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值游戏的意义

6月16日,华夏基金再次将股权转让提上当天召开的董事会议程。根据会议结果,英国人寿将从其他股东手中接管华夏基金25.1%股权。如果本次转让上报证监会并获批,华夏基金公司从此将成为中外合资基金公司。(感受中国股市最强攻击波段...)

华夏基金权益的五次变动

目前股权转让价格还没有最终谈妥,但据内部人士分析,每股价格应该在5-5.6元之间,比1998成立之初上涨了5倍。基金公司股东除了每年保底分红,还从账面上获得20%以上的年投资回报率。(独家证券参考,透露更多内幕...)

这是华夏基金自1998年4月9日成立以来的第五次股权变动,每一次股权转让都伴随着注册资本的增加或股权的升值。华夏基金成立之初,注册资本只有7000万元,主要股东有三家,分别是华夏证券、西南证券和北京证券。当时每股价值1元。2000年6月5438+10月,华夏基金进行股权调整,注册资本由7000万元增加到138万元,股东也变更为华夏证券(30%)、西南证券(15.55%)、北京证券(20%)、兴业证券(65438+)。

进入2002年后,随着基金业的快速发展,新基金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老基金公司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在此期间,华夏基金的股权发生了两次变动。上半年,兴业证券退出华夏基金,股东变更为华夏证券(35%)、西南证券(20.775%)、北京证券(20%)、华泰证券(20.765%)和中科国际信托公司(3.55%)。

2002年下半年,由于证监会关于基金公司设立股权的“1+1”政策,华泰证券因同时拥有华夏基金、南方基金基金、郭芙基金的股权,拟转让其持有的华夏基金20.765%的股权。同时,华夏证券也因业务发展需要,想将所持华夏基金35%的股权变现。在各方调解协调下,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开始介入,最终得出结论,北国资、西南证券、北京证券共同接手华泰、华夏证券持有的华夏基金55%股权。当时转让价格为4元/股,华夏基金股权较1998有所增加。

“这只是暂时的架构,华夏基金的股权绝不能就此止步。”当时有基金专家分析,“合资已经成为中国基金业发展的趋势和潮流,华夏不可能按兵不动。”2003年4月,华夏基金五周年媒体见面会上,董事长凌新元表示,华夏一定会走合资之路。此后不久,华夏基金与英国人寿合作的消息传出。之后,华夏基金与英国人寿协商调整股权和股价。6月中旬,最终确定英国人寿从北方国资和西南证券手中接管华夏基金25.1%股权,成为华夏第二大股东。对此,华夏基金的股权结构变为北方国资(25.1%)、英国人寿(25.1%)、西南证券(25.1%)、北京证券(19.05%)和一笔未确定的5.65%股权。

为什么会有未确定的5.652%股权?业内人士分析,主要根据2002年2月30日证监会发布的《关于规范基金管理公司股东转让出资行为的通知》,基金管理公司的第一大股东应属于依法设立的证券公司和信托投资公司。北国资虽然有意成为基金公司第一大股东,但没有资格;显然,英国人寿不可能成为基金公司的第一大股东,所以未来这部分股权的分配不仅取决于股东和基金公司的意愿,还取决于管理层。

这次华夏基金联盟,英国人寿,可以说是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的便利,但华夏并不是10家老牌基金公司中第一个合资成功的。

受益于重组和合资企业

在华夏成为合资基金公司之前,蒙特利尔银行认购了富国基金2000万股,形成了海通证券、申银万国、江苏证券、山东信托、福建信托、蒙特利尔各持有16.67%富国银行股份的局面,从而使富国银行成为老牌基金公司中第一个合资重组成功的。

富国目前没有公布蒙特利尔的股票期权价格,但业内人士估计每股价格也应该在5元左右。富国成立时,其股票也升值了5倍。富国的其他股东除了每年分红,还因为蒙特利尔的参股获得一笔溢价收入;同时,账面上的投资升值了,可谓“一石三鸟”。

寻求合资企业的不仅仅是华夏和郭芙。1999年,10大基金公司发起合资。截至目前,10家老牌基金公司中,有8家有合资或合资公司。当时华安选择了摩根大通弗莱明;鹏华爱美国京顺集团;长生一直在接触ABN amro;大成的合作意向是德意志银行资产管理公司;南方偏爱汇丰的投资管理;国泰航空与瑞银资产管理集团签署技术合作协议。

然而,时过境迁。摩根大通旗下的易富选择了华安大股东上海国投。景顺与长城证券共同发起设立合资基金公司,ABN Amro加入蔡襄合丰。

“但合资企业代表了一个方向,管理层对此予以鼓励,”一位基金公司官员评论道。而且从中国与富国合资的历程来看,合资既有名称,又有收益。我相信中国的基金公司绝不会轻易放弃。此前,华安负责人表示,基金公司仍将寻求外国合作伙伴。

股东之间的转让

找一个国外的合资伙伴当然是一件美好的事情,但是合资的成本很高。一般来说,老牌基金公司很难在股权价格、股权比例、投资理念、公司战略、团队调整等敏感问题上与外方达成一致。这也是很多老牌基金公司直到最近还在就合资事宜谈判了近四年的原因。以华安和摩根大通弗莱明为例,经过多年的密切接触,摩根大通最终“因为控制权”选择了与华安大股东合作。

随着证监会“1+1”原则的颁布,很多基金公司不得不转让股权。比如嘉实的大股东广发证券已经成立了自己的广发基金,大成的大股东光大证券与美国保德信的合资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在这种情况下,大股东必须有选择地转让部分基金公司的股权。在没有合适外资的情况下,大部分基金公司的股东大会退而求其次,倾向于在基金公司股东之间进行协调和转移。因为大股东有多年的磨合经验,更容易对公司的文化和制度达成一致,使得股权转让更容易。在华夏、南方、大成、嘉实的股权变动中,老股东不约而同的使用了“老股东优先”这个工具。例如,在华夏股权转让中,苏州高辛被排除在受让方之外。

老股东之间的转让,最大的好处是一般不会给公司管理层带来冲击。虽然老股东用了“优先权”,但转让方的收益丝毫没有减少。

好人介入

除了以上两种股权增值博弈,基金公司股东还会采取第三种股权变现方式——卖给第三方,但第三方必须是证监会监管下的“好人”。根据前段时间公布的数据,目前符合条件的“好人”有142人,在一定程度上,基金公司老股东可以选择的转让方非常有限。

虽然选择有限,但能成为“好人”的机构都有相当的实力,基金公司的老股东通过转让给这些“好人”也受益匪浅。以南方基金为例,大股东南方证券欲将其股权转让给深圳机场。当时谈好的价格是5.5元/股,比初期投入高了5.5倍。

华夏基金和国泰基金股权的受让方分别是北京国资和上海国资。据说有政府干预的因素。股权价格分别为4元/股和3.2元/股。虽然不如南方证券的收益,但也比转让方的初期投入有价值得多。

通过以上三种形式的股权突破,10家基金公司完成了业务突破。正如一位基金专家所说,“基金公司的一切变化都离不开权益的变化。在目前激烈的竞争下,股权变更也是基金公司竞争的一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