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民间游戏十二:推铁环

旧时济南流行的儿童游戏。用粗铁丝弯一个大圈,再用铁丝弯一个铁钩。铁钩下端弯成U形,上端握手,下端U形钩按铁环向前推。有些人还把一个或几个小铜环放在铁环上,以便铁环在滚动时可以“铃铃”。打球时边走边推铁环,有的人边跑边推。比赛中一般都是比谁推得更远更快,铁环落地就输了。其他玩法还包括转圈、转身、推上坡等。

十三,走四盘棋

除了孩子们的玩耍,成年人也经常打架。玩的时候,在地上画一个棋盘:纵横四条线,每人持四枚棋子(多为石头、砖块、木块等。)反对怜悯。行走时,纵横进退,但一步一个脚印。如果一方的两个儿子相邻,与另一个儿子在同一条直线上,且该直线上没有其他儿子,则另一个儿子会被“吃掉”。当一方只剩下一个儿子,无法对战时,就是输了。

十四、坠落哇

流行于五六十年代,一般是雨后孩子们经常玩的游戏。玩的时候,人数不限。每人准备一团泥,碾成各种“泥碗”。揉完后,我唱了首《东乡人西乡人来听我放炮》,还唱了首《东北风西北风我给你响》,然后我就把泥碗脸朝下摔在了地上。“碗”里的空气冲破“碗”的底部进入一个洞,摔跤手和其他参赛者分别喊着“吃鸡蛋”或“吃切片”。谁喊出来,早就按照谁说的算了。然后,其他参赛者拿出备用泥球揉成块或者在泥孔上挡鸡蛋。最后,胜负由泥球的数量决定(多总比少好)。

十五、抽“懒婆娘”

即纺顶,济南俗称“懒婆娘”“老牛”。“老牛”通常是木头做的。它需要一根短的圆形木柱,一端是削尖的。为了便于转动和耐磨,一般会在钢球接触地面的尖端进行粉碎。游戏中,先用鞭绳缠住“老牛”,然后放在光滑的地面上,再用硬绳让“老牛”旋转(用两只手发起“老牛”也是有用的),然后不断抽打鞭绳,使其保持旋转。谁把“老牛”转的时间长,谁就赢。

十六、迷皮会

范皮匠,又名“范板”。皮肤大多会用纸折叠,形状有三角形、正方形、单面、双面。玩的时候一般是一方先把皮放在地上,另一方寻找皮和地面的空隙,也叫“二乔”,然后把自己手里的皮扔到地上扇对方的皮。如果把对方的皮肤翻过来,就赢了,另一张皮肤就是你的了;扇子不翻,对方就拿起自己的皮,拍打对方的皮,直到决出胜负。

十七,转绳子

多给女生玩玩。游戏玩法分为单人和双人。演奏时,用一根弦将弦扎成一个圈,戴在手指上。通过手指的插入、交错和缠绕,将绳子变换成各种形状,如降落伞、日落、锯子、鱼、天窗、面条、豆筐、牛槽、担架、鸡眼等。

十八、撅起的杏仁

多给男生玩。玩的时候大家拿出同样数量的杏核参加比赛。用剪刀和锤子决定顺序。先将所有杏核散落在地上,所有队员依次收集杏核,只留下三颗并列。玩家用大拇指将一端的杏坑捡起来,使其落在另一端的杏坑上,所以又叫“隔山打老虎”。如果错过或撅起的杏仁碰到中间的杏仁,就会被旋转。如果打中了,三个杏核就是你自己的了,剩下的杏核可以继续玩。除了以上玩法,还有“跳杏核”和“打杏核”。

十九、耍大嘴巴的孩子

也就是打手背。玩的时候,一个人手掌朝下放在空中;对方手掌向上靠在对方手掌上,然后试图分散对方注意力,迅速翻过来打对方后背,对方要迅速抽回手,防止被打。如果打中了,继续打;如果碰到空气,就会旋转。

二十、《剪刀和行李锤》

俗称“贼”“将军宝”。演奏时食指和中指同时伸出代表剪刀,握拳代表锤子,五指伸出代表包袱。规则是:剪刀胜包袱,包袱胜锤子,锤子胜剪刀。这个游戏没有人数限制。让我们一起喊“将军…包”或者“贼…贼”,同时伸手决定胜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