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广播主持人。我想教孩子普通话,怎么和孩子相处,能有什么互动。
1.儿童通过模仿来学习语言,所以教师应该给他们提供正确的模仿例子。用标准普通话和孩子说话。教师首先要规范自己的语言,做到语音准确、词汇丰富、用词准确、句子符合语法规则等等。一开始孩子听不懂老师说什么,我就用手势、表情等示范。比如“老师邀请小朋友玩玩具。”“玩完玩具收好。”老师边说边操作,让孩子通过视觉和听觉感知语言。
2.让孩子在活动间隙和起床时间听中文歌曲,让孩子在优美的音乐旋律中听普通话,并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将这些声音储存在记忆中。
3.晚上午睡入睡前,给孩子听听音乐故事和儿歌。
4.晚上的活动可以让孩子看国语动画片。利用孩子们喜欢的颜色
明快、童趣的故事让他们在看、听的活动中自然而然地接受了那些语言内容对听力的反复强化。这样孩子会逐渐感受到普通话的语速和语调,为学习普通话做好准备。
二、丰富词汇在孩子的生活经验中,利用一些实物或图片等教具,认识一些简单的动物、水果、蔬菜等,以此来丰富孩子的词汇,使其尽快感知和掌握,词汇量会随着孩子对事物认识的增加而增加。比如在认识苹果的活动中,可以丰富词汇:苹果、苹果、红、甜、喜欢、吃等等。此外,孩子们可以通过学习儿歌和听故事来学习许多新单词。随机教育是孩子学习词汇的有效方法。老师教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看到一些东西时,要及时说些什么。所以孩子可以学习很多单词,从名词开始,然后逐渐达到形容词、量词、动词、人称代词等等。丰富的词汇为孩子用普通话表达自己的愿望奠定了基础。
三、培养普通话表达能力1。创设情景,激发小班儿童口头表达的兴趣。培养孩子口头表达能力的方法多种多样,如听故事、诗歌、讲图片、说话等。在小班的语言教学中,我觉得创设情境可以激发孩子口语表达的兴趣。
1)情景语言教学大部分语言教学内容,如故事、诗歌、图片等,都是叙事性的,有不同的背景、人物、情节;在教学过程中,除了使用直观教具,我们还创设场景,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愿意在场景中进行简单的对话练习。(2)利用游戏场景在各种特定的游戏场景中,出于对各种角色的需要,孩子自然希望与对方进行对话。老师可以用游戏角色的口吻用普通话和孩子交流,孩子会不自觉地学会很多表达思想的单词和句子。
(3)把握户外活动的有利场景孩子在户外,会随时随地发生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会看到一些新鲜事物。孩子会好奇,会提问,会讨论,老师会抓住这个机会教孩子学习一些新的单词和句子。当孩子们看到树叶掉落的场景时,他们立即谈论起来。老师可以及时引导孩子说:“树叶是从哪里飘下来的?”“比如什么是飞行?”孩子们可以学着说:“树叶像蝴蝶一样从树上落下来。”同时你也能理解“堕落”的含义。
(3)利用外出参观、逛公园等活动开阔孩子的视野,让孩子更好地表达语言,输入新的内容,学习更多的单词和句子。(4)加强师生间的双向交流和幼儿间的多向交流。让孩子接受同龄人的信息。在交流中学习一门语言,有强弱之分。3.及时鼓励敢于用普通话表达的孩子,发现错误立即纠正。如果发现孩子发音不正确,老师要立即纠正,不要重复错误的发音,不要强化,以免造成假模仿。再比如,孩子在发现自己的单词不符合语法规则时,因为“有趣”而不能重复单词。这样会让孩子分不清是非,一遍又一遍重复自己的话。鼓励孩子大胆说话,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培养孩子的信心,让孩子进步很快。