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中学生良好的听力习惯

首先要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注意力,这种注意力可以通过讲故事来培养,从而培养孩子的倾听能力和习惯。当然,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也要提高自己的讲述能力,更好地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孩子对事物的注意是不自觉的、被动的,这是由刺激本身的特点造成的,缺乏目的性。简单来说就是3点。1,关注的目的。2.注意细节。3.注意稳定性。提高孩子注意力的方法有很多,宝宝之间差异很大。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特点来训练和培养孩子的注意力。

1.儿童注意力发展的特点。

1.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有意注意在发展。

年龄越小,宝宝的注意力越不自觉,即其注意力不需要主观努力,会主要吸引一些有趣的物体,从而产生兴趣。随着年龄的增长,需要主观努力,主要集中在有意注意上。宝宝像花园后,一些有目的的活动可以促进宝宝有意注意的发展。

2.注意时间的长短。

一般来说,专注力的时间随年龄增长而增加:3 ~ 4岁婴幼儿可专注力约10分钟,4 ~ 5岁婴幼儿约15分钟,5 ~ 6岁婴幼儿约20分钟。

二,注意训练方法

1.通过新奇的事物激发兴趣,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1)色彩鲜艳、对比明显、品种丰富的物体。

孩子喜欢颜色鲜艳的物体,颜色对比明显。父母应该选择玩具、书籍等。为他们的宝宝尽可能明亮,有强烈的对比。对孩子颜色的影响可以最大程度的吸引宝宝。

(2)新颖活跃的对象。

活动玩具、跳舞娃娃、可组装拼图、三维活动书籍、卡片组装等。能最大限度的吸引宝宝。通过可移动物体的操作,可以增强宝宝的知识和经验,促进宝宝的注意力。

(3)不断变化的新环境。

家长应带领宝宝参观动物园、公园、花园等。通过参观这些新奇的东西,可以引起他们的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此外,家长还可以随时改变孩子周围的环境,比如经常改变卧室内物品的摆放位置,引导宝宝观察周围环境的变化。

2.以游戏的形式进行活动,从孩子最感兴趣的形式开始。

游戏是幼儿时期最有趣的活动,活泼有趣的游戏能让孩子快乐,注意力高度集中。前苏联的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实验:让孩子在玩游戏和简单完成任务两种不同的活动下,把不同颜色的纸装在同一个颜色的盒子里,观察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实验结果显示,在游戏中,4岁儿童可以坚持22分钟,6岁儿童可以坚持765,438+0分钟,分发的笔记数量比单纯完成任务时多50%。单纯完成任务的形式,4岁儿童只能坚持17分钟,6岁儿童只能坚持62分钟。实验结果表明,儿童在游戏活动中的专注力和稳定性较强。

3.以鼓励为主,能够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激发探索的欲望。

在活动中获得成功,孩子可以体验到愉快的情感体验,从而心情愉悦,精力充沛。

而这样的活动也能再次激发孩子关注的兴趣。所以家长给孩子创造的活动,要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能够在原有的水平上克服困难,解决问题,有探索这个东西的欲望。因此,父母应以表扬和鼓励为主,可以让宝宝体验成功,激发重新关注的兴趣。

4.引导孩子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

良好的注意力要求人们在短时间内完成任务。所以,引导孩子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件事,可以促进宝宝注意力的稳定,逐渐增强注意力的时间。比如要求宝宝在10分钟内完成一项着色工作,宝宝就会有一定的时间概念,不自觉地要求自己集中注意力,从而增强宝宝有效集中注意力的时间。

5.随时有意识的引导。

家长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关注一件事,这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提高注意力的方法。比如在街上,突然看到天上飞来一只鸟,可以引导宝宝看一看,那只鸟是什么颜色的?它的翅膀是什么样的?它叫什么?以此类推,在这个过程中,宝宝有一定目的性的专注观察小鸟,有利于宝宝注意力稳定性的发展。

3.几个培养注意力的小游戏

1.益智游戏

经常给宝宝玩一些拼图游戏,如动物拼图、水果拼图、人物拼图、地图等。这样的拼图游戏需要宝宝的耐心和参与组合。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选择合适的拼图。2-3岁最好的拼图在4块以内,3-4岁在8块以内,4-6岁可以在12块左右。

2.信息游戏

家长可以玩这个小游戏。你可以把妈妈说的一句话,传给爸爸,再传给宝宝。最后,让你的妈妈和宝宝说出他们所听到的。这个游戏很有趣,需要在耳边小声说,对促进宝宝注意力的发展很有效。

3.听口令,做动作。

父母说口令,如“摸耳朵”、“往前走”、“牵爸爸的手”、“关上门”、“把绿色积木拿到窗户旁边”等。这样的密码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变得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