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关于母爱的故事
一个朋友曾经讲过一个感人的故事。在一次全国性的地震中,母亲和3岁的女儿不幸被埋在废墟中,延误了好几天。当医护人员发现时,女儿已经死了。母亲不明真相,背着摇摇欲坠的地板。她固执地认为,如果她扛着的地板塌了,那就要了女儿的命。在那段艰苦的日子里,我妈不吃不喝尽全力扛着地板,唯一的信念就是一定要坚持下去。
救援人员挖出了女儿的尸体,同时他们惊讶地发现,如果母亲此时放弃,而她所背负的地板被压下去,那一定会引起连锁反应,结果就是她被活活压死。救援人员意识到,最重要的举措是隐瞒女儿死亡的真相,否则母亲将失去支撑的力量。施救者告诉母亲,女儿没事,因为她扶着地板,孩子已经得救,女儿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平安见到母亲。
母亲终于获救,相关人员发现,以她虚弱的身体,几乎不可能坚持这么多天。她坚持的原因是保护女儿的本能。母爱转化成一种巨大的能量,不是常识能解释的。
我不禁想起了美国电影《母女情深》。这是一部拼命夸大母爱的经典电影。有一个场景,我奶奶带着两个孙子去看望病危的女儿,从病房出来。外婆伤心欲绝,舍不得女儿,担心即将失去母亲的外孙。接下来的一幕出乎意料,与奶奶的悲痛形成鲜明对比。此时此刻,快10岁的小孙子不仅不伤心,还和妈妈斤斤计较过节的事,甚至还脱口而出一句很不尊重的话。愤怒的奶奶给了孙子一记耳光,有力响亮,让人久久不能平静。
母爱往往是在回味中,才能在具体行动中感受到它的存在。如果说一部好电影总有几个震撼人心的场景和令人难忘的细节,那么这部获奖的好莱坞最佳影片最打动人的就是这个场景。《母女情深》用不同的艺术手法再现母爱主题。一种是最容易体会到的,那就是母亲对女儿的直接爱,看着心爱的女儿一步步逼近死亡,任何一个母亲都会像剜心割肉一样。写这种痛苦,就是写爱情。
另一种母爱是尚未实现的,是潜在的,潜移默化的。小男孩属于叛逆期。他这个年纪,不太可能去想妈妈对他的爱。在他的亲身经历中,母爱对他来说是一种教育,是对他不当行为的否定,是一种批评,是一种苛求的态度。
母爱在别人眼里,在当事人眼里,都不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