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生活有哪些活动?
一.餐饮活动
在进入幼儿园之前,孩子们在家吃饭。他们不用吃自己不想吃的,也不用吃自己不喜欢吃的。他们可以边吃边玩。别的孩子都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端着碗追在他后面,一顿饭吃一个小时是常事。但在幼儿园,每个孩子一顿饭一个菜,班里有二三十个孩子。老师不可能一个一个喂。那么如何让孩子在幼儿园吃得好,吃得健康,玩得开心呢?这就需要班里的几个老师互相协调配合,制定就餐各个环节的程序要求并统一执行。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A)准备膳食
儿童用餐活动应在干净、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这就需要老师在饭前做好充分的准备。饭前准备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1.材料制备
在用餐前半小时结束角色和区域游戏。请收拾好你的玩具,整理好活动室。老师整理餐桌,用消毒液擦拭餐桌,分发筷子和餐巾纸。碗筷摆放要统一:饭碗靠近桌沿,菜碗放在饭碗前面,筷子放在碗的右边,餐巾纸放在碗的左边。中大班的孩子可以安排学生值班,帮助老师分发餐具。
组织孩子上厕所,洗手。对于小班的孩子,老师要帮他们挽起袖子,精心组织引导他们上厕所、洗手。可以让他们边唱儿歌边洗手,这样有助于他们掌握正确的洗手顺序和方法,帮助他们把手洗干净,避免玩水,洗不好。对于中班和大班的孩子,让他们洗完手后,互相帮忙挽起袖子,擦干手上的水。不要抓起毛巾就跑。老师重点是提示和检查。提醒孩子洗手后要保持手的清洁,不要触摸其他东西。
2.心理准备
在等待的时间里,可以放一些优美轻松的音乐或故事,也可以玩一些文字或手指的安静游戏,安抚孩子的情绪,培养他们安静等待同伴一起吃饭的习惯。对于那些吃饭慢的孩子,可以让他们提前吃饭。第一碗饭端上来的时候,少给他们一点,鼓励他们加饭。
吃饭前,老师还可以给孩子介绍当天的食物,从而引起孩子的食欲,帮助孩子克服挑食、偏食,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
(2)吃的过程
孩子吃饭的时候,环境要安静、愉快、轻松,不能让他们紧张、压抑。
吃饭时,老师要仔细观察孩子吃饭的情况。如餐具的使用(尤其是中大班孩子筷子的使用和握法)、吃饭时的坐姿、孩子咀嚼和吞咽食物的方式以及吃饭时的情绪状态等等。
对于饮食条件差的孩子,老师首先要找出原因,是因为身体条件差,还是饮食方法不对。然后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给予关心或指导和帮助,不要对孩子大声吼叫。不要随意催促孩子“快吃,快吃”,也不要不问原因就随意批评吃得慢的孩子,更不用说举办了一场类似“比谁吃得快”的比赛。
当孩子来添饭时,让他们把碗里的饭吃完,把饭咽到嘴里。不要用勺子和筷子加米饭。
对于吃饭太快、肥胖、饭量大的孩子,要提醒细嚼慢咽。对吃饭慢,饭量小的孩子要注意个别护理。对于身体虚弱、有特殊需求(如生病、对某些食物过敏等)的儿童。),告诉厨房做病号饭。
在吃饭的过程中,小班的孩子主要要注意培养自己独立的饮食习惯和饮食技巧。对于中大班的孩子,注重饮食习惯的培养。
(3)用餐结束
饭后,让孩子收拾好自己的餐具,放在指定的地方,然后礼貌地把椅子轻轻挪到上面的位置。小班小朋友可以先吃先走,中班和大班小朋友可以让值日生在指定地点收拾餐具。
吃完后可以举办“谁的小碗最干净”、“哪张桌子最干净”、“谁是爱惜食物的好娃娃”等比赛。培养孩子爱惜食物、珍惜成人劳动成果的良好品质。
让孩子养成饭后洗手、漱口、擦嘴的好习惯。先吃完的孩子,可以让他们看书,自然角。如果班上有生病的孩子,老师也要协助保健老师按时定量给生病的孩子吃药。
第二,睡眠活动
幼儿期是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保证幼儿充足的睡眠对其身体和大脑的发育起着重要作用。
(一)睡眠准备
孩子睡觉前,老师要做好准备,开窗通风,拉上窗帘,整理床铺,给孩子营造一个舒适、安静、温馨的睡眠环境。睡眠的准备工作可以分为以下两个部分。
