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服务干货!社会工作服务常用方法的四维游戏设计方法
游戏设计要考虑的因素包括三个W和1个F:
1,“什么”,也就是这个服务的目标是什么?服务中的所有环节最终都会服务于目标,游戏也不例外。
2.“谁”是指参与者和领导者的情况,参与者的人数、能力、年龄、性别、构成以及领导者的经验和能力。
3.“在哪里”是指服务在哪里进行,室内还是室外,空间是否足够,安全程度如何。
4.“好玩”是指游戏的趣味性和娱乐性,以及对客户是否有吸引力。
游戏设计的具体方面:
1,加减乘除的游戏不需要每次都创作,对原游戏进行加减乘除也是一个思路。
(1)加:
首先,在游戏中加入特殊角色。具体方式是邀请参与者扮演盲人、聋哑人、肢体残疾人等。特殊角色的增加会带来全新的体验和挑战,游戏难度增加,对参与者的合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是增加游戏工具数量,在原有基础上增加参与者使用的工具,但适当降低难度,让游戏更适合执行能力相对较弱的群体。
三是增加附加条件,如增加时间限制,增加禁止使用语言交流的要求。
(2)减去:
一是降低难度和障碍。去掉游戏中原有的附加条件,比如取消游戏的时间要求,去掉“特殊任务”,减少游戏障碍。
二是简化步骤。程序和规则复杂的游戏,容易让参与者不耐烦,失去兴趣。根据客户的特点,我们可以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化繁为简,直奔主题。
(3)相乘:
用来增加游戏乐趣,提高游戏难度。倍增原游戏,加快游戏节奏。如果在“杀人游戏”中安排了多个杀手,那么在游戏“叉烧包是谁”中选择2-3个。
一个“叉烧包”等等。
(4)除了:
用于处理大量的参与者。可以用除法进行分组,分组方法可以尝试报数字、谜题、古诗等。,而且现场可以同时分成几组,保证服务的整体进度。
2.从服务目标出发,融入服务主题的游戏设计要紧紧围绕服务目标,带着目标去玩。比如听力技巧工作坊,游戏的设计和选择可以围绕“听”展开——游戏“说话”要求所有参与者围成一个圈,同时说一个单词,然后让参与者重复这个单词。比如在一个性教育群里,玩“风吹”这个游戏,“吹”的关键词可以是与性别角色相关的词,比如留长发的,穿裙子的。
3.从感官出发,游戏的核心是“运动”,既包括身体的运动,也包括心灵的运作。身体的动作和参与者的互动可以引发思考,有利于促进目标的实现。
(1)游戏设计基于“运动”原理,最直观的方式就是从感官入手,比如视觉、触觉、听觉。在设计游戏时,可以放大或剥夺某种感官功能,比如要求参与者在游戏中不能使用语言进行交流。
(2)感官之间的功能替代可以通过模拟的方式进行。比如“石头剪子布”这个游戏,本来是用手玩的,现在可以用脚来代替。此外,耳朵、鼻子、四肢都可以作为游戏设计的切入点。
4.善用游戏道具。游戏道具往往具有色彩丰富、造型新颖的特点,趣味性强,更能吸引参与者。它们也可以重复使用,并转换成许多不同的玩法。比如社工最常用的游戏道具彩虹伞,深受各年龄段客户的喜爱,可以改造。
20多种玩法。添加游戏道具,如彩色泡沫管、气球、彩色背带等。,在游戏设计过程中有利于增强游戏的新颖性和新颖性,增强参与者的参与性,增强互动性。
社工的服务技能是社会工作的基本功,上面的服务方式也很有趣,很实用。其实游戏设计并不难,也不可怕。我怕社工一直在游戏中不思考不沉淀的复制粘贴,忽略了游戏的真正意义。希望以上四种方法可以帮助社工打开游戏设计的新思路,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