的一个公用电话亭。在一左一右的电话亭旁,他们分别贴上了“男士”和“女士”的牌子,然后迅速离开。第二天早上,他们又见面了,来到电话亭。令他们惊讶和感叹的一幕出现了:标着“男士”的电话机前排起了长队,标着“女士”的电话亭前却空无一人留学生走过去,问正在淡定等待的先生们:既然那个电话机前没有人,你们为什么不去那里打电话?你为什么等了这么久?被问的先生们都用平静的语气说:那地方是专门为女士准备的。我们只能在这里玩。这是命令!

所有的留学生都被德国人的自律震惊了,其中一个甚至说这是他留学以来学到的最生动、印象最深刻的一课。

哈佛人和德国人的“刻板”做法,我们中国人可能很难理解。因为中国人更喜欢灵活,所以有很多人在红灯路口违反规则。我们应该认为全球化是必然的趋势,而且随着对外经济交流的日益频繁,不讲规则的习惯可能会让我们深受其害。有一个在欧洲留学的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就连那些小公司都不肯收他,因为他有三次坐公交逃票的记录。无奈,他只好回国。还有一个在新加坡留学的学生,因为有考试作弊的记录,在哪里都找不到工作。所以,在一个越来越注重游戏规则的时代,如果你想通过不遵守规则来获取利益,后果可能会非常严重!

没有“瞬间”,“方”不可能是对的!没有“规则”,怎么能把“圆”圆呢?

让我们每个人都“遵守规则”。为了遵守我们的规则,做你该做的。

——引自延边人民出版社《了解哈佛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