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创新儿童数学教育的游戏化模式
一、数学教学中游戏化的含义和本质
数学教学游戏化是指将儿童数学教育的目标、内容和要求融入到各种游戏中,让儿童感知和积累关于数学的知识和经验。其本质是让孩子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游戏是孩子们喜爱的娱乐形式。如果将理性的数学知识与游戏相结合,可以有效激发孩子参与活动的热情。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比如音乐游戏《坐火车》,可以用椅子搭三辆火车,分别编号为1、2、3,每个孩子都有一张编号的车票。当音乐停止时,孩子可以根据票号迅速找到座位,老师可以作为售票员查票,看谁能找到又快又准。这样既满足了孩子的竞争心理,又能促进孩子更准更快。但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运用以游戏激发兴趣的策略时,选择的游戏要适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年龄越小,应该优先选择直观、有剧情、能把孩子带入角色的游戏。比如“送小动物回家”“停车场”等活动。对于大一点的孩子,应该选择一些有挑战性的,抽象的,游戏空间比较大的游戏。
二、数学教学中游戏化的实施原则
主观性。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对学习充满兴趣。使被动状态发展为主动状态。
全面。将数学知识渗透到各种数学活动中,如操作活动、运动、绘画、玩沙、角色游戏等,给孩子提供更多接触数学知识的机会,努力产生综合效应。
荣幸之至。让孩子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快乐的心情体验,让孩子觉得学数学不是枯燥的,而是好玩有趣的。
全面。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每一个孩子,让他们都有公平的参与和表演机会,从而得到相应的发展。
第三,数学教学中游戏化的实施手段
在新的《大纲》中,数学没有被列为某一领域而是放在科学领域。这表明了人们对儿童数学学习特点的认识,以及当前基础改革的新思路和新原则。那么如何引导孩子在游戏中感知数学的概念,体验数学的重要性,如何培养孩子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索事物的精神呢?
第四,建立正确良好的师幼互动。
师幼互动是一个双向建构的过程,不仅儿童得到积极的影响和发展,教师也从中汲取经验和成长养分,在反思中逐步完善自己,实现自身主体的发展,从而实现师幼互动中师生双方的积极建构和发展。传统的数学教学重在“教”,老师和孩子的角色差距很大。那么如何正确把握游戏化数学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呢?我认为,孩子的主动学习绝不是没有老师参与的学习,孩子形式上的“主动”学习也绝不是实质性的主动学习。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参与和发挥是绝对不可或缺的,但是教师的这种参与和发挥比以前的方式更加隐蔽,不容易引起孩子的厌恶和厌烦。同时,教师要给孩子创造一个轻松但有序的学习氛围,与孩子形成朋友关系,共同参与活动,与孩子一起讨论,全程主动观察孩子的表现,事后进行分析。
五、数学教学中的游戏
游戏是儿童身心整体参与的活动,其中蕴含着各种情绪的种子。在游戏中,孩子处于身心、心理要素之间和谐的整体关系中,是对外界的一种整体反应,愉悦感就是建立在这种方式上的。所以我经常在成排的游戏活动中引导孩子学习数学。
六、在角色游戏中学习数学。
数学可以混入各种主题的角色游戏。比如我们班的儿童超市游戏,孩子们并不清楚“店员”和“顾客”的角色和行为关系,所以经常出现“顾客”随意拿货,“店员”无所事事的情况。现在,我引导“业务员”对商品进行标价,而“客户”则根据价格和自身经济的承受能力来选择商品,并根据标价清点手中的“现金”进行正常交易。在这种游戏活动的过程中,不仅丰富了幼儿的活动内容,增加了游戏的真实性,而且使幼儿复习了计数和数字,提高了对数字的识别能力,使幼儿发自内心地自发感受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从而调动了他们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七、在玩沙中学习数学。
用同样的方法铺土挖沙,势必会让孩子慢慢失去玩沙的兴趣。于是我把我的数学知识投入到玩沙活动中。“筑城墙”活动让幼儿乐此不疲。我们放弃了平时使用的工具,直接用一双小手拍、压、夹、竖起各种形状的“城墙”:长方形、圆形、椭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等等。在这个过程中,既巩固了孩子对长度、大小、几何形状的数学知识,又提高了孩子玩沙的兴趣。
八、在操作活动中学习数学
这是一个让孩子通过操作物理材料获得数学知识的游戏。小班阶段,我让孩子们根据图形标记给“图形宝宝”找“家”。在中班,我让孩子们根据数字的大小,给相应数量的“形状宝宝”找家;用几何图形对图片进行分类统计;比较测量相似的“形状宝宝”,正确认识各种形状的特点。孩子平时操作的时候会仔细观察、分辨、数数。这种游戏教学法不仅使孩子逐渐形成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端正了学习态度,还激发了他们勇于探索的精神。
九、在体育游戏中学习数学
我有意识地把数学渗透到体育活动中,让孩子们在玩得开心的同时,不自觉地、自然地获取数学知识。比如《秋天的果实》这一课。在体育锻炼的基础上,我让孩子们数一数他们摘了多少个水果,比较谁摘得最多,谁摘得最少,多多少少。再比如“货运”这个游戏,在孩子跑、钻、取东西的过程中,我让孩子学习数字和事物的相等关系。
十、创造轻松愉快的游戏情境
因为孩子年龄的限制,基本都是无意中注意的。所以他们通常很难集中注意力,只有在情绪的控制下,才能对活动产生兴奋感和兴趣。因此,教师必须巧妙地运用语言,设置环境,适时适度地把孩子带入他们感兴趣的游戏情境中。比如在音乐游戏《寻找朋友》中,我给孩子们挂上了形状、颜色、数量各不相同的漂亮胸饰,在音乐中载歌载舞,寻找与自己数量、颜色或形状相同的“宝宝”。在欢快的音乐中,孩子们的情绪明显高涨,游戏的积极性明显提高,思维辨别能力明显加强。可见,只要老师有心,一些简单的教具也能给孩子带来美好的玩耍和学习环境,从而让孩子喜欢上数学。
注意个体差异,公平对待每个孩子,因为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由于各种原因,他们对事物的敏感程度不同,发展的速度也不同。因此,教师不应该因为一个孩子“穷”而忽视他,而应该关心和爱护每个孩子,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为他们创造展示能力的机会,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树立自信心。为了让每个孩子更好的发展,我采用小组教学的形式,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需求和发展水平,选择适合自己特点的方式和速度。我给孩子提供不同的教具和操作资料,随时根据孩子的反馈进行引导,促进每个孩子在原有基础上提高。
只要我们用热情去思考,用真实的情境去感染,我相信我们的孩子一定会兴致勃勃地走进五彩缤纷的数学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