1.材料制备
冬夏两季可以开空调适当调节宿舍温度,但一定要注意室内空气的流通。如果夏天开窗或电风扇睡觉,要注意风量适中,不要让风直接吹在孩子头上。
在给孩子准备床铺时,要根据季节和气温的变化适当调整被褥的厚度,并及时通知家长给孩子更换被褥。
睡觉前检查床上有无杂物。禁止孩子将小绳子、橡皮筋、珠子、纽扣等物品带入宿舍,以免孩子拿着玩,塞到鼻子和耳朵里,发生危险。
提醒孩子根据季节气温穿合适的衣服睡觉,比如夏天穿短裤背心;秋春穿一条棉裤,一件棉毛衫;冬天可以穿一件薄毛衣,一条薄裤子。
要求中大班的孩子脱下衣服鞋袜,叠好整齐放在指定的地方。小班儿童需要老师的帮助和个别指导。睡前提醒孩子小便。
2.心理准备
睡觉前,可以组织孩子散步或做安静的游戏。保持他们的情绪稳定和安静。
新人园小班的孩子会想家,卧床不起,恋物。比如有的孩子在家要抱枕头,或者摸大人的脸、耳朵、头发等。入睡。对于这类有特殊需求的孩子,老师可以给予特殊的照顾,一开始允许他们保持自己的睡眠习惯,陪伴他们睡觉,逐渐帮助他们改变和克服这样的习惯。
对于全日制幼儿园的孩子,老师要帮助孩子顺利度过睡眠的难关。
老师不应该用惩罚睡觉或独自睡觉来恐吓和惩罚孩子。你不应该对孩子说“不听就睡觉”“不快点睡觉,其他孩子起床就不要起来,爸爸妈妈来接你就不要走”。
(2)睡眠的过程
在孩子睡眠的整个过程中,老师要时刻关注孩子的睡眠情况,比如睡姿是否正确,被子是否盖好等等。
对于晚睡、入睡困难的孩子,老师要坐在他身边,督促他尽快入睡。对于爱搞小动作的孩子,老师可以牵着他的小手帮助别人睡觉。注意不要让他们影响其他孩子。
老师应该特别照顾生病的孩子。我们要时刻注意他们的体温变化,不管是咳嗽还是呕吐,都要细心照顾。
对于孩子的夜间睡眠,老师要了解孩子夜间小便的习惯和时间,提醒孩子起床小便。对于尿床的孩子,要细心照顾,找出原因,比如睡前是否过于兴奋或身体不适。不要训斥孩子或表现出不耐烦、厌恶等情绪。
(3)睡眠的结束
睡觉后,小班的孩子可以一个个起床,让身体虚弱需要睡眠的孩子和晚睡的孩子睡一会儿。中班和大班的孩子可以在规定时间内同时起床,学会自己铺床。
起床前提醒孩子“今天外面风大,请多穿点衣服”“今天很热,请不要穿长袖衣服”,让孩子根据天气增减衣服。
我们应该鼓励先整理好床铺的孩子帮助其他孩子整理床铺,或者让孩子互相帮助整理衣服,比如扣扣子、拉拉链、系鞋带等等。
起床后要先排尿喝水,做一些调整后再组织孩子做户外活动。
三。厕所活动
孩子玩了沙泥之后,饭前饭后,老师要组织孩子洗手。
(1)卫生间设备
卫生间的布置要合理,要有比较宽敞的地方。儿童水槽、小便池、毛巾架等。应该符合孩子的身高和体型。浴室里要经常放肥皂、毛巾、卫生纸等物品。小便池和水龙头的数量要足够孩子使用。儿童的盥洗设备和用品应与成人的分开。
卫生间的地板要防滑,挂物品的挂钩和钉子要钉在孩子够不着的地方,防止滑倒磕碰。洗衣粉、消毒液等物品要安全、隐蔽放置,防止孩子不小心触碰和误食。
卫生间要干净无味,定期消毒。儿童毛巾等物品要经常清洗、晾干、消毒。
(B)厕所活动的设计和指导
老师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洗涤习惯,教给孩子正确的洗涤技巧。比如洗手洗脸的程序,小便池的使用方法,中大班孩子大小便后自己擦拭的技巧。合理安排孩子洗手的时间。
在洗涤活动中,教师要对孩子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
1.排队是为了上厕所和洗手,不推不挤;
2.不在卫生间喧哗,不妨碍他人如厕和洗手,不在卫生间追逐打闹;
3.不要玩水和肥皂;
4.洗完手,离开前在水池里把手上的水抖掉,不要把水泼到别人身上和地上。
第四,整理活动
孩子住在园内,一些物品如个人生活用品、学习用品、游戏用的材料等需要自己清理整理。教师要根据自己需要组织的物品的实际情况来设计和指导自己的活动。
(1)个人生活用品
包括入园、运动后脱下的衣服鞋帽的折叠整理;雨天教室内更换的雨鞋、雨衣、雨伞的摆放和安排;自己的毛巾、杯子等物品的摆放和安排等。
(2)学习用品
包括自己的水彩笔、油画棒、笔记本、作业纸等用后放置整理的物品。
(3)游戏材料
包括体育活动的设备、角色和地区比赛的材料、书籍和其他物品。
希望能帮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