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是怎么玩抛锅游戏的?
在古代,抛锅是古代文人在宴饮时玩的投掷游戏。当时诸侯宴饮的礼仪之一就是请客人射箭,美其名曰“吞射”。当主人邀请客人射箭时,客人无法拒绝。那时候,成年男子不射箭会被视为耻辱,但也有人不射箭,于是用箭射酒壶代替。久而久之,抛壶已经取代了射箭,成为一种礼仪。
抛壶用的壶大小不一,腹高约16 cm,壶嘴直径约8 cm。箭由去掉云皮的阿哲制成,长约92厘米,无羽毛。投手在离壶约两三米的地方向壶内投箭,胜者为败者斟酒。抛锅前和抛锅过程中,还有一套复杂的礼仪,宾主要谦辞,吟诗,打鼓,奏乐。春秋战国时期,抛壶盛行。到了汉代,摔锅逐渐脱离了礼仪的束缚,成为一种娱乐活动。汉武帝时期,柘箭被改为竹箭,这就产生了一种新的投壶方法,叫萧。
西汉初年的艺人郭舍人,能借着锅底的倒影把箭弹回,再用手接住,所以反复投掷百余发。这就是“萧锅”。到了晋代,人们对锅进行了很大的改进,上面有左右耳,增加了抛锅的方法和形式,使得抛锅的名称多种多样,娱乐性增强。而且也出现过一些扔锅的高手,比如西晋首富石崇家的女艺人,能隔着屏风扔锅,周扬音玉壶能闭着眼睛投。到了唐代,一些抛壶高手不断涌现,比如薛云的倒背如流。然而,由于统治者将抛锅的技艺纳入了“白塘李乐”,只允许他们玩,这项技艺就被扼杀了。
后来“飞镖”、“飞刀”、“抛球”等技能的出现,就是击、土、抛锅的演变。唐代的甩锅也向东传到了日本,后来逐渐演变成了“甩扇”这种日本民间游戏。宋元时期,摔壶还是很流行的。宋代大学者司马光根据封建礼仪对抛壶进行了全面总结,修改了抛壶的名称和评分规则,并撰写了《抛壶新例》一书,试图使抛壶政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