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游戏三国杀激活码

从行业前期的“颜色战”到押金风波后的一地鸡毛,单车共享无疑经历了风风雨雨,最终只剩下几个头部平台,这使得其行业格局趋于稳定。其中美团(摩拜单车)、青桔、Hello也在逐渐走向更健康的模式,更规范的发展方向成为这个行业的主旋律。比如信誉点和“桩模式”的出现,也使其运维模式进入有序阶段。

近日,青橙发布了首款概念车“青橙X”、新型摩托车共享两轮产品“青帆3.0”、“青鸟”BMX、青橙智能控制中心2.0。其中,“青橙X”是滴滴研发的共享两轮电动车概念产品。它最大的特点是可以实现人车智能交互,还配备了智能头盔和自主研发的ADAS驾驶安全辅助系统,在安全性上更有保障。

这一系列新品的落地,无疑让青桔后续的共享电单车意向跃然纸上。再加上这个你好在这个领域的加码,无疑让外界有了更多的猜测。

头部玩家加码,共享电动车大战持续下沉。

随着共享单车的市场竞争进入下半场,头部平台对市场份额的争夺慢慢进入稳定期,这一赛道也呈现出美团、Hello、青驹“三足鼎立”的态势。尤其是在“总量控制、规范停放、及时撤除”的监管政策下,共享单车已经需要更多依靠运营来寻求用户体验的差异化。所以,其实三个头部平台已经不再局限于自行车共享的业务线,布局和两轮出行工具一样的共享电动车成为了最符合逻辑的方向。

但由于两轮电动车的特殊性,以及监管上不鼓励发展的制约,早期基本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虽然都有试水,包括ofo、美团、Hello、青桔等,但都没有成规模。其实不仅仅是政策原因,包括运维成本、安全风险、用户体验等也成为了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外界看来,直到2019年,工信部才完成《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的制定,这也让共享两轮电动车重现“生机”。

随着产品和技术的不断迭代升级,共享两轮电动车逐渐显示出更多的价值,而近年来三大头部平台在该领域的投入也开始大幅增加。早在去年第三季度,美团就透露已在自行车共享业务上投资40亿人民币,并将在2021继续扩大这一业务。Hellobike在今年4月推出了自己的两轮电动车,也正式启动了IPO。而在滴滴前几天刚刚举办的“未来观”2021新品发布会上,包括概念车在内的两款共享两轮电动车的亮相,也让外界认为这条赛道将进入又一轮激烈的市场竞争。

但是,与目前比较流行的自行车共享相比,共享两轮电动车也表现出几乎完全不同的行业特点。与高速城市丰富的出行选择和复杂的交通环境不同,低速城市似乎有更高的契合度,而目前各平台的两轮电动车共享主要集中在下沉市场,试图为当地用户提供门到门的出行解决方案。

不可抗拒的蛋糕,不可逾越的门槛

根据艾媒和前瞻产业研究院此前发布的数据,2019年中国共享两轮电动车收入规模达到30亿元,预计2025年收入规模将超过200亿元。共享电动汽车作为两轮出行工具之一,随着其投放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用户出行需求的增加,其市场价值无疑得到了进一步提升,这对于资本市场来说显然充满了诱惑。

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进军共享两轮电动车行业,不仅为原有的自行车共享平台找到了一个增加品牌知名度、沉淀用户的新渠道,也是对整个平台生态建设的一个补充。而且有人认为,在单车共享无序放开之后,强有力的监管也为整个行业的后续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条件。然而,在看似“和平”的前景下,共享两轮摩托车仍然存在无法回避的问题。

三大头部平台虽然在技术端做了很多探索,但是希望用更好的用户体验打动消费者。但与共享电车相比,共享两轮电动车面临的市场风险、相对不完善的产品规范、监管等问题,在现阶段始终难以克服。而从低线城市的布局,势必使其发展速度仍然相对缓慢。

而且,共享出行行业盈利难早已是不争的事实。因此,在监管严格的共享两轮车领域,各平台除了保持自己的市场份额外,还需要在面对外部竞争的同时不断拓展业务线。所以对于想在摩托赛道分一杯羹的平台来说,现阶段共享两轮摩托还是一个风险和收益并存的领域。

自行车共享的盈利问题,两轮电动车能解决吗?

现阶段,在整个出行行业,平台化早已是不可逆转的趋势。比如Hellobike已经推出了类似于“吃喝玩乐”的本地生活服务入口,美团APP也开始在首页的“旅行”板块对旅行服务进行分类。就连以网约车服务起家的滴滴,也推出了包括社区团购业务“橙心优选”在内的业务。所以在这样的趋势下,自行车共享和共享两轮电动车仍然是一种出行服务,在整个出行服务生态中,只是在线租车等服务的补充。

尽管自行车共享已经培养了用户几年的习惯,但市场更容易接受共享与其非常相似的两轮电动车。但在前者尚未盈利,而后者的投入、运维成本、运营成本可能更高的情况下,如何实现正现金流显然成为了各个平台需要考虑的问题之一。

目前无论是Hello、美团还是滴滴的动作,无论是基于共享两轮出行的业务拓展,还是基于LBS的本地生活服务业务拓展,共享单车或者共享两轮电动车都将成为整个平台生态的一部分。但相对于有自己其他业务作为摇钱树的美团,以及网约车行业的领头羊滴滴出行,Hellobike能否借助本地生活服务或两轮电动车破局,或许只有时间才能分